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眾集團的CEO,赫伯特迪斯也非常注重與消費者的溝通,在中國市場,迪斯也看齊特斯拉馬斯克,開設了個人微博賬號,來與中國網友互動。
12月24日,在圣誕節來臨之際,迪斯線上與中國網友進行了一次隔空互動,回應了中國網友的花式提問。
為什么覺得通過微博與中國網友互動很重要?
迪斯:對我們來說,中國不僅是關鍵市場之一,更是引領汽車行業不斷發展的技術中心之一。在這里,我們有需要認真對待的競爭對手,有創新激發的汽車新思維,更有全球最大單體市場的消費者心聲。
所以,通過微博和大家進行對話,近距離了解大家的反饋,對我非常重要,也是我開設微博賬號的初衷!
大眾汽車集團電動化轉型在歐洲要比中國更快嗎?
迪斯:我并不認為大眾汽車的電動車轉型在歐洲更快。中國發展飛速,過去幾個月里汽車銷量的20%來自電動車,歐洲雖然造車新勢力不多,但很多知名汽車品牌正在加速電動化轉型。
大眾汽車的開局不錯,5年前我們決定大力投入電動化轉型,所以到今天,我們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并已經成為歐洲市場的領先者。
就燃油車而言,我們在歐洲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差不多,大約占20-23%;在電動車市場,我們在歐洲/在德國的份額達到了26-27%。
所以我們的電動車市場份額高于燃油車,這是個不錯的征兆,也是我們的目標。未來我們也能在中國實現電動車份額趕超燃油車份額。
中國的造車新勢力表現不俗,您如何看待中國造車新勢力帶來的全新挑戰?
迪斯:是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做得很不錯。我們非常認真地面對本土造車新勢力帶來的挑戰。
但目前在西方世界,只有特斯拉真正完成了出行公司或造車企業的起步階段,為此,他們走過了15年時間,投入150-200億美元的資金。
立足汽車行業并非易事,初創企業想要立足,要取得全球2-3%的市場份額,汽車行業是重投資、重規模的行業,電動車時代依舊如此。
汽車行業形成規模,至少需要開發3-5個車型,建6-8個工廠,投資和銷售運營成本巨大。
我們目前就是要把大眾品牌轉型為新能源品牌,過程方法與造車新勢力不一樣,但是要努力保持一致的速度,大眾要充分利用規模優勢、成熟的體系和現有生產基地。即便是面對來勢兇猛的造車新勢力,大眾也有能力捍衛住其市場地位。
來源:快科技
作者:快科技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64609
以上內容轉載自快科技,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