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美團外賣的反壟斷調查案,也許將暫告一段落。
《華爾街日報》上周末(8月6日)爆料稱:國家反壟斷監管機構準備以“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名義,對外賣巨頭美團處以總額約10億美元的罰款。同時,美團將被要求調整運營,并結束那種被稱為“二選一”的做法。
如無意外,具體的處罰結果,將會在未來幾周內被公布。
當然,美團的問題,遠不止僅僅一個“二選一”。利用算法手段極致壓榨外賣送貨員,基于大數據對用戶進行“殺熟”操作,亦是被聲討的主要原因。其利用技術作惡的勾當,多次驚動央媒對其口誅筆伐。甚至市場監督部門在調查其行業壟斷之余,也專門以官方名義表達態度。
7月末,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專門發出《關于落實網絡餐飲平臺責任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要求各送餐平臺不得將“最嚴算法”,作為對外賣配送員的考核要求。
2020年,美團全年營收1148億元。按照反壟斷的處罰標準四個點計算,約為45.92億元。但按照昨天的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華爾街日報》傳出的“10億美元罰款”,折合人民幣將近65億之巨。
當然,美團的問題也要慎重,畢竟注冊騎手千萬,活躍人數至少百萬
若外媒給出的數據大致無誤,那么除去壟斷問題,其中顯然還包含著針對規避勞動法相關規定,甚至是利用技術對送餐員進行極限壓榨的處罰。
賽博朋克:外賣
去年9月初,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了系統里》的文章引爆全網。趕在波蘭著名游戲制作公司CD PROJEKT RED公司的3A大作《賽博朋克2077》之前,預先用一個“賽博朋克”味道十足的故事來熱了熱場:
除了舞臺不在夜之城,美團騎手的故事高度符合《賽博朋克2077》的基調
“單量”“超時率”“差評率”“投訴率”。
在美團外賣平臺各種嚴格的量化指標推動下,送餐員們必須準時準點,確保將“超時率”“差評率”“投訴率”壓縮在3%的合格范圍內。唯有如此,才能保證這個“單量”——因為它直接關系到自己每月的收入。
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在一個被稱為“超腦”的配送系統驅使下,開啟了一場瘋狂的送餐之旅:亂穿馬路已經不算什么,必要的時候闖紅燈、逆行更是不在話下。和準時送達相比,交通法規甚至自己的生命安全,都可以視之為無物。
然而在最后,送餐員的努力只取得了暫時的成功。很快,系統根據外賣員的準點表現,判斷出送餐時間可以進一步壓縮……
于是,新一輪的瘋狂送餐之旅,重新開啟。
美團外賣引以為傲的核心技術,就是便是“超腦”配送系統:基于各大城市道路基礎數據、美團外賣十年以來的歷史數據,以及架構在服務器內層層疊疊的神經網絡,還有搭載于外賣員手機上遍布的傳感器所共同羅織而成的“巨網”。
除了沒有人性,“超腦”堪稱完美
在“超腦”的實際運作中,其算法圍繞著名為“預計送達時間”的核心指標——也正是這個基本指標,逼迫外賣小哥不斷“上天入地”。
那么,這個逼迫送餐員視交通法規于無物,甚至甘冒生命危險的“預計送達時間”,究竟是怎么計算出來的呢?
在一個完整的外賣訂單中,實際的送達時間取決于許多因素,而其中就包含:接/出單時長、上/下樓時長、出餐時長和交付時長等要素。
而“超腦”在其中的工作,是給予送餐員位置、在途訂單情況、送餐員能力、商家出餐速度,以及由當日當時天氣、路況等綜合數據得出的送餐難度,最后考慮未來單量等因素,將訂單分配給其認為最合適的騎手。
注意最上面的“美團眾包”字樣
在派單完成后,通過對上述節點的綜合評估、計算,得出的預測時長,就是訂餐用戶和送餐員最為關心的“預計送達時間”。
這個參數關系到用戶體驗、騎手考評,以及平臺的運營效率,并且直接影響整個配送系統的最終決策。2016年,王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接說出“美團外賣平均28分鐘內到達”,也進一步體現了平臺對該核心參數的重視程度。
于是,正如文章里描述的那樣:2016年,3公里送餐距離的最長時限是1小時,2017年,變成了45分鐘,2018年,又縮短了7分鐘,只有38分鐘,甚至更短——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全行業外賣訂單均配送時長比3年前減少了10分鐘。
“美團外賣平均28分鐘內到達”
實際上,若非部委出頭發表“意見”,這個配送時間限制恐怕還能繼續壓縮。畢竟老板王興在2016年就說了,“平均28分鐘內”嘛。
對于美團來說,竭盡所能減少“預計送達時間”的算法,根本目的是為了取悅訂餐用戶。畢竟,最大的競爭對手餓了么還沒有倒下,甚至還在全身心推進其線上線下的大融合方案,試圖從供應鏈層面來優化外賣商家的包材、食材等采購問題。
想“干掉”對手,那是沒有可能的。在APP里塞惡意代碼強關同行的APP,早些年還能甩鍋“已離職員工”,但擱今天無異于自殺。那么,唯有用盡可能短的配送時間,以絕佳的用戶體驗,來搶奪市場了。
盡可能所短配送時間,就需要“眾包方”的努力了!
而站在平臺的角度,點餐用戶、餐廳以及送餐員三者之中,顯然最后那個,才是最好捏的“軟柿子”。
技術,本該使生活更美好
賽博朋克不僅是科幻概念,更是一套哲學體系,它對技術發展,展現出一個絕對的悲觀態度。創造這個體系的歐美科幻愛好者群體,賦予賽博朋克的核心概念是“high tech low life”(高科技,低生活)——科技非但沒有讓生活更美好,反而成為了滲透每個人生活之中,進行極致剝削和控制的關鍵。
曾經,我們認為這不過是種帶著頹廢腔的灰色寓言。然而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賽博朋克”的灰色寓言是有其現實意義的。
摩天大樓和貧民窟并存,高科技之下的低生活
上面提到的送餐員遭受技術霸凌的事情,相信多數人雖然會給予同情,甚至聲討掌握技術方的行徑,但卻未必會太當回事。既然美團外賣當前的核心指標“預計送達時間”本身就是抱著取悅訂餐用戶為宗旨的,那么未來的調整無非是放寬點送餐時間。
身為點餐大軍,而非外賣小哥中的一員,大可以很大度地表現出寬容態度,至于其他的……與我何干呢?
關心底層群體利益,不該只是一種態度,而應該是一種行動
然而,懷有這種想法只能說“too young, too simple”——都賽博朋克了,你以為自己跑得了?
2020年12月,一張“驢火”外賣頁面對比截圖曾引發熱議,使美團在3個月后重新站到風口浪尖之上。
據發帖者的說明,這家他此前光顧過多次的驢肉火燒老店的配送費,從未超過3元。然而,在其開通VIP會員后,“我于12月9日12點30左右打開美團外賣”,發現配送費竟然翻了倍,達到了6元之多。
大惑不解的同時,這位食客以為是湊上了訂餐高峰期,導致的配送費臨時加成。于是,這位忍著肚中饑餓,關閉了美團APP,專門等待了四十分鐘。
然而等到13點出頭,他再次打開手機,卻發現配送費依然沒有變化。
由于懷疑自己遭遇到了傳說中的“大數據殺熟”,出于嚴謹的態度,發帖者要來自己同事的非會員手機試了一下,而結果讓他氣歪了鼻子:
同時間(相差僅1分鐘)、同送貨地點、同一家餐廳、配送價位居然是不一樣的。而且可笑的是,自己開了VIP的賬號,配送費需要6元,而沒有開的同事,只要曲曲2元!
VIP用戶配送費6塊,普通用戶2塊。傷害不大,侮辱性很大
基于特定算法,利用“大數據殺熟”的問題,是從去年年中起網上熱議的話題之一。所以這個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的勾當遭到“活捉”,而且有圖有真相的新聞,很快就上了微博熱搜,進而發展成輿情事件。
面對洶洶而來的輿情,美團外賣官方也被迫出面回應:
美團外賣根本不存在“殺熟”的問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因為軟件定位緩存問題,致使系統定位出現偏差,所以才會出現配送費不同的情況。
然而用戶不是傻子。因為類似的事情早非第一次,相信也絕不會是最后一次。
實際上,外賣平臺由于其特殊性,大數據殺熟并不那么方便,多半也只能在配送價格、送不送優惠券上搞點貓膩。真正大數據殺熟的重災區,是酒店住宿、機票預訂等方面。而且在這一方面,美團被消費者“活捉”的案例其實可說是不勝枚舉。只不過多數時候揭發貼都石沉大海,沒有機會發酵成為輿情熱點而已。
自己的手機和女友的手機,訂房價格相差38%
當然,采取大數據殺熟的企業,其實遠不止美團一家。在這個“大數據”已經從市場營銷的前沿概念,實際落地成為各家企業核心資源的當下,基于大數據的算法,堪稱宰客于無形之中的利器。
沒有多少人能搞明白,自己慘遭曾經信賴的網絡平臺大數據殺熟時,是因為賬號上的哪個標簽,其運作原則又是如何的。
無論是極限壓榨勞務派遣送餐員,還是利用大數據殺熟,其背后都有著算法的身影。技術雖無罪,但是種種有心之人的過分之舉,卻很難提防。這正如同阿里巴巴前副總裁涂子沛在其《大數據》一書中所坦言:
在算法霸凌下,這種景象幾乎每天都會出現
自從算法誕生以來,就以競爭性商業機密的理由,一直在黑暗、封閉的空間中生長。
這是大數據時代、智能時代的新問題,一些算法會提供貼身服務,讓人如沐春風;一些算法則可能涉及歧視、公平,甚至傷害公共利益、滋生“算法腐敗”。
這些算法不僅需要公開,甚至還需要接受“算法審查”。
近日,《人民政協報》也刊文批判了美團的“算法霸凌”行為,主張“堅決防止和避免平臺經濟囤積式壟斷、割韭菜式競爭和無休無限地榨取剩余勞動力。”文中還有兩句話頗為引人注目:
“把員工不顧命的飛騎奔跑的分分秒秒都與精準計算的元角分掛起鉤來,無視員工的基本權益保障和生命安全。”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把人的兩條腿當作電動車的兩個輪子、把人的兩只手搞得像智能機器人一樣,顯然是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背離的。”
實際上,美團的問題,也堪稱互聯網時代的“特色”問題。比如說,外賣平臺采取的這個“眾包”模式,就帶來許多時代特有的問題:平臺壟斷的是數據,但它卻沒有實際壟斷的實體資產。畢竟,無論外賣員的電驢,還是網約車司機的車,很多都是自己買的,從性質上來說,可都是生產資料。
所以乍一看,美團不和外賣小哥簽勞動合同、搞“最嚴算法”,似乎也有那么幾分“理由”——
既然我平臺沒為你提供生產資料,自然也就沒有和你形成勞動關系。從性質上來說,外賣小哥和個體戶并無本質區別啊。至于我平臺么,也就是當了個“牙人”啊。
然而送外賣的真的是個體戶嗎?怎么可能呢,畢竟外賣訂單可全捏在平臺手中呢!
因為美團那點事,最近筆者曾和一位朋友起過爭執。倒不是因為“二選一”的問題,更不是關于該不該和外賣員簽合同上社保。
爭議的焦點在于,篤信法制、自由經濟的他堅定地認為,“最嚴算法”雖然過分,但本身并沒有違法,外賣員和消費者一樣,完全可以“用腳來投票”,并最終使行過分舉動的企業損失慘重被迫做出改善。所以他認為,以此為理由來處罰企業,顯然是不合適的。
然而筆者并沒有說服他的興趣。因為在我看來衡量善與惡、是和非的標準,并不僅僅依據法律條文。
實際上,被成文法所界定的違法內容,通常已經是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事情的底線。無論企業還是個人,如果僅僅以“守法”作為行為準則,那么這個人或者這家企業,必然是面目可憎的。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53306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