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Mate 60 Pro引發的熱度讓問界新M7的發布也倍受關注。
問界新M7能否接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流量,本質上取決于它做為一款智能汽車在產品定義和定價上是否夠硬。
自2022年7月4日,AITO問界M7正式發布至9月12日問界新M7上市即交付,僅時隔一年兩個月。按照傳統汽車的更新周期,一年兩個月的間隔時間注定是一個小改款,但對于華為和今天的智能汽車迭代規律,問界新M7從內到外,脫胎同時換骨。
余承東表示,從問界M7到問界新M7,一個新字,花了五個億。
這五個億用在了哪呢?
主要在車身結構、底盤用料、懸掛結構等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地方,是對提升車輛的駕控最核心的部分。
座艙:前排二排座椅全新開發,提升舒適性;
被動安全:五座車身匹配開模,車身結構升級,重新改造焊裝產線,潛艇級超高強度鋼、CBS復合車身材料,有效提升車身剛度和被動安全;
底盤調校:懸架性能匹配,加速踏板優化為地板式踏板,制動系統優化,適配高階ADS以及RAP功能。
試駕過問界新M7之后的第一感覺,從乘坐到駕駛,這車更能打了。
在外觀方面,最大的變化是新增了主動進氣格柵,整車的風阻系數優化了11%。車身尺寸方面,新車長寬高分別為5020*1945*1760mm,軸距2820mm。
全面超越理想L7。
輪轂有20英寸和21英寸兩種規格可選。車漆顏色方面,新車新增冰晶銀配色。
新車四把座椅,標配通風、加熱、按摩功能。
此外,新車搭載了華為車載智慧屏系統,后排可支持搭載兩套華為車載智慧屏系統(華為PAD)。
華為創造性地開啟了可拆裝設計,即這塊PAD上車可與中控屏打通互聯,下車后,也可以直接拆卸拿回家內。
在動力方面,新車搭載由1.5T四缸渦輪增壓增程器和華為驅動電機組成的增程式動力系統,提供兩驅和四驅動力可選。
其中,后橋驅動電機最大功率為200千瓦;四驅車型則是在前橋增加一臺最大功率130千瓦的驅動電機。
在核心數據方面,四驅版百公里加速4.8s,CLTC工況下滿油滿電綜合續航1300km,純電續航240km,饋電工況下百公里油耗5.6L。
純電240公里的續航對于日常城市出行的用戶,基本可以當做純電動汽車駕駛,一周充一次電足夠日常通勤。
以上種種進步除了拿錢砸,拿時間磨沒有別的辦法。
但華為在極短的時間內,解決了這一問題:問界新M7不僅提升了操控性,同時進一步大大提升了含“華”量:
1、增加激光雷達車型,HUAWEI ADS 2.0上車,業內首創BEV+GOD網絡精準識別,高速、城區、泊車,領航輔助一步到位,NCA無圖智駕功能,Q3開通15城,Q4開通45城;
2、鴻蒙智能座艙升級至3.0,在技術層面雖然還沒做到艙駕一體,但智駕與智艙同時觸碰到國內技術的天花板;
在智能賽道,如果說2023年上半年眾多品牌高喊去高精地圖的高階智駕落地,將智駕競爭推向鋪城階段,但其中多數實際上旨在占坑搶個名義上的第一批,量產遲遲無法兌現。
而問界新M7這次主打就是一個一步到位。
當然最到位的是價格,問界新M7起步價進入了25萬元區間,余承東毫不掩飾問界新M7主要競品即是理想L7。
理想L7的售價區間為31.98-37.98萬元,相比問界新M7的起售價高出6萬元。
AITO問界幾款車型的月銷量在2023年一直在8000輛以下徘徊,在增程動力車型中,理想一支獨秀。
問界新M7走了一條增配降價的策略,在產品層面全面升維,同時在價格上拉大優勢,形成維度上的壓制。6萬元的差價足以改變大多數意向購車者的決策。
今年華為的全新車型M9要到年底,廣州車展之前才會上市,在過去的大半年時間內,只有M5和M7兩個改款車型,相比一次性推出三款型的理想,在產品周期上落后一個身位。
一度形成的增程雙雄在2023年呈現一強一弱的格局。
而問界新M7對于華為智能汽車業務在今天的市場必須打破理想的一支獨秀,至少在銷量層面,步入均衡。
華為同時在與江淮、北汽、奇瑞開展新車型的合作,而如果AITO問界的基本盤不穩,那么與新的整車企業的合作也會面臨動搖。
問界新M7上市交付之后,可以預見的是,問界M5的售價也會進行相應調整,這注定會引發新一輪的漣漪效應。
余承東和他的團隊在汽車市場已經豎立了狼性、不懼價格戰的標簽。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短期內不會階層固化,AITO問界一直將自己放在破局者的位置,主動引燃新一輪降價的捻子,對于同賽道中的友商,跟還是不跟,都是問題。
賺錢已不是今天新能源汽車玩家的第一選擇,量才是核心。
沒有量就沒有數據,沒有數據就沒有智能汽車賽道的入場券。
智能汽車正進入汽車產業誕生以來從未發生過的競爭,不以成本定價的時代。這種競爭與過去20年中國互聯網市場上曾出現過的,百團大戰、網約車大戰有相似之處。
用戶數是一切競爭的核心,有了用戶才有未來。
而對于汽車這樣的大件消費品,背后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撐決定了AITO問界能走多遠。
一個明確的事實是,隨著華為手機業務重回正軌,在智能汽車業務上,華為今天的投入還在起步階段。
來源:AutoR智駕
作者:智駕網編一號機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10004
以上內容轉載自AutoR智駕,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