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概述:如今,只要去細品純電車型的銷量榜單,總有一個感覺是,除了特斯拉之外,中國車企還有能與之互掰手腕的對手嗎?
尤其是在消費者對電動車的優劣有了自我判斷后,位于前列的幾乎清一色的為中國品牌,更是在用實際行動再向我們證明,新舊時代的更替已經沒有回旋的余地。
興許在一些特定的區域市場,或仰賴固有客群的關系,傳統合資所造的電動車仍會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論對整個市場的拿捏,中國廠商的鐵拳還是太過致命。
比亞迪的強勢是我們肉眼可見的??闪硪环矫?,隨著越來越多的自主車企崛起,拿出一款又一款講究性價比、講究個性化、講究智能化的新車,別說,市場還能有多大的潛力會被激發出來,當前的競爭格局怎么看都令傳統合資痛苦不已。
過去的9個月,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下滑得有多厲害,無論是數據上,還是看終端市場上的反應,其實都很明晰地指出了這點。盡管大眾、豐田、通用等合資公司間的生存差距還是有的,可總得來說,只要電動化轉型的速度不會放緩,這個狀態唯有自己去解。
就像榜單中,表現最好的大眾ID.3看似很爭氣地卡在了前二十的門口,然而,單純靠價格戰贏得認可的做法,又怎能為之形成助力?
當然,抱著“在中國,為中國”的初衷,大多數合資公司會在接下來的兩三年里,真正拿出些和中國公司合作研發的本地化新能源車。以豐田bZ3X為代表的產品,勢必會為母公司注入新的轉型活力。但這個時候,殘酷的現實多多少少會打擊著它們的信心吧。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5023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