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下午,2023中關村論壇重大科技成果專場發布會舉行。會上發布了《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鼓勵與引導行業發展角度,圍繞創新發展共性需求,進一步統籌資源,全面推動人工智能自主技術體系建設及產業生態發展。
一、提升算力資源統籌供給能力
1、組織商業算力滿足緊迫需求
實施算力伙伴計劃,通過與云廠商加強合作,加快歸集現有算力,提供多元化優質普惠算力。
2、高效推動新增算力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形成規模化先進算力供給能力。
3、建設統一的多云算力調度平臺
實現異構算力環境統一管理、統一運營,優化本市環京區域算力集群的直連基礎光傳輸網絡,提高環京地區算力一體化調度能力。
二、提升高質量數據要素供給能力
1、歸集高質量基礎訓練數據集
構建安全合規的開放基礎訓練數據集,建設高質量的預訓練中文語料庫,支持在依法設立的數據交易機構開展流通、交易。
2、謀劃建設數據訓練基地
加快建設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先試示范區,提升數據標注庫規模和質量,探索基于數據貢獻、模型應用的商業化場景合作。
3、搭建數據集精細化標注眾包服務平臺
建設數據集精細化標注眾包服務平臺,鼓勵專業人員參與標注,研究平臺激勵機制。
三、系統構建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技術體系
1、圍繞模型構建、訓練、調優對齊、推理部署等環節,積極探索基礎模型架構創新,研究大模型高效并行訓練技術和認知推理、指令學習、人類意圖對齊等調優方法,研發支持百億參數模型推理的高效壓縮和端側部署技術,形成完整高效的技術體系,鼓勵開源技術生態建設。
2、圍繞訓練數據“采、存、管、研、用”等環節,研究互聯網數據全量實時更新技術、多源異構數據整合與分類方法,構建數據管理平臺相關系統,研發數據清洗、標注、分類、注釋及內容審查等算法及工具。
3、鼓勵第三方非盈利機構構建多模態多維度的基礎模型評測基準及評測方法;研究人工智能輔助的模型評測算法,開發包括通用性、高效性、智能性、魯棒性在內的多維度基礎模型評測工具集;建設大模型評測開放服務平臺,建立公平高效的自適應評測體系,根據不同目標和任務,實現大模型自動適配評測。
4、支持研發大模型分布式訓練系統,實現訓練任務高效自動并行。研發適用于模型訓練場景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編譯器,實現算子自動生成和自動優化。推動人工智能訓練推理芯片與框架模型的廣泛適配,研發人工智能芯片評測系統,實現基礎軟硬件自動化評測。
四、推動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場景應用
1、推動在政務服務領域示范應用
圍繞政務咨詢、政策服務、接訴即辦、政務辦事等工作,利用人工智能在語義理解、自主學習和智能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優勢,提高政務咨詢系統智能問答水平,增強“京策”平臺規范管理和精準服務能力,輔助市民服務熱線高效回應市民訴求,推進政務辦事精準指引和高效審批。
2、探索在醫療領域示范應用
支持有條件的研究型醫療機構提煉智能導診、輔助診斷、智能治療等場景需求,充分挖掘醫學文獻、醫學知識圖譜、醫學影像、生物學指標等多模態醫療數據,會同人工智能創新主體開發智能應用,實現對癥狀、體征和專病的精準識別與預測,提升疾病診斷、治療、預防及全病程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3、探索在科學研究領域示范應用
發展科學智能,支持相關實驗室開展聯合研發,加速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新材料和創新藥物領域科學研究。
4、推動在金融領域示范應用
聚焦智能風控、智能投顧、智能客服等環節,系統布局“揭榜掛帥”項目,推動金融機構開放應用場景。
5、探索在自動駕駛領域示范應用
支持研發多模態融合感知技術,開放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數據集,探索自動駕駛新技術路徑。
6、推動在城市治理領域示范應用
率先在城市大腦建設中應用大模型技術,為城市治理決策提供更加綜合全面的支撐。
五、探索營造包容審慎監管環境
1、持續推動監管政策和監管流程創新
主體采用安全可信的工具及資源開展技術創新,推動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實行包容審慎監管試點。
2、建立常態化服務和指導機制
開展常態化聯系服務,指導創新主體加強安全檢測,履行安全評估及算法備案流程。
3、加強網絡服務安全防護和個人數據保護
加強網絡和數據安全管理,落實主體責任,強化安全管理制度建設,全面提升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防護能力。
4、持續加強科技倫理治理
建設科技倫理治理公共服務平臺,開展科技倫理審查及相關業務培訓,構建良好人工智能科技倫理氛圍。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Ballad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0380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