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6日-17日,由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作為指導單位,合肥市人民政府、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聯合主辦的“2022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峰會”在安徽合肥召開。本屆論壇圍繞“全球新變局與智能汽車發展新戰略”主題,共設置5個主題論壇和2場閉門會議,與行業機構、高校院所和領先企業代表共同探索我國智能汽車發展新路徑。
其中,在12月17日舉辦的“生態論壇”上,覺非科技 CEO 李東旻發表精彩致辭。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各位來賓,各位產業的小伙伴們,大家好!我是來自覺非科技的李東旻,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分享是關于最熱門的自動駕駛的下半場。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覺非科技在過去多年的努力和實踐當中,我們是如何在自動駕駛下半場的量產落地環節中,把我們的感知、決策模塊真正賦能給汽車的高階輔助駕駛當中,所以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題目是《自動駕駛下半場感知決策的落地》。
可以說上半場、下半場在過去的半年多時間里,覺非是這個產業當中最早提出這樣觀點的人。縱觀整個從2016年的上半場開始,毫無疑問上半場是以電動化為核心驅動因子的,那個時候整個產業的核心驅動力圍繞著兩點,一是電動化,跟能源電池緊密相關,第二部分其實是輔助駕駛,也就是ADAS,依靠單一的傳感器從芯片到軟件、到硬件傳感器等等全部all in one的組成在一個模塊里,提供給我們的用戶、提供給我們的車輛。在這樣兩個上半場的核心驅動因子下,我們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像寧德時代、Mobileye非常有代表性的上半場的企業脫穎而出。
再來看看高階的自動駕駛,比如L3、L4,其實在上半場里更多的還是以特定的場景落地或者技術驗證為主的方式,高階自動駕駛在以電動化為核心驅動力的上半場里面并沒有太多的產業化和規模化。
此時此刻我們的時針來到2022年,2022年開始,整個市場進入到非常明顯的變化趨勢當中,智能化成為整個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因子,高階輔助駕駛、高階自動駕駛的解決方案真正能夠成為產業落地的核心驅動力。在智能化的下半場里,整個智能駕駛的產業終于等到了可以規模化放量可以量產、可以上車的階段了,我們又要去思考,或者說從覺非角度我們去看上半場智能化里面我們的卡位整個產業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這個時候我們回歸到一個智能化最基本的方法論上,我們叫智能化的三要素,這個三要素相信大家都非常耳熟能詳,就是算力、算法和數據。這三者實際是整個智能化的下半場里面核心的三個生產要素,也是核心的驅動力。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以地平線為主要國產芯片為代表的算力公司毫無疑問在整個下半場里面會脫穎而出,并且會建立極強的競爭壁壘。另外兩個要素,在算法跟數據層面,就是以覺非為代表的新形態的智能駕駛軟件供應商牢牢的卡位,我們把軟件的算法和數據來驅動這個軟件算法,來形成自己覺非在產業的卡位,形成我們自己的解決方案,這就是我們在整個智能駕駛下半場里面對整個產業的貢獻和行業里邊我們自己的角色和定位。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卡位,使得我們整體融合計算的解決方案得到了非常多小伙伴和客戶的認同,這里也非常感謝大家過去的信任和信賴。
所以我們相信整個下半場的智能化里面,隨著芯片、隨著算法、隨著數據不斷投入、不斷增多、競爭壁壘不斷加強,這個時候整個下半場的智能化發展一定會比電動化的發展滲透率更加迅速,他的整個功能落地的速度也會比上半場來的更快,所以這是我們從上半場、下半場的維度來把整個行業進行區分,也進行了相對比較細致的卡位。
另外一點,為什么今天像覺非這樣的公司它的解決方案得到了非常多的認可?我們在上半場的時候為什么沒有得到認可?這里邊離不開我們自己有三個比較底層的行業認知。
一是汽車的電子電氣架構。從2022年開始,汽車的電子電氣架構真正意義上進入到了域控為主的架構,就是說從上半場的分布式架構里面真正進入到了汽車的域架構的方式,整個汽車現在有明確的兩個域,一個是座艙域、一個是駕駛域,而我們覺非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就是以駕駛域為核心的盒子里面,正是因為域架構的出現,使得高階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能夠落地,也使得汽車的軟件和硬件能夠比較好的進行解耦、比較好的分離,硬件有自己的發展趨勢、有自己去迭代的路徑,軟件也有自己去迭代的路徑,往更多功能、更復雜、更安全的角度來去發展,所以這是我們看到整個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真正意義上進入到了域架構,域架構是一切汽車智能化底層的基礎。
另外一點,我們也看到主機廠推陳出新的速度在急速加快。原來我們說一輛車比如三年一大改款、一年一小改款,這樣的迭代速度和周期在今天可以說應該被徹底顛覆掉,我們以某一款新勢力的車型為例,它從第一款車型到第二款車型只用了12個月的時間,在今年它從第二款車行道第三款車型只用了8個月的時間,并且在發布第三款車型的時候把未來幾年要發布的第四、第五、第六款車型全部做了預告,大家想象一下,這樣的迭代速度和周期放在傳統的德系也好、日系也好傳統主機廠的視線范圍里面簡直是無法想象的事情。所以正是因為這樣的快速產業迭代周期的需要,才產生了一些能夠幫助快速迭代的解決方案的供應商的出現,這個時候我們提出,以軟件為主導的新形態的Tire 1在這樣大環境里面應運而生,一方面我們以汽車域架構作為基礎,另外一方面主機廠推陳出新的速度、產業和消費者對于汽車的迫切程度也在進一步提升,我們不能靠只是迭代一個底盤來去升級我們的汽車,我們越來越多的會出現看到會隨著硬件先冗余,但是軟件會隨著汽車生命周期不斷迭代升級,來產生新的功能。事實上特斯拉過去兩年到三年的時間里面基本上沿著走的路線就是這樣一條路徑,所以這個時候像以覺非為代表的軟件的新形態的Tire 1這樣一個成熟的解決方案,將會在整個下半場里面脫穎而出,伴隨整個產業和生態小伙伴們一起賦能和提升整個乘用車智能駕駛的迭代速度。
我們的融合計算是依賴兩個上游的傳感器,第一類是跟眼睛、位置、慣導相關的傳感器。另外一類就是我們的計算平臺,目前我們會選擇兩大計算平臺進行相應的開發、適配和硬件的加速,第一類以英偉達為主要的,第二類以地平線為主要的,形成我們相對比較成熟的解決方案。我們整體的感知和決策系統是圍繞著汽車讓它能夠更加精準的認識自己的行駛環境、能夠決策優化自己的行駛路徑,實現最優的駕駛路線,我們整個兩套系統把它拆分下來看,又分別為六個子模塊,每一個系統都分別由三個子模塊,包括了感知跟蹤預測、定位規劃、記憶建圖等等,一共六個子模塊。我們在給我們的小伙伴提供解決方案的時候,事實上以一種非常全新的開放心態,大家可以選擇其中的一種、也可以選擇其中的兩種甚至多種,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方式來去集成到我們小伙伴和客戶的車輛當中,無論你的車輛是小轎車、還是卡車、還是載人的公交車等等,覺非過去我們的這六個子模塊行車的融合計算的解決方案應該說都得到了非常好的應用落地。
比如說以其中的定位模塊為例,定位模塊是相對比較成熟、也是需求度比較廣的,在接下來的兩三年時間里邊會得到非常充分的量產,明年某一款主流的主機廠的車就會搭載著覺非所提供的融合定位的模塊,在全中國95%的道路環境里面都能夠輸出非常高精度的融合計算后的定位結果,來滿足高階的輔助駕駛的量產和落地,所以這樣一張圖實際上涵蓋了整個覺非我們融合計算所提供的解決方案。我們所提供的軟件,形象來說不是一個單機離線的版本,這是一個打引號的,事實上是能夠跟后臺的結構化的數據、訓練的數據形成緊密閉環和所謂的飛輪效應,能夠隨著你跑的道路的路線越來越多,你搜集到的數據越來越多,我們把這樣一個單機離線版本可以每年保證4次甚至更多頻率的升級,隨著車輛的軟件OTA的下單和升級,這個車輛的智能化水平他的Corner case越來越多、他的智能化級別也越來越高,使得消費者終端的感受野會越來越好,這就是覺非通過數據驅動量產化的方式,把我們的方案量產到乘用車和各類合作伙伴中。
融合計算,為什么過去覺非一直在講這四個字,是因為到了智能駕駛的下半場以后,域控模塊里面所有硬件傳感器都是復用的,復用的情況下,尤其是在L2到L3這個級別的高階輔助駕駛的需求方面,融合計算毫無疑問成為了今天整個行業的共識也是所需,不能說自己再組一套所謂的傳感器,這樣車身上會搭載三四十個傳感器,顯然從BOM成本等各種角度都無法接受。所以這個時候硬件的復用,軟件在域控上面的運行,成為了整個車身智能駕駛的行業公式和解決方案。所以這個時候融合計算,無論是車上慣導類的、位導的傳感器、眼睛類的傳感器還是靜態的高精地圖的傳感器,這幾類數據都融合在一起,實時的給車輛的決策系統也好、給車輛的控制系統也好,輸出他想要和需要的結算結果,這就是覺非我們過去多年以來堅持在融合計算上面深耕并且適配了盡可能多的目前市面上各類傳感器,跟小伙伴一起形成真正量產的解決方案。
這里給大家演示一下,我們今年跟地平線一起首發的基于地平線芯片覺非城市通勤融合定位量產解決方案的視頻和內容。
做一個匯總,我們整個量產的融合定位模塊,是我們最先定點量產的模塊,在多達了12種以上的Corner case和復雜場景中我們都有非常優異的表現,不僅僅得益于我們算法本身的優勢,也依賴于我們大量的幾十萬公里甚至上百萬公里的道路測試,才能夠實現真正量產所需要的這種安全性和這個系統的冗余度。
回顧一下,覺非在整個感知系統、決策系統深耕深挖,我們是最佳匹配整個車載計算平臺,無論是英偉達、還是地平線這兩款芯片的最佳軟件合作伙伴和拍檔,也是為更多的乘用車、為更多的主機廠去提供高階的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功能所需要的量產解決方案,這就是覺非在過去行業里面以及正在發生的自動駕駛下半場當中,我們會持續在這兩個模塊,形成以數據驅動量產化落地的方式當中我們會持續努力的地方。
也歡迎、也非常期待和更多的小伙伴和產業的合作伙伴一起攜手。又回到我們覺非創立之初的愿景“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我們覺得今天自動駕駛的下半場是真正的春天,我們在這個行業里一直在從上半場往下半場轉移的冬天當中,我們真正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們產業合作伙伴一起攜手,高階輔助駕駛在乘用車上的量產落地指日可待,越來越多的汽車會搭載未來越來越優秀的解決方案,覺非一定會成為大家最信賴的深度的合作伙伴。
謝謝大家!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蓋世直播君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91974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