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電池并不順利,采取合資模式繼續開展電池研發工作,或許成為蔚來的新選擇。日前,有媒體報道,蔚來正籌備與動力電池公司蜂巢能源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共同開發大圓柱電池。
圖片來源:蔚來汽車
還有信息透露,雙方初步計劃為,蔚來和蜂巢能源在馬鞍山一起投資試制線,兩公司一部分研發人員也將合并,但雙方的制造和采購都保持獨立。此外,這家新合資公司將主要做中試和開發,量產節點將在2025年。
自研受阻,蔚來將要改變路線,以合資方式打破困局?為何會選擇蜂巢能源,押寶大圓柱電池?蔚來動力電池自研之路,還會繼續嗎?
自研受阻,合資打破困境?
眾所周知,蔚來汽車一直是電池自研車企中的重要成員。
早在2021年,蔚來便組建了電池研發團隊,開啟電池自研之路。
2022年5月,上海企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平臺披露的一則信息顯示,蔚來擬投資2.185億元在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新建研發項目,包括從事鋰離子電芯和電池包研發的31個研發實驗室,以及1條鋰離子電芯試制線和1條電池包pack線。
2022年10月,蔚來成立了蔚來電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并100%控股,其主要經營范圍包括電池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汽車零部件及配件,新能源汽車電附件銷售等。
2023年2月,在“2023蔚來電池合作伙伴論壇”上,蔚來宣布啟動“蔚來電池科技合肥產業基地一期”的建設,規劃產能40GWh,大約可滿足40萬輛車的電池需求。蔚來CEO李斌還透露,蔚來電池研發團隊已經突破800人,每年的研發投入預計超過10億元。
可見,蔚來汽車一直在有序開展動力電池自研工作。不過,自研道路并不順利。今年7月,有媒體報道,蔚來推遲了自制電池的量產節點,并且放緩了電池工廠的部分設備采購。對此,蔚來回應稱:“根據業務需求,我們推遲了電池量產的時間。項目在按照新的時間表正常推進。”
“動力電池屬于電化學產品,技術體系與整車制造還是有比較大的差異。”動力電池行業人士紀明(化名)表示,整車企業在整車制造領域具備優勢,但是在電池研發上挑戰性比較大,短期內完成自研,“難度還是非常大。”
據蔚來此前公開的信息顯示,自研電池或將于2024年搭載在新品牌阿爾卑斯車型之中。或許,根據當前的自研進度,以及資金方面的壓力,選擇與蜂巢能源合作,加快電池研發進程,是目前比較合理的決定。
因此,通過成立合資公司的合作方式,將有效緩解蔚來在電池研發方面的資金投入。此外,隨著雙方電池研發團隊人員完成整合,蔚來動力電池上車的時間,或許會進一步加快。電池研發進度滯后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選擇蜂巢能源押注大圓柱電池?
公開信息顯示,受經營情況、研發節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蔚來今年暫緩了合肥電池工廠的設備采購,但項目仍在進行之中,只是會“按照新的量產時間推進”。
而“項目仍在進行之中”,或許就是目前被媒體報道的與蜂巢能源合作,共同開發動力電池。那么,蔚來為何會選擇蜂巢能源,并且選擇大圓柱電池?
圖片來源:蜂巢能源
蜂巢能源起源于長城汽車,是一家專業研發制造汽車動力電池、儲能系統的新能源高科技公司。 蜂巢能源自2012年起開展動力電池的預研,2018年正式獨立面向全行業發展。近兩年來,蜂巢能源作為動力電池供應商迅速崛起,今年上半年其在國內電池裝機量達2.34GWh,排名第七。
在技術層面,蜂巢能源率先將高速疊片工藝應用在方形硬殼電池領域,推出的“短刀電池”品類備受關注。不過,在大圓柱電池領域,蜂巢能源也有技術儲備。今年上海車展期間,蜂巢能源就對外展示了“46950電池”。據悉,該款電池能量密度高達300Wh/kg,可支持4C快充。
值得一提的是,雙方將在“馬鞍山一起投資試制線”,而蜂巢能源在馬鞍山擁有圓柱電池工廠。據媒體報道,2021年,蜂巢能源21700型號圓柱電芯便在馬鞍山工廠正式下線。“下線的圓柱項目年產能為1GWH,月產能為200萬支21700圓柱電芯。”
也就是說,在圓柱電池領域,蜂巢能源不僅擁有技術儲備,同時也在量產方面也具備響應的條件。蔚來汽車牽手蜂巢能源,不僅可以匯集兩方的研發資源,同時也可盡快促成大圓柱電池落地。
憑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及低成本優勢,大圓柱電池成為動力電池企業重要發展方向之一。數據顯示,目前備受推崇的4680電池相較2170電池在直徑和高度上均有提升,電池體積提升5.4倍,電池容量提升5倍,整車續航提升16%,充放電速度提高6倍,采用無極耳設計,產熱更低使用更安全。
因此,基于動力電池高安全、性價比、長續航、長壽命、快充等需求判斷,大圓柱電池可能成為未來5-10年內中高端電動車的最優解。有研究機構預測,到2025年大圓柱電芯的市場份額有望達到30%以上。
特斯拉是大圓柱電池研發的代表。2020年9月,特斯拉率先發布“4680”大圓柱,即直徑為46mm、長度為80mm的電池。據悉,該電池的單體能量密度可提升5倍,整車續航里程則可提升16%。
特斯拉之后,LG化學、松下、億緯鋰能、遠景動力、蜂巢能源等國內外電池廠商紛紛推出大圓柱電池。在整車領域,寶馬集團已分別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遠景動力達成大圓柱電池電池采購合同。因此,蔚來也將大圓柱電池作為自研的重要方向之一。
有進一步信息顯示,蔚來大圓柱電池A樣(即原型樣件)正在打造中。與蜂巢能源合資之后,會把A樣導入到蜂巢和蔚來合建的中試線,進行后續的質量驗證和開發。
因此,選擇蜂巢能源,是蔚來汽車進行的合理決策。一方面,選擇擁有技術儲備和生產基礎的蜂巢能源,可以有效加強電池研發的實力,推進研發進程。另一方面,選擇需要大規模量產的大圓柱電池,跳出自身的體系,也是在未來競爭中占據先發優勢。
自研、合資、外采,誰會成為主流?
經歷原材料價格暴漲、電池供應短缺等危機后,加強電池研發能力成為新能源整車廠商爭奪主動權的重要選擇。
目前,車企布局動力電池領域的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與動力電池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共建電池;第二,通過入股等與電池企業進行合作;第三,采取獨立自主路線,完全自研自建。
有業內人士認為,長遠來看,頭部車企未來在電池領域或多將采用“自制+外采”策略,改變在電池領域受制于人的局面,也有利于自己長期競爭力的發展,車企自研電池依舊會是未來趨勢。
不過,從目前來看,車企自研電池之路并不好走。蔚來汽車通過多年的布局,最終的結果也是推遲自研電池的量產。在紀明看來,車企自研電池與專業性更強的電池企業來說,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再加上車企從零到一的自研過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人力投入,特別是對于新造車企業來說,一旦經營風險加劇,電池自研路線就會面臨危機。”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車企選擇自研電池的核心原因,重點并不在于自產自供,而是穩定的供應關系。紀明強調,“對于大部分缺乏電池研發經驗的車企而言,尋求與電池廠商合作、共同建廠或是更佳選擇。”
而在動力電池行業專家張軍(化名)看來,車企無論走自研路線還是合資合作路線,都是想要在動力電池領域不受制于人。做到以下三點,十分有必要:一、擁有動力電池方面專業技術,同時具備電池廠商工作經歷的人才;二、能夠掌握上游材料端資源,或是與供應商形成緊密的綁定關系;三、終端汽車產品備受市場認可,產生規模效應,便擁有更高的話語權。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李爭光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10145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