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德國最振奮人心的狂歡,慕尼黑市長每年都會在啤酒節上親自把黃銅龍頭敲進巨大的木制啤酒桶。
伴隨著頗具儀式感地用力一擊,滿滿一大杯啤酒被市長接出來,他帶領著大家用巴伐利亞當地方言“O ZAPFT IS!”(打開了)歡呼雀躍,啤酒節正式開啟,整個慕尼黑也瞬間變成啤酒的海洋。
在慕尼黑,“O ZAPFT IS!”一直象征著隆重,也是狂歡的代名詞。所以,當德國規模最大的車展接力棒從法蘭克福移交到慕尼黑,這座城市特意將啤酒節的O替換為與移動出行相關的E,讓“E ZAPFT IS!”(電動化開始了)作為首屆慕尼黑車展的主題,希望歡樂與熱鬧可以延續。
但是,伴隨著新冠肺炎的黑天鵝一直盤旋在頭頂,身處疫情旋渦的慕尼黑并沒有給此次車展帶來預期的熱鬧。現階段,整個德國正扛著新一波疫情的極大壓力,截至車展正式啟幕,該國已累計確診感染人數已超400萬人,通脹率不斷刷新紀錄,并創下1994年以來的月度最高數值。
在過去七十多年的歷史里,法蘭克福一直承辦著整個國家最大規模的車圈盛事,這是歐洲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性車展,也堪稱世界范圍內的車市風向標。而當德國車展正式進入“慕尼黑時代”,展會全稱也從此前的IAA更名為IAA MOBILITY,內涵被延伸,涵蓋領域更加豐富,且強調了移動出行等全新概念。
實際上,在全球車市遭遇疫情重創之后,慕尼黑車展已經是傳統五大車展里最先恢復舉辦的行業盛會。但是身處整體車市下行、芯片全球范圍內短缺等不確定因素的漩渦,這次車展自籌備之日開始,就在外部的多方撕扯中持續承壓,帶領著德國、乃至全球汽車進入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卻又能在混亂中經歷指數級變化的全新世界。
橫在前面的“三座大山”
當德國汽車制造巨頭們走完傳統燃油的黃金時代,2019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也在冷清的氛圍下走向宿命的終結。只是當巴伐利亞州的慕尼黑正式從法蘭克福手里接過主辦車展的大旗,這究竟是一個充滿商業想象的“幸運繡球”,還是一個多方不討好的“燙手山芋”?
實際上,第一屆慕尼黑車展的運作難度,要遠高于昔日落日黃昏的法蘭克福車展。
車市寒冬之下,2019年的法蘭克福車展已堪稱“史上最冷”,最讓吃瓜群眾樂此不疲的,是環保組織封鎖車展正門,直接導致部分參觀者不得不在戶外等待數小時才能進場的尷尬場面。而反觀被業界普遍拿來衡量車展成敗的兩大指標,參展制造商和現場人流量,在上一屆法蘭克福車展上也并不盡如人意,多家重量級車企選擇缺席,而參展觀眾的人數也創下歷史最低記錄。
簡單回顧下當時的數據:
2019年法蘭克福車展的參展企業只有800家左右,直線下滑了20%,展覽面積也減少了16%,大致只有16.8萬平方米。即使是那些選擇參展的汽車制造商,大多也縮減了辦展的規模,就拿德國本土的寶馬來說,主場作戰,卻硬生生臨時砍掉近三分之二的展示空間和預算,另一家德系制造巨頭戴姆勒,則將奔馳品牌的展示空間直接減少了30%左右。
回過頭看,2019年的法蘭克福車展其實是一面鏡子,折射出歐洲汽車制造業、乃至全球車市在寒冬中的諸多問題。
這也讓業界心生質疑,身處不確定性漩渦的慕尼黑車展,會否延續法蘭克福的冷清?這樣的擔心并不是多余,對于如此規模的國際性車展,IAA一直看中其國際聲譽,如若不能吸引外國公司的參展,它將面臨淪為區域性車展的風險。
過去這一年,慕尼黑車展的主辦方一直在艱難地與參展商談判,希望能有更多的國外制造商或供應商確認出席。但即使是在德國本土的汽車制造商,也只有將慕尼黑作為大本營的寶馬汽車,成為唯一一家能盡早承諾參展亮相的大型公司。
據歐洲媒體報道,籌備工作最大的挫折,來自大眾汽車集團。慕尼黑車展的主辦方從未料到,德國自己最大規模、且能在全球范圍內與東瀛巨頭豐田直接扳手腕的頭號玩家,竟然官宣只參展大眾、奧迪和保時捷三個德國品牌。遺憾的是,集團旗下的捷克品牌斯柯達、以及西班牙品牌西雅特等均將缺席此次展會,這讓主辦方十分失望。
德國之外的制造商自不必說。
伴隨著車展的帷幕正式被拉開,很多制造商依舊選擇缺席現場,日系的豐田、本田以及日產均未出現在參展名單里,而如菲亞特克萊斯勒與標致雪鐵龍合并后的新實體Stellantis、備受矚目的美國電動車制造商特斯拉、北歐豪華品牌沃爾沃以及底特律的通用汽車等也都處于缺席狀態。可以看出,和上屆法蘭克福車展一樣,德國本土的制造商依舊是絕對主角,但這樣單調且冷清的場面,車展主辦方并不想看到。
那么,是什么在阻撓慕尼黑車展?
在車展開幕的前一個月,德國當地的環保組織就給主辦方打了一劑“預防針”,暗示其會在車展現場進行環境方面的一系列努力。這也意味著,兩年前試圖阻撓法蘭克福車展的那幾家歐洲環保組織,依舊會出現在此次慕尼黑車展現場,并給主辦方和參展企業帶來不確定因素。
也是在展會即將開始的上周五,綠色和平組織和德國環保類公益機構 Deutsche Umwelthilfe(簡稱DUH)就對外表態,如果大眾、寶馬以及戴姆勒等德國汽車制造商未能應對歐盟制定的氣候政策,他們將對這些企業采取環保訴訟。在這些激進的組織看來,德國的汽車巨頭應該在2030年之前停止生產柴油和汽油車,但根據當下勾畫出的電氣化轉型路徑,很多車企對環保的承諾有含糊不清之嫌,而部分碳排放目標也不具法律層面的約束力。
除了環保和疫情,另一個特殊的因素也在無形中向此次車展施壓——那就是業界廣泛關注的半導體芯片短缺。這三大不確定因素,直接成為橫在慕尼黑車展前方的“絆腳石”,影響著車展的走向和主辦方的成敗。
在慕尼黑車展的媒體日現場,戴姆勒和大眾的發言人均表示芯片問題至少將持續到2023年,且屆時的汽車行業依舊很難獲得足夠的半導體芯片。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今年8月登記的新車銷量較去年同期直接下滑了23%,法國的銷量降幅也高達15%。
誰在主導下一個時代?
自1897年在德國柏林舉辦了第一屆汽車展覽會以來,IAA一直是歐洲大陸的絕對焦點,直到1939年,二戰后的車展移師法蘭克福。在長達數十年的傳統燃油黃金時代,IAA堪稱全球車市與技術的風向標,而法蘭克福車展也在鮮花與掌聲中順利前行,每隔兩年舉辦一次,直到2019年走向終結。
時代在變。
當昔日的IAA成了加上智慧出行后綴的IAA MOBILITY,被改變的不只是時代賦予的更多內涵,還有還有整個行業的演進方向。與此同時,國際車展的重要性和角色定位也在悄悄發生了變化,人們關注的重點將不再是純粹的新車和周邊產品,還有面向未來的前沿技術,正如研究機構HIS Markit分析師厄克哈特(Tim Urquhart)所言,此次車展將重點突出新技術的演示與體驗,而不僅僅停留在傳統車輛的靜態展示。
加入全新的“移動”元素,將參展重點從此前單維度的新車展示轉移到“智慧出行”的方方面面,自行車、電動摩托車以及共享單車等創新出行模式也在展會上“百花齊放”,吸引了一波流量。當70多個兩輪產品同時出現在此次慕尼黑車展現場,并在參展規模和氣勢上毫不遜色于四個輪子的汽車產品時,我們不得不感嘆時代變化之快,以及科技玩家們充滿未來想象的敏銳市場嗅覺。
自動駕駛依舊唱主角。
就拿關注度最高的大眾汽車為例,該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才在慕尼黑車展現場高調喊出新的口號,瞬間登上當日的熱搜頭條——“未來真正改變汽車工業游戲規則的,將是自動駕駛汽車,而不是電動汽車。”
在他看來,向電動汽車的轉變難度更低,而真正的游戲規則改變者將是軟件和自動駕駛,這是汽車制造商未來業務的支柱,也是大眾選擇參股福特自動駕駛子公司Argo AI的原因。迪斯還算了一筆賬,到2030年,汽車行業的軟件驅動業務銷售額將達1.2萬億歐元(折合人民幣9.19萬億),而大約有15%的營收將來自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在此次慕尼黑車展現場,大眾的ID.BUZZ原型車可謂吸足了業界眼球,這款新車搭載Argo AI自動駕駛技術,包括地圖、硬件、軟件和云支持基礎設施,集成了大量攝像頭和激光雷達,可以精準避讓400米外的橫穿行人。目前,ID.BUZZ已經在德國多個城市進行測試,根據計劃,大眾將于2025年用這款車對外提供商用自動駕駛服務,可以當做出租車,或者用于物流配送。
“車界奧林匹克”的舞臺,已被電動化元素全方位占領,如果說,2019年的法蘭克福車展還能找到一條“油”與“電”之間的邊界線,那這一次的慕尼黑車展,正以最堅定的態度和轉型決心,迎接電動化時代的到來。
就拿來自斯圖加特的戴姆勒來說,此次車展選擇“先聲奪人”,前期的幾波預熱已吊足了大家胃口,而現場四款首發純電動重磅車型的架勢更是當仁不讓地成了主角。
其中,全新EQE是第二款誕生于奔馳大型純電汽車架構平臺的車型,也是梅賽德斯-EQ首款基于EVA平臺在華生產的車型。而梅賽德斯-AMG EQS 53 4MATIC+車型也在車展現場正式發布,這是AMG平臺第一款量產的純電動車型,此外,邁巴赫EQS概念車和G級越野車子品牌旗下EQG概念車也一并亮相,全面吹響了從“電動優先”向“全面電動”演進的上攻號角。
另一個亮點,是中國軍團“帶電”出海。
哪怕是疫情壓頂,也無法阻擋中國車企進軍海外的腳步,在這次慕尼黑車展,長城汽車旗下的魏牌、歐拉以實體參展,而小鵬、零跑等造車新勢力以及作為供應商的華為,也通過線上的方式參加車展。
值得一提的是,以吸睛作為維度,長城剛在本月的成都車展帶著一眾自主車企出盡了風頭,甚至有人戲謔,今年的成都車展已儼然成了“第二十四屆保定車展。而成都的高光時刻剛剛過去,長城又快馬加鞭趕赴慕尼黑,WEY品牌旗下的摩卡PHEV高調亮相,而純電動品牌也首次登陸海外車展,在現場集中展示了閃電貓準量產版、好貓、好貓GT等多種車型,成為此次慕尼黑車展濃墨重彩的一筆。
有意思的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將在9月26日的大選后退出政壇,但她此前已確定出席慕尼黑車展,并計劃在車展現場進行其公開場合的最后一次露面與對外演講。而截至供稿,慕尼黑車展開幕也只有短短半天,真正的高潮還未到來,而參展方對外釋放的信息,也僅僅是這場行業盛宴的一個側面。
新與舊的交接,帶來的是過去與未知的碰撞,更是新陳交替的挑戰,以及重構規則與邏輯的新契機。無論是行業還是政治,我們不怕群雄混戰,只怕拘泥于當下,萬馬齊喑。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55708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