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巨大的市場需求,正在吸引越來越多化工企業入局,而大化工思路的導入,將極大可能顛覆現有鋰電材料行業格局。
GGII數據預測,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達到25%以上,這將帶動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超過1100GWh。儲能市場拐點也將加速到來,預計2025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將達到416GWh。再加上輕型車、低速車、重卡、船舶等場景需求,2025年全球合計需求將有望達到1800GWh。
近10倍的增長規模,毫無疑問將引發上游材料出現巨大的需求,以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來看,預計2025年全球需求量將超過300萬噸,負極材料的需求也將達200萬噸。
面向2030年,市場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全球動力電池需求量將達到7TWh,按照磷酸鐵鋰占比70%的極限值測算,對于磷酸鐵鋰材料需求將達1250萬噸,負極材料整體需求將達到700萬噸規模。
需求側的量級演化,激起了傳統化工領域企業的熱情,2021年以來,包括石油化工、氟化工、磷化工、鈦白粉化工等巨頭紛紛投擲重金,大手筆奔襲入場。
鈦白粉龍頭企業龍佰集團(002601.SZ)就是其中代表之一。今年8月,龍佰集團接連發布多份公告投建磷酸鐵、磷酸鐵鋰和人造石墨等鋰電材料項目,項目合計金額達47億元。
11月底,龍佰集團再次出手,宣布投資35億元在焦作建20萬噸/年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投資20億元在湖北襄陽投資建設15萬噸電池級磷酸鐵鋰項目。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短短不到半年,龍佰集團的在鋰電材料領域累積投資金額超過100億元,產能規劃也接近100萬噸。大額的投資和密集的布局,引發了產業和資本界的高度關注。
12月初,高工鋰電到訪了位于河南焦作的龍佰集團總部,實地調研其在鋰電材料領域的布局,并與龍佰集團董事長許剛進行了深入對話。
龍佰集團董事長 許剛
“布局鋰電材料絕非一時興起,早在2018年,龍佰集團就已經開始關注這個行業,在經歷了3年的持續觀望和考察之后,進入2021年以來,我們認為,全球新能源行業發展具備確定性,政策確定、市場確定,技術路線確定,因此決定在今年大舉布局。”
進入鋰電材料領域前,龍佰集團已經是鈦白粉領域的絕對龍頭,行業數據顯示,其國內市場份額占比超過25%。鈦白粉產能達101萬噸,生產規模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談及布局鋰電材料的原因和初衷,許剛坦言,對于龍佰集團而言,鈦白粉業務預計將在2022~2023年成為全球第一,市場占有率有望將進一步提升至30%,再繼續提升的空間將變窄,因此一直在尋找集團業務“第二增長曲線”。
在考慮新的業務增長點時,許剛的主要考量點是,第一是要有足夠大的市場空間和產業機會,第二是要和現有鈦產業有一定的關聯性。
以此觀察,鋰電池材料就成為最符合上述要求的領域,從市場需求來看,汽車電動化與能源體系變革將撬動起萬億級的市場,而鋰電材料是其中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需求規模也將向百噸級以上演進,必然會成為化工類大宗品。
與此同時,作為動力電池主要技術路線的磷酸鐵鋰體系,基于其在資源、成本、性能等方面的綜合優勢,開始被市場重視,預計未來將占據動力及儲能領域近7成市場份額。而鈦白粉生產中的副產物硫酸亞鐵,恰好可以作為鐵源來制備前驅體磷酸鐵,并進一步生產磷酸鐵鋰材料。
正是基于上述判斷,篤定了許剛切入鋰電材料領域的戰略決策。
在許剛看來,新能源行業未來十年將會是一個巨大的行業,就像曾經的鋼鐵工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互聯網行業一樣,也將會成長出一大批全球龍頭企業,這也是龍佰集團在部署第二增長曲線時堅定不移選擇該領域的原因所在。
“大化工”思路謀局鋰電材料
“面向未來10年1000萬噸級別甚至更大的磷酸鐵鋰材料需求規模,按照現有的生產制造模式、產能設計理念、管理方式等,根本無法滿足將來的需求,必須要導入大化工的思路。”
在對國內現有鋰電材料的整體規模和制造水平進行考察之后,結合自身在鈦白粉領域的從業經歷,許剛對于龍佰集團涉足鋰電材料的路徑有了清晰的思路和判斷:一定要用“大化工、低成本”的思路來做,否則不可能成功。
一、大化工思路首先是整個裝備水平的大型化。
許剛認為,從磷酸鐵鋰及前驅體磷酸鐵的裝備來看,無論是反應釜,還是燒結、砂磨、洗濾設備,整個行業目前的規格都還比較小,并不是按照大化工的思路來設計。這意味著按照現有的制造模式,無法充分釋放出規模化優勢。
以磷酸鐵的反應釜為例,行業主流都在15~30m3,而高工鋰電在龍佰集團位于焦作在建的磷酸鐵項目基地看到,其反應釜已經達到100 m3以上,對比目前主流放大了至少5倍。
龍佰集團位于焦作市的磷酸鐵項目基地
在磷酸鐵鋰材料的燒結窯爐設計上,龍佰同樣以更大的設備來做,在位于沁陽的生產基地,高工鋰電看到,其正在安裝調試的窯爐長度將近90米,遠超行業普遍的50米。
龍佰集團位于焦作市的磷酸鐵鋰項目
更大規模的產能必然意味著更大的裝備,許剛認為,隨著越來越多化工企業的入局,材料裝備的大型化將成為必然趨勢,同時,頭部企業的產能規模也將從現有的5萬噸、10萬噸向50萬噸、100萬噸規模演化,未來,10萬噸規模級別的企業的可能都將面臨生存威脅。
二、大化工思路其次是產業鏈一體化布局帶來的低成本。
龍佰集團的思路是,鋰電材料的布局,除了在裝備上大型化來實現規模效益,同時需要盡可能在產業鏈進行延伸,只有充分掌握產業鏈資源,才能更大程度上做好成本控制。
事實上,這也正是龍佰集團作為跨界者布局磷酸鐵鋰材料時最大的優勢,
磷酸鐵鋰材料主要由磷、鐵、鋰組成,前驅體磷酸鐵目前占磷酸鐵鋰材料的成本20%~30%。鈦白粉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硫酸亞鐵,可以用來制備前驅體磷酸鐵,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硫酸亞鐵-磷酸鐵-磷酸鐵鋰產業鏈。
在焦作龍佰產業園內,相關負責人向高工鋰電介紹,包括磷酸鹽生產中需要的硫酸、燒堿,磷酸鐵生產中的硫酸亞鐵、雙氧水、燒堿,以及全部生產過程中的電、天然氣、蒸汽,都能從龍佰已有的鈦白粉及相關制備過程中得到供應。
許剛認為,鋰電材料的一體化布局,不僅意味著可以極大程度降低原材料成本,同時還省去了運輸成本。這將為龍佰集團帶來極為明顯的成本優勢。
“電動汽車是大型消費品,其成本要控制到極致。往上倒推到動力電池上游材料,就需要做材料產業鏈布局,目前的磷酸鐵鋰材料企業,核心的磷源、鐵源、鋰源都要靠買,這樣的結果是無論是在供給安全上還是在成本上都不具備優勢。”在許剛看來,這也是龍佰集團涉足鋰電材料時,與行業目前的主流選手相比最為明顯的優勢所在。
三、大化工的思路導入,將會讓鋰電材料領域將真正成為大化工行業。
對于現有的鋰電材料領域而言,狼真的要來了,大批化工企業的進入將會顛覆整個行業。
許剛認為,以云天化、湖北宜化、川恒股份、川發龍蟒為代表的磷化工企業,以龍佰集團、中核鈦白為代表的鈦白粉化工企業,以萬華化學為代表的石油化工企業入局,將會極大程度的改變現有鋰電材料的競爭格局。
除了規模優勢與成本優勢,大型石油化工、有機化工、無機化工等企業的入局,還將會帶來幾十年的生產制造經驗、技術經驗、人才積累、管理經驗等,這些經驗和積累的加入也將會加速推動鋰電材料領域實現新的更大的發展。
而從產業趨勢的發展演化來看,目前,鋰電材料企業的整體話語權和競爭力在下游電池企業、整車企業中還處于較為弱勢的地位,而隨著鋰電材料企業逐步成長出大的化工企業龍頭,將會逐步形成上游電池化工材料企業、中游電池企業、下游整車企業三足鼎立的格局,鋰電材料將不再依附于下游企業。
龍佰集團“第二曲線”野心
基于“大化工、低成本”的產業邏輯和思路,龍佰集團的鋰電材料規劃已經逐步成型。
許剛介紹,目前,龍佰集團已經在做第一階段布局,涵蓋20萬噸磷酸鐵鋰一體化項目和10萬噸石墨負極一體化項目,十四五期間的第二個階段,龍佰還將再擴大30萬噸磷酸鐵鋰項目和10萬噸負極項目。
到十四五規劃末,磷酸鐵鋰材料要建立50萬噸全產業鏈一體化產能,負極要形成20萬噸全產業鏈一體化產能布局。到2030年,將形成100萬噸正極和50萬噸負極產能規模。
產能部署的同時,短短半年,龍佰集團在鋰電材料的業務開拓上已經有實質性進展。
12月10日,龍佰集團與比克電池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比克電池于2022-2024年期間向龍佰集團采購鋰電正負極材料,兩種材料的年采購數量均不低于5000噸、8000噸、10000噸,龍佰集團給予一定價格優惠。
在市場的拓展上,許剛認為,無論是電動汽車還是儲能領域,在市場確定、政策確定、技術路線確定的情況下,目前進一步市場化的最大挑戰就是成本,動力電池能否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價格更低將決定未來市場的速度,從這個角度而言,材料領域更低的成本就是產業發展的關鍵。
龍佰集團位于焦作市的人造石墨負極項目
基于大化工的思路,龍佰集團將基于在鋰電材料領域的差異化優勢,在成本控制上保證給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產品,在技術研發和產品上,保證產品質量與性能不斷提升,同時基于在化工領域的積累和經驗,保證生產環節的安全環保低碳。以此通過規模化優勢逐步打造在鋰電材料領域的市場競爭優勢。
按照許剛的規劃,5年以內,龍佰集團的鋰電材料銷售額將至少達到200億規模,如果按照今年的鈦白粉的業績作為對比,這個目標已經相當于再造一個龍佰集團。8~10年以內,龍佰集團的鋰電材料銷售額要達到500~ 600億規模。如果能夠實現,就意味著,鋰電材料將真正成為龍佰集團的“第二增長曲線”。
GGII分析認為,隨著鋰電材料發展向大宗化趨勢演進,擁有資源優勢、一體化能力、大規模制造優勢的化工企業,有望顛覆現有市場格局,成為鋰電材料行業未來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
即將于12月21日~23日在深圳舉行的2021高工鋰電年會上,龍佰集團董事長許剛將做題為“‘大化工’變革產業格局 ‘低成本’助推行業發展”的主題演講,屆時將分享龍佰集團在鋰電材料領域的布局思路和戰略規劃,敬請期待。
來源: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64174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