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 編輯 劉蕊)訊,十年前,人們普遍預計印度將在2020年發展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眾多海外車企紛紛進入印度希望分得一塊蛋糕。然而十年后,外國汽車制造商們的“印度夢”逐漸破碎,海外車企們手中的蛋糕也變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當蛋糕變成雞肋
在新冠疫情沖擊經濟、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印度汽車市場接連遭受劇烈沖擊。盡管今年印度市場需求有望反彈,但印度市場更追捧的可能是印度本土龍頭馬魯蒂鈴木及韓國現代汽車推出的小型車和經濟型汽車,而非多數海外車企生產的高端車型。
福特、本田、日產、斯柯達和大眾等眾多海外車企由此陷入進退兩難尷尬境地:一方面,這些公司在印度的工廠開工率遠遠不足,銷量也遠遠低于最初的期望;另一方面,印度市場長期潛力依然存在,是走是留?
“這是一個生存問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方汽車制造商高管說,“是否選擇繼續留在印度,取決于對其他國際市場的成本效益分析。”他預測,如果前景依然黯淡,繼續留在印度的汽車制造商的數量可能會繼續下降。
去年,通用汽車和哈雷·戴維森已經做出抉擇,關閉了在印度的工廠。
福特印度分公司董事總經理Anurag Mehrotra表示,印度汽車工業發展和經濟長期增長前景的不確定性都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印度汽車市場并未如預期那樣增長,而新冠疫情令情況進一步惡化,影響了印度國內汽車銷售和出口。
印度“汽車大國夢”成為泡影
十年前,隨著印度人均汽車擁有量開始逐步追趕上更成熟的市場,人們普遍預計到2020年時,印度將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市場,僅次于中國和美國。
然而,由于印度多年來對大型汽車和SUV汽車征收高稅收,外國汽車制造商在印度的發展長期受到限制。而隨著2019年印度經濟放緩,2020年新冠疫情的沖擊,使得印度市場發展進一步被拖慢,目前僅排在全球第五位。
咨詢公司JATO Dynamics數據顯示,印度汽車消費者的購買力仍遠低于西方。在印度,一輛汽車的加權平均價格僅為1萬美元,而美國的加權平均價格為3.8萬美元。
分析人士說,印度市場的長期潛力依然存在,因為印度目前每1000人只有大約27輛汽車。
咨詢公司LMC Automotive預計,疫情過去以后,印度今年的汽車銷量將激增35%,從2020年的235萬輛增至317萬輛——但是和成熟市場相比這一數字只是個零頭:LMC預計今年中國汽車銷量將增長7%至2200萬輛,美國今年汽車銷量將增長21%至1350萬輛。
更雪上加霜的是,印度還尚未完全從第二波疫情中恢復,目前僅僅約5%的成年人完全接種了疫苗。而且印度政府也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使其無力采取刺激汽車市場的補助政策。
去年,印度取消了其汽車出口激勵計劃,而且迄今也沒有敲定新的激勵計劃。這對福特和大眾等出口汽車超過本土銷量的公司影響頗深。
福特和大眾的高管還說,與泰國和越南等簽訂了自由貿易協議的國家相比,印度與出口國家之間缺乏自由貿易協議也使其處于成本劣勢。
海外汽車廠商的“印度夢”破碎
根據印度汽車制造商協會(SIAM)的數據,截至3月31日的上一財年,福特、本田、斯柯達和大眾在印度的銷量下降了20%-28%,是馬魯蒂鈴木和現代銷量降幅的兩倍多。SIAM的數據還顯示,一些外國車企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已降至30%以下。
這與他們最初的雄心勃勃的“印度夢”相去甚遠。
日產曾希望到2020年在印度汽車市場占有5%的份額,但目前其實際占領的市場份額不到1%。
本田在2018年曾雄心勃勃地希望將其在印市場份額從當時的5%提升到10%,但現在卻下降到了3%,并且本田在印度的兩家工廠已經關閉了一家。
而在印度投資超過20億美元的福特只占領了不到2%的市場份額。
LMC分析師阿瑪爾?馬斯特(Ammar Master)說,要想在印度競爭,外國車企需要建立新的產品線,而這需要更多的投資——這對于福特、日產等車企來說可能是個艱難的抉擇。
來源:財聯社
作者:劉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49297
以上內容轉載自財聯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