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淘汰誰,從來不打招呼。
7月13日,一則關于《致廣汽三菱全體員工的一個封信》在業內快速傳播,其中“為了有序、平穩推進工作……廣汽三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人員結構的優化……今天,我們正式公布員工安置方案……”,首次正面回應自3月停產以來的應對措施。
工廠交于埃安,員工面臨遣散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就有傳聞埃安工作組入場長沙廣汽三菱生產基地,隨后不管是廣汽三菱官方還是三菱汽車本部相繼澄清“退市”傳聞,卻未曾改變三菱暫停在華生產,以及三菱在華各大公眾平臺停更的事實。
彼時,三菱汽車社長加藤隆夫堅持,長沙工廠將按計劃6月重啟生產,但顯然“按時復工”已不復存在。
根據蓋世汽車由相關接近廣汽三菱的業內人士了解到,目前廣汽三菱在湘生產基地確已交予廣汽埃安工作組,待對生產線進行改造后,將升級成為廣汽埃安第三工廠,且廣汽三菱方面已悉數還清此前向銀行所貸所有資金。儼然已做好全身而退的準備。
而針對所謂的“安置方案”,目前主要是有兩類,一是接受裁員優化方案,目前尚未了解到具體的賠償標準和額度,但據透露,有員工一次性獲得20萬元補償;二是接納工作安置,部分廣汽三菱員工將轉崗進入廣汽埃安,繼續留下工作。
無止境的停產,以裁員為一節點
正如信中所說,自2012年廣汽集團、三菱自動車工業和三菱商事合資成立廣汽三菱,隨后于2016年伴隨旗下七座 SUV 歐藍德正式國產,推動其迎來銷量的高潮,并在此后的兩年內節節攀升。
但伴隨時間的推移,遲遲未有新車跟進,歐藍德也未見迭代,市場內同級別車型卻早已日新月異,于是越來越多意向用戶對其喪失興趣。盡管在此周期內,廣汽三菱還曾推出奕歌,以緩解過于依賴歐藍德的現狀,可市場卻不買賬。
體現到銷量上,便是自2019年開始,廣汽三菱銷量連續四年同比下滑,跌幅分別為-7.64%、-43.62%、-11.99%、-49.1%。尤其2022年,國內車市歷經疫情和缺芯的雙重挑戰,洗牌持續加速。三菱也交出了史上最差成績,銷量接近腰斬。
盡管廣汽三菱終于在去年底推出了全新歐藍德,但時隔6年才迎來第一次換代,注定了市場難以重現歐藍德首次國產時的熱情。根據數據顯示,今年1-3月累計銷量不足4000輛,較去年同期全國疫情多點頻發的狀態下,仍有-57.95%的同比跌幅。
由此,廣汽三菱不得不自3-5月暫停在華生產,但原定于5月后恢復在華生產的時間,在6月到來的前一日宣告失信,且復工時間遙不可期。
徹底倒閉?或許還沒到那一步
近年來年,“裁員”“遣散”甚至退出中國市場,似乎在汽車市場中正成為一個稀松平常的事件。
如自2022年4月起,官宣陸續停產停售的廣汽謳歌;如幾近癱瘓,單月甚至沒有賣出一臺車,直至年底進入破產清算的廣汽菲克;再如被爆在華大裁員,力求開源節流的福特汽車等等,都在宣告外資車企在華的不如意。
但于三菱汽車而言,是否真的愿意就此退出中國市場?答案顯然是“不”。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汽車產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汽車產銷連續14年穩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8年居全球首位。過去的五年,由于經濟增長方式調整、全球疫情等因素影響,產銷規模在2017年達到階段性高點后,出現了連續3年的調整,現正處于緩慢恢復的過程中。
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的預期中,考慮到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資源稟賦,結合全球汽車發達國家的歷程判斷,預計我國汽車內需消費頂峰在4000萬輛左右,且千人保有量達到400輛完全可期。
這意味著我國汽車市場仍有較大增長空間。是否要退出這一全球最大的汽車、新能源汽車產銷國,是擺在所有邊緣合資車企面前的難題。
可正如信中所提及,“歷史向前發展,汽車產業正在經歷一次顛覆性的革命,我們所處的汽車市場正在快速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方向轉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以遠超預期的速度向前滾動著,裹挾著市場內所有玩家奮力向前,其中包括廣汽三菱。
此次人員結構優化,亦是出于“順應趨勢,抓住新能源轉型的機遇”,以最終期待“迎來涅槃重生”。
新能源能否成為廣汽三菱救命稻草?
事實上,廣汽三菱并非在新能源領域毫無作為。
去年3月,其正式推出首款純電SUV——阿圖柯,兩個配置補貼后官方指導價為19.98萬元和22.98 萬元,續航里程分別為500km和520km。
阿圖柯;圖片來源:廣汽三菱
但基于廣汽埃安V平臺打造而來的阿圖柯,并未獲得市場的認可,甚至被外界視為AION V的“換殼車”卻平均售價高出4萬元,也因此僅在今年第一季度收獲不足200輛銷售成績。
甚至就蓋世汽車研究院終端數據顯示,廣汽三菱阿圖柯4-5月銷量分別為4、13輛。
無人關注,是廣汽三菱4S店銷售人員對于阿圖柯的評價,顯然也很難寄望這款“順勢而為”的純電動新車改寫三菱在華的市場走勢。
同在今年3月,三菱汽車舉行2023-2025年度中期經營計劃說明會,宣布將在未來5年內推出16款新車,其中有9款車型將會實現部分或完全電氣化。
圖片來源:2023-2025年度中期經營計劃
在未來重點發展區域劃分中,三菱汽車將全球分為三大板塊,分別為涵蓋歐盟、北美及中國的先進技術推廣區;拉丁美洲、中東/非洲的出口地區;以及被視為重要增長驅動力的東南亞、大洋洲。
圖片來源:2023-2025年度中期經營計劃
加藤隆雄曾表示,雖然三菱品牌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但在東南亞、歐洲及北美市場仍有一定影響力。基于此,在三菱汽車的規劃預測中,至2030年,上述三大板塊增速將分別達到20%、40%以及42%。運營重心轉向東南亞、大洋洲或是三菱汽車面向2030年的重要舉措之一。
顯然,在華市場的不如意,也正讓三菱萌生轉移陣地的想法。
“三菱汽車在海外市場有不錯的口碑,也有一定實力,但近年來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主要是技術和產品投入不夠。雖然三菱汽車不愿放棄中國市場,但還是要看其后期推出的產品及規劃能否讓市場接受。”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如是表示。
想留不能留,且也留不住,才是最寂寞。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Garcia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06408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