CTV News
作者 | 秦章勇
編輯 | 周 游
在一陣“剎車失靈”的維權聲中,特斯拉迎來了創紀錄的Q1財報。
當地時間4月26日,特斯拉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當季營收同比增長74%至103.9億美元,高于分析師平均預期的102.9億美元,歸屬特斯拉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638%至4.38億美元,也幫助特斯拉實現連續7個季度盈利。
持續增長的業績,也為特斯拉CEO馬斯克解鎖了2018年薪酬計劃中第五和第六部分的期權獎勵,總價值1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13.6億元)。
在財報后的電話會議上,馬斯克大談特斯拉宏觀愿景的同時,只字未提中國市場不斷發酵的“剎車失靈”事件,也沒有像往常一樣稱贊特斯拉中國團隊。財報發布后,特斯拉股價在盤后交易中下跌1.9%至724.01美元,公司股票當日收盤價格上漲1.2%至738.2美元。
特斯拉預計,2021年汽車交付量或將實現50%的增長,這意味著今年特斯拉的交付量或將達到75萬輛。一直看好特斯拉的韋德布什證券分析師丹·艾夫斯 (Dan Ives)更是非常樂觀 ,認為特斯拉今年的交付量將達到90萬輛,“我相信中國,這是他們(特斯拉)取得成功的關鍵”。
不出意外,特斯拉第一季度的交付量創了紀錄。
其中,Model 3和Model Y車型在第一季度產量為18.03萬輛,與去年同期的8.72萬輛相比增長了107%,交付量則同比增長140%至18.28萬輛。在此期間,特斯拉沒有生產Model S和Model X,僅從庫存中交付了2030輛Model S和Model X。
來源:特斯拉財報
對此,特斯拉解釋稱,第一季度公司遭遇了嚴峻的芯片供應鏈危機,而新款的Model S和Model X也在遭遇“意想不到的挑戰”,比如為了確保電池組的安全性,就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特斯拉表示,新款Model S最早需要到5月份下線,其目標是在今年晚些時候每周生產2000輛Model S和Model X。目前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Model S的交付時間已經推遲至今年第四季度。特斯拉補充說,電動卡車Semi的交付將在2021年開始,但并未提及Cybertruck的時間表。
當高端車型不再承擔走量的任務,Model 3和Model Y就成為特斯拉利潤的最大支柱。在財報會議上,馬斯克預計在2022年,Model Y將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汽車之一,而公司的目標是每年生產50萬輛Model 3。他還表示:“2021年和2022年會有很多令人興奮的事情。”
主銷車型Model 3和Model Y由于價格較低,也讓第一季度特斯拉汽車的平均銷售價格下降了13%,不過特斯拉表示“我們的成本降速更快”。2017年,Model 3的平均成本約為8.4萬美元,由于新產品的推出和新工廠的設立,以及Model S和Model X比例的減少,今年第一季度,Model 3的平均成本降至3.8萬美元以下。
這樣的變化反映在財報上,就是收入和利潤雙雙增長。第一季度,特斯拉的汽車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5%至90.02億美元,其中企業業務利潤同比增長82%至23.85億美元,汽車業務毛利率達26.5%,同比增長95個基準點。
目前特斯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儲備為171.41億美元,同比增長112%,第一季度借款和融資租賃負債減少12億美元。
和此前實現季度盈利一樣,出售監管積分是特斯拉重要的收入來源,不過一個新的變化是,投資比特幣獲得的收益也首次寫進了特斯拉的財報。
第一季度,特斯拉靠出售碳積分獲得5.18億美元的收入,高于2020年同期的3.54億美元。特斯拉此前曾表示,預計碳積分銷售不會成為其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事實是,特斯拉當季碳積分銷售額已經明顯高于季度利潤。
比特幣也為特斯拉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今年2月份,特斯拉宣布斥資15億美元購買比特幣,根據特斯拉財報的現金流表,截至2021年3月31日,比特幣的銷售對該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了1.01億美元的“積極影響”。
馬斯克帶火了比特幣 來源:Unsplash
“我和馬斯克正在尋找一個存放現金的地方。”特斯拉首席財務官扎卡里·科克霍恩(Zachary Kirkhorn)在電話會議上表示,比特幣是一個不錯的決定,并且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回報。他表示,盡管他們對比特幣市場的流動性感到滿意,但“我們有長期持有的意圖”。
債券投資研究公司Bond Angle創始人維基·布萊恩(Vicki Bryan)表示,比特幣作為貨幣沒有邏輯上的優勢,在交易中對所有者而言可能比現金更不安全,而且對環境造成不可抗拒的損害。
他指出,出售碳排放積分已經幫助特斯拉實現了連續四個季度盈利,這也使得特斯拉有資格加入標準普爾500指數。不過購入比特幣之后,特斯拉也增加了一項不穩定的資產,其財務報表的報告可見性有限,“已經掩蓋了關鍵運營和財務狀況的至關重要的清晰度”。
特斯拉究竟是汽車公司還是科技公司?繼馬斯克去年給出“特斯拉是十幾家技術創業公司的集合體”后,這次又有了新答案——人工智能機器人公司。
“我們正在組建全世界范圍內最強大的硬件、軟件以及人工智能團隊。”馬斯克在電話會議上表示,發展這些技術是為了解決自動駕駛的問題,目前特斯拉正在開發神經網絡超級計算機,軟件還處于初級階段,不過“我們將開發出世界上最先進的人工智能系統”。
其中的重頭戲則是特斯拉Dojo,Dojo是特斯拉正在開發的用于處理大量數據的超級計算機,按照馬斯克此前透露,特斯拉“人工智能日”活動將會在今年7月底舉行,屆時超級計算機Dojo將亮相。
來源:Youtube
和國內車企依靠激光雷達不同,特斯拉的這套系統仍然以視覺為根基。“我們基于人工智能的軟件架構越來越依賴于攝像頭,以至于激光雷達更沒有必要。我們的FSD(完全自動駕駛)團隊正全力開發基于視覺的自動駕駛系統,幾乎已經準備好讓美國市場全面轉向特斯拉Vision系統。”馬斯克說。
在馬斯克看來,當整個系統擁有超強視覺的時候,它可以同時看清所有方向上的一切,甚至是提前看到前方的路況,它從來不會感到疲倦,不會收發短信,沒有冗余,它的反應時間可達到“超人類”級別。
目前特斯拉有超過100萬輛汽車在路上行駛,馬斯克透露到2022年這一數字將會達到200萬,這將給特斯拉提供大量的視頻數據訓練素材,這也意味著特斯拉的攝像頭需要在同一時間進行360度高幀速率視頻的拍攝。
而Dojo則可以對這些大量的數據進行訓練和分析,馬斯克表示,神經網絡計算和人工智能計算將越來越占據更重要的地位,“我們也會讓其它公司有機會用到它。”
在發力自動駕駛的同時,特斯拉的能源營收卻從2020年第四季度的7.87億美元下降到2021年第一季度的5.95億美元。同期,特斯拉的能源發電和存儲業務收入翻了一番,太陽能業務裝機量同比增長163%至92MWh,超級充電站2699個,超級充電樁24515個,分別同比增長41%和44%。
日前,特斯拉將其太陽能屋頂的價格提高了50%,要求太陽能電池板和太陽能屋頂與儲能設備Powerwall作為一個集成系統打包銷售。對此馬斯克表示,這對擴大安裝規模來說至關重要,目前整個趨勢在朝電動汽車傾斜,這意味著家庭用電需求大幅上漲,目前需要至少3倍的可再生資源。
無論是引以為傲的軟件能力,還是在新能源汽車以及太陽能等領域的布局,都讓特斯拉具備了傳統車企不具備的屬性。美國媒體Cleantechnica曾分析稱,特斯拉幾乎單槍匹馬改變了汽車工業的性質。
Powerwall 來源:特斯拉官網
特斯拉各項業務烈火烹油的同時,失控案件在各地密集頻發,特斯拉也在遭遇各個方面的挑戰。
前不久,美國得克薩斯州發生了一起Model S轎車致命車禍,導致2人喪生。特斯拉汽車工程副總裁拉爾斯·莫拉維(Lars Moravy)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發現方向盤確實變形了,事故發生時可能有人在駕駛座上。”此外,他補充稱汽車的所有座椅上都沒有系好安全帶,而特斯拉的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只有在系好安全帶的情況下才能開啟。
該說法與當地執法部門在車禍發生后的聲明相矛盾。這起事故發生在4月17日,根據當地的現場調查人員表示,車禍發生時,“百分之百確定”沒有人坐在駕駛座上。在車禍發生后,馬斯克表示,該車的Autopilot功能沒有啟動,車主也沒有購買該公司的“完全自動駕駛”選項。
馬斯克表示,有些媒體出于聳人聽聞的原因不公平地關注特斯拉,并且重申了他對“欺騙性報道做法”的批評,“大部分報道都是錯誤的,記者們應該為自己感到羞愧”。
回到國內,特斯拉同樣深陷車輛失控、剎車失靈等負面輿論的漩渦。4月19日,上海車展當天,一名女子身穿“特斯拉剎車失靈”的T恤站在車頂過激維權,引發全民熱議。而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沒辦法妥協”、“沒有任何理由滿足”等回復,更是點燃了消費者的不滿。
特斯拉上海工廠 來源:特斯拉
橫向來看,如今特斯拉在中國遭遇的輿論壓力似乎遠大于美國,不過在電話財報會議上,馬斯克并沒有對中國市場的情況發表任何意見。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特斯拉最重要的海外市場,2020年特斯拉在華銷量超過13萬輛,2021年銷量也逐漸呈現暴漲的趨勢。乘聯會數據顯示,特斯拉第一季度在中國交付近7萬輛,占比超過總量的三分之一,與之對應的是,研究公司Cross-Sell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低價車型Model 3在美國加州的注冊量同比大幅下降54%至8060輛,Model Y車型交付量為12227輛。
如今上海超級工廠的Model Y產能仍在快速提升,同時工廠產能也在反哺特斯拉的其它市場,中國已經成為特斯拉全球化布局中不可忽視的關鍵一環。
一邊是舉足輕重的地位,另一邊是延燒至今的輿論危機,這一次,特斯拉和馬斯克要如何善后?
請關注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作者:秦章勇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45628
以上內容轉載自未來汽車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