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思考:面向全球市場,自主品牌汽車如何突破向高處走的困局、改變中國車形象,就是要下大力發展汽車高科技產品,自己掌握核心技術,不能受制于人。”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2011年首屆科技節上的篤定,還歷歷在目。如今十年過去了,當長城以一家偏安保定的地方企業為起點,拉近了中國汽車工業與世界的距離時,那些年立下的誓言似乎變得不再那么遙不可及。
一個星期以前,伴隨蜂巢動力第1千萬臺發動機下線,長城正式成為自主品牌中首家生產銷售發動機達到千萬量級的企業。而今天,長城官宣與江西上饒市人民政府簽約,推進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鏈項目落地的同時,位于保定的哈弗技術中心,全新2025戰略的發布,實則也愈加揭露了長城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轉型的野心。
“到2025年,實現全球銷量400萬輛,其中80%為新能源汽車,營業收入超6000億元,未來五年,累計研發投入達1000億元,用于純電動、氫能、混動、芯片、人工智能等領域。”
有人會說,這樣的規劃太過宏大,中國汽車市場的容量還未達到能承載此目標的地步,可無論過程有多么不可思議,面對洶涌將至的未來,誰都不想帶有遺憾。長城更是如此。
“宏大”的2025戰略
若想實現400萬輛的目標,誰都知道很難。在這個全球汽車產業遭遇“缺芯”危機,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節點,尤甚。
可即便如此,身處在中國汽車工業走向世界的暴風眼中,長城唯有踏浪前行。未來的五年,是汽車產業格局重塑的關鍵五年,是中國汽車領跑新賽道的唯一的一次機會。面對這樣百年一遇的機會,長城也發起了新的沖鋒。
在長城現有的版圖里,我們已經看到了以哈弗為核心,WEY、長城皮卡、歐拉、坦克和沙龍品牌分列于內的矩陣,為之構建起挑戰未來的隊形。
哈弗,已經連續11年保持中國SUV銷量冠軍;WEY,是中國第一個突破40萬銷量的豪華品牌;長城皮卡,連續23年國內銷量第一、出口第一;歐拉,以女性視角的謀變思路,為之開辟了一條全新的賽道;坦克,上市即巔峰,以“潮玩越野”的定位,重新定義了硬派SUV市場······
勇敢的長城不滿于此,面對激烈的行業變革,長城汽車于2020年就展開了脫胎換骨式的革新。基于組織機制變革、人才創新和文化煥新,完成了科技創新底層邏輯的構建。當下,依托檸檬、坦克和咖啡智能三大技術品牌,長城已然向著既定目標持續進發。
“中國汽車品牌,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超越,只有在這三至五年的時間里,快速放大優勢,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這個新賽道上領跑。而且,中國汽車品牌的機會,只有一次。”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2025戰略發布會上這樣表示。
為了抓住這樣的機會,長城設立了2025年達成400萬銷量的目標,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長城率先將加大對于研發的投入。按照剛剛發布的2025戰略,未來五年,長城汽車將累計研發投入1000億元,以確保技術領先優勢,為全球用戶打造更綠色、更智慧、更安全的產品。同時,加大全球化研發人才引進,到2023年,全球研發人員達到3萬人,其中軟件開發人才1萬人。而從這樣的未來布局中也不難看出,技術將成為長城汽車達成2025戰略核心競爭力。
技術是長城的底牌?
長城汽車的官網上尚留存著這樣的一段話:過分依賴于前三十年,長城汽車挺得過明年嗎?用三十年的積淀,去迎接此刻的巨變。在企業命懸一線的時候,把自己的命,也懸在上面。沒有退路,才見出路。長城汽車未來會怎樣?
是的,在去年的這個時候,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用“反思”代替“慶祝”,用“危機”代替“成就”,用“命懸一線”代替“前途無量”,發起了一場關乎生死的思辨。
而這次思辨被長城汽車視作是對于未來撬動全球產業變革的一次“以退為進”的蓄勢。伴隨全球性經濟下行危機與逆全球化趨勢,長城的前行之路充滿挑戰。長城汽車能做的、要做的,唯有以變應變。以推倒重來的信念輕裝上陣,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直面未來。正如魏建軍所言,“沒有退路,才見出路”。
所以,通過一年來的積極變革,長城汽車對企業進階與產業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反思。2025戰略的發布看似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但不可否認,這或將是長城汽車努力擁抱時代,結合外部環境、競爭格局、消費趨勢變化,為轉型注入全新活力的關鍵一步。
時間拉回至2011年,彼時的長城汽車在科技節上拿出的僅是涵蓋動力、傳動、生產、研發、內外飾、底盤、橡膠等限于機械結構層面的新產品。
到了今日,長城在這屆科技節上所拿出的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最新成果,卻包括了無鈷電池、DHT混動技術、3.0發動機+9AT/9HAT P2動力總成、線控底盤、智能座艙、大算力自動駕駛技術、氫能技術、氫氣發動機,以及全球領先的鈣鈦礦光伏技術等112項新成果。
所謂十年技術更迭,引發十年產業興替。顯而易見的是,和諸多同行的中國車企一樣,長城確用自己的方式在其熟知的領域,令中國汽車工業,完成了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質變。但深藏在內的則為,隨著碳中和與智能化融合發展,當以新能源為基礎的新一代智能汽車成為必然趨勢,在市場端還未占據上風的長城,也背負著更多更重的任務。
“新機遇來自于新技術,這一輪科技革命的影響之所以如此深遠,是能源革命和智能革命這兩大領域革命共同作用的結果。能源革命下的‘綠色碳中和’和智能革命中的‘認知智能化’是長城啟動新征程的關鍵,也是長城汽車核心技術的著力點。”
長城汽車副總裁穆峰也很清楚,長城的機會在哪里。
為此,為了趨近2025戰略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一邊,長城汽車確立了多路線并舉的發展策略,在純電動、氫能、混動三大領域進行飽和式精準投入。且以綠色碳中和、認知智能化、全球潮牌潮品、共玩眾智眾創4大戰略方向,加速企業低碳智能升級。另一邊,長城汽車期待著能早日實現以車為原點,打通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萬物終端,構建強大的長城汽車智慧網。
行至當下,面對中國提出的“3060”雙碳目標和行業關鍵核心技術,長城并非是那個站在金字塔最頂端的中國車企。在它的身邊,吉利、比亞迪、長安等,也從未懈怠過。但從科技日的種種細節中所傳遞出的,終究是長城在新賽道上,堅定全球大布局、持續研發大投入、深化企業大變革、創新用戶大運營等方面的果決之色。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50227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