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蔚來公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目前蔚來旗下在售的8款車型將于3月開始全部換新。
其中,2024款ES8、ES7、EC7、ES6、EC6、ET5、ET5T已開啟鎖單,起售價格不變;并且,2024款ES8、EC7、ES6、EC6、ET5T將于2024年3月開啟交付,2024款ET5將于2024年4月開啟交付,2024款ES7將于2024年5月開啟交付。
同時,2024款ET7將于4月發布并開啟鎖單。關于ET7升級的信息,蔚來并未公布更多信息,但很有可能,ET7會在此輪升級中帶來最大驚喜。
事實上,此次最大的升級亮點,就是蔚來8款2024款新車將采用全新的中央計算平臺ADAM,并搭載高通驍龍第四代座艙芯片(SA8295P),也就是目前座艙中最先進的芯片。
一直以來,蔚來在硬件標配上都非常舍得下本,在如今行業力推的降本勢頭下,蔚來依然堅持全系標配四驅+4顆Orin-X+激光雷達,而此次蔚來2024款升級,在原來已經遙遙領先的硬件基礎上,也讓蔚來的軟件升級發揮出更大價值。
首先是不得不提的全新中央計算平臺ADAM,不但將數據傳輸速率提升10倍,還實現了業內首個跨域算力共享。
蔚來中央計算平臺ADAM的能力發揮,首先是基于蔚來第二代平臺車型E/E(電子電氣)架構,將過去在不同域(比如智艙與智駕)的功能轉移到集中的計算平臺。這樣,不僅大幅減少了控制器的數量,相比于分離式艙駕域控制器體積減少40%,重量減輕20%。而且整體的E/E架構也更加扁平,未來的OTA也更加靈活。
通過蔚來中央計算平臺ADAM,車內不同域之間不再需要編碼解碼,省去了編碼和解碼的芯片、電源、散熱、線束等,通過電路板上的蝕刻電路直接取代千兆以太網,智駕和座艙之間跨域數據帶寬從千兆大幅提升到16Gbps,實現10倍以上的傳輸速率提升。
跨域算力共享也就是目前主流的艙駕融合概念。一方面,它可以實現跨域算力共享,調用智駕、智艙和整車控制最大256TOPS算力;另一方面,跨域算力共享還可以更合理分配各個大算力需求,讓智能駕駛芯片英偉達Orin X與智能座艙的8295芯片來解決自己擅長的任務,而非完全限制在各自的智駕、智艙領域。
蔚來2024款全系新車將集成1顆最新的高通驍龍8295智能座艙芯片及4顆英偉達Orin X智能駕駛芯片,這種算力配置,在2024年整個新車市場,都將是天花板級的存在。
最近,蔚來智能硬件副總裁白劍談到,Orin芯片已和座艙芯片在系統架構中實現了車載異構算力集群享受算力共享,一定程度上,這也是硬件結合軟件設計和開發,以及多域聯合的算力趨勢。這也說明,Banyan·榕系統兼容8155和8295,第二代所有年款車型同步更新迭代,不存在規劃上的差異。
也就是說,軟件升級能力會為二代車型和2024款新車相同的體驗,從而彌補二者之間的部分硬件差異。
蔚來2024款全新中央計算平臺ADAM不但刷新了車界最強大腦,還通過跨域算力共享,帶來為用車而創新的大模型——NOMI GPT。
據蔚來發布的信息介紹,NOMI GPT將是業內首家純端側部署的多模態感知大模型,NOMI可以通過車內攝像頭識別數千種物品,無需聯網,響應超快,還能保護隱私數據不出車更安全。
用戶與NOMI GPT的交流也將更加心有靈犀,NOMI可以從模糊的語意中識別出用戶內心的想法,這也不愧被稱為有史以來最聰明的NOMI。
在中央計算平臺ADAM強大算力加持下,也將為蔚來智駕系統帶來更快速度的進化,蔚來城市NOP+功能也將開始全面推送。
蔚來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底,蔚來全域領航輔助可用里程已超101萬公里,包括全國高速、高架及城區道路,其中城市道路已驗證里程超過65萬公里。
今年2月,蔚來開啟了第一輪1000人全域領航輔助NOP+用戶領航。接下來,將繼續開啟新一輪領航,計劃二季度實現全域NOP+城市區域領航輔助功能向全量Banyan智能系統用戶開放,這也將是全國最大用戶規模的智能駕駛升級推送。在前期領航用戶中,全域領航輔助高速場景在領航換電的加持下,實現了單次最高671公里的零接管。
最近,一批新車都進入了中期改款階段。如今的智能汽車時代,硬件升級已經毫無疑問成為新車的重點,當然,更重要的是,這也是見證一家車企自研能力進化的關鍵階段。
事實上,對于用戶來說,究竟是一個新款的8295芯片更重要,還是領先的智艙體驗更重要,還是如何在前沿硬件的基礎上,借助軟件能力發揮出用戶體驗的最大化優勢,對于車企的長期發展來說,仍然是一個重要命題。
目前行業中也普遍認為,無論是激光雷達還是最新的智能芯片,都無法代表一款車在市場中的定位,真正的升級必然是軟件能力的迭代,而蔚來在此次全系車型的改款中,正是要驗證這一點。
最后還是強調,蔚來的這次升級也能看到算力融合的大趨勢。今天行業的智能化早已經不是單點突破——域控制已經來到中央智能計算的時代,一個大腦集群調動全身傳感器,處理數據,形成自研的軟硬能力的結合體驗。
AI時代,如今的大模型時代,是否擁有一個足夠強大的融合算力平臺——也是智能汽車能否打造更好的產品體驗的技術底座。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PingWest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20171
以上內容轉載自PingWest,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