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低價到增程,小鵬終于向市場妥協了。
今年的很長一段時間,小鵬汽車的銷量持續萎靡不振,在新勢力銷量排行榜中,甚至處于末位。
眼看著理想、蔚來、零跑都找到了自己的救命稻草,迅速恢復生息,而小鵬汽車還始終不得要領。
尋找扭轉這一局面的法寶,成了小鵬汽車的當務之急。
直到MONA 03的到來。這款起售價不到12萬元的A級純電車型,讓小鵬汽車的銷量迅速回暖,創造了連續兩個月單月銷量超2萬輛的佳績。隨后小鵬汽車又趁熱打鐵,發布了中大型純電轎車P7+。憑借全系標配高階智駕、不到19萬元的售價,P7+上市兩個小時就獲得大定訂單超3萬臺。從這兩款車型,不難看出,小鵬汽車的低價策略已初見成效。
除了押注低價策略外,小鵬汽車還計劃入局增程車市場,以開辟更大的增長空間。
低價策略奏效了
事實上,小鵬汽車創業初始定下的就是低價策略,其首款車型G3 2018年上市時的售價補貼后僅需13.58-16.58萬元。
不過,后來小鵬汽車又迅速調整戰略,計劃進軍20萬級的中高端市場,
2020年4月,小鵬汽車推出中型純電轎車P7,售價來到了25萬元左右。雖然P7的價格更高,但是其銷量仍然超過了G3,在2020年第四季度的銷量中,小鵬P7占總銷量的65%以上。這也讓小鵬汽車對沖高策略志得意滿。
2022年9月,小鵬汽車又推出了售價超過30萬元的中大型SUV G9。
然而就是這樣一款醞釀整整一年的新車,在發布會結束后就被網友吐槽價格過高和產品配置混亂。隨后,小鵬汽車雖然緊急修補了這些問題,但G9上市首月的銷量也僅有六百余臺。
G9的失利引出了小鵬汽車在技術、產品、市場等環節脫節的一系列問題,彼時,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向外界坦言,價值觀的一致性沒組好,導致了嚴重的組織問題。
在重新修整后,小鵬汽車并未放棄高端戰略,分別在2023年6月和2024年1月,推出了售價超過20萬元的G6和超過35萬元的X9。
起初,小鵬汽車利用這兩款中高端車型短暫穩住了銷量,去年第四季度每個月的交付量均超2萬輛。不過,由于20萬以上市場競爭加劇等原因,G6、X9車型后續增長乏力,后來雖然對上述車型進行了降價,但也沒能挽回頹勢。小鵬汽車今年上半年的累計銷量僅有52028輛,月均不足萬輛。
彼時,蔚來和零跑的上半年銷量分別為87426輛和86696輛,且蔚來和零跑單月銷量均已超過兩萬臺。
面對持續萎靡不振的銷量,小鵬汽車反思后,決定重新回到性價比上,今年8月和11月,小鵬汽車推出售價不到12萬元的A級純電轎車MONA 03和售價不到19萬元的中大型純電轎車小鵬P7+。
圖片來源:小鵬汽車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曾提到小鵬汽車的定位在15-30萬元之間,其表示小鵬汽車不愿意走低端路線,雖然可以有相當大的規模,但會讓用戶從價格決定品牌層次。一旦價格被拉下去,規模化后很難形成好的毛利空間。
那么,何小鵬為何會“食言”呢,降價之后難道不會影響到毛利空間嗎?其根本還是來自于這兩年的“降本增效”。
“過去,小鵬汽車的主要精力在創新,未來一年多時間,我想把方向放在成本。”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何小鵬說。
經過兩年的降本,如今小鵬汽車已經實現了全方位降本。
一方面是得益于和大眾的合作,小鵬會共享大眾全球供應鏈體系,進而實現造車平臺成本的進一步降低。
另一方面是小鵬汽車將智能、動力總成、整車平臺整合到一個大的智能平臺上,實現了各車型之間最大化的共通共用。平臺化研發和規模效應幫助小鵬汽車有效降低供應鏈成本和制造成本。
例如,在電子電氣架構方面,小鵬汽車發布駕艙融合的車載計算中心,相比上一代中央計算架構,XCCP實現了40%成本節約;同時,小鵬汽車還正在研究CIB+中地板一體壓鑄技術,該技術活將降低10%-30%的整車制造成本。
這一改變帶來的結果是,到2024年年底,小鵬汽車可實現整車PACK成本降低40%-50%;智駕綜合研發效率提升30%,XNGP的硬件成本降低50%。
何小鵬表示,有信心到2024年底實現整體成本降低25%的目標,降本措施會使小鵬汽車的毛利率在2024年顯著改善,2025年實現收支平衡。
得益于此,最終,小鵬汽車才能夠在生命攸關之際,推出低價車型,以抗衡競爭日漸激烈的市場。
智駕是重要角色
除了低價帶來的促銷作用外,智駕的加持同樣至關重要。
小鵬汽車一直以智駕為核心賣點。創業初始就對標特斯拉,試圖成為國內智駕的領導者。
在過去幾年里,小鵬也憑借智駕在汽車業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不過,隨著華為等眾多企業相繼發力智駕以及智駕路線變換等原因,小鵬汽車的智駕領先優勢已不再凸顯。
目前,行業普遍認為,華為和小鵬是智駕第一梯隊。二者目前已經達成“全國都能開”的目標。
今年2月,問界品牌官宣OTA,優化后的城區智駕領航輔助功能不依賴高精地圖,支持城市所有道路、國道、縣道、鄉道等公開道路,可用路段高達99%。
而在今年7月,小鵬XNGP從“全國都能開”全面升級為“全國都好用”,并提出“全國都好用”的三大標準:不限城市、不限路線、不限路況。
可以說,二者在智駕能力上,勢均力敵。
此外,像理想、蔚來等新勢力車企和上汽、長安等傳統車企,都在通過自研或與華為、大疆等供應商合作開發在發力高階智駕。
面對友商的窮追猛趕,小鵬汽車長期以來的智駕優勢已不再凸顯。那么,如何將智駕賦能自家車型,進而轉化為銷量,成了小鵬汽車難題。
何小鵬的判斷是,價格是成為撬動兩者之間正向循環的關鍵變量。“我認為過去的時間智能輔助駕駛沒有形成客戶前三的購車決策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太貴。我們看到,高等級智能輔助駕駛比一般僅僅提供ACC的智能輔助駕駛大概要貴五萬塊錢。而如果只貴一萬或者貴兩萬之內,我們相信高等級智能輔助駕駛甚至無人駕駛會快速占領這個市場。”
上述提到,得益于小鵬汽車持續的降本增效,小鵬汽車智駕綜合研發效率有了顯著提升,且XNGP的硬件成本也有望降低到50%。
而智駕成本的降低,也為小鵬MONA 03和小鵬P7+搭載高階智駕提供了基礎條件。
基于上述考量,小鵬MONA M03標配有XPILOT輔助駕駛系統,支持自動泊車入位、車道保持等L2級輔助駕駛。而打造全場景智駕系統XNGP的小鵬MONA M03 Max版則預計明年開啟交付。
圖片來源:小鵬汽車
小鵬P7+全系首發搭載小鵬全新一代AI鷹眼視覺方案,據介紹,小鵬P7+首發搭載AI鷹眼智駕方案,800萬像素攝像頭+HDR技術,從而做到既不依賴高精地圖,也不依賴激光雷達,就能實現高速+城市智能輔助駕駛。
低價和智駕相互結合的策略,讓小鵬汽車收獲頗豐。其中,小鵬MONA M03連續兩個月交付量超過10000輛,憑借于此,小鵬汽車9月和10月整體單月交付量接連突破2萬輛,分別達21352輛和23917輛,呈現出同環比雙增長的態勢。而小鵬汽車官宣,截至11月7日24時,小鵬P7+大定達31528臺。
進軍增程市場
為了尋求增量市場,刺激銷量增長,小鵬汽車還將目標瞄準了增程車型。
在11月6日舉辦的小鵬AI科技日上,小鵬宣布將推出增程車型,并為此推出了增程汽車的承載體——小鵬鯤鵬超級電動體系。其中,“鯤”代表超級增程系統,“鵬”代表著小鵬的純電體系。
圖片來源:小鵬汽車
據了解,鯤鵬超級電動體系基于全域800V高壓碳化硅平臺,搭載了5C超充AI電池、混合碳化硅同軸電驅、靜音增程器等。基于以上技術基礎,小鵬鯤鵬超級電動體系可使增程車型的純電續航達430km,綜合續航里程超1400km。
對于為何要發布增程車型,何小鵬解釋道:“企業如果要走向全球市場,還需要一個新的補能方式,其中就包括增程式混動。另外,一輛車的續航要做到1000公里以上,需要換純電之外的動力形式來實現。”“增程產品將先在國內推出,后續再推向海外市場。”
在何小鵬看來,“純電做超級電動更容易,因為從純電到超級電動,原來那些東西都是傳統的合作伙伴可以做到的,但兩者都有很高的技術門檻和難度。”
海通國際研報也指出,增程車型在結構上相比串并聯式插電混動更為簡單,開發周期更短、成本更低,能有效降低整車制造成本。這正符合小鵬在快速提升銷量、降低開發支出的現實需求,使其更具市場競爭力。
在業內看來,增程市場的增長潛力完全符合小鵬對銷量的追求。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9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2.5%,其中插混增程車型增幅高達84.2%。乘聯會統計數據也顯示,前9個月增程式車型的增速是純電車型的4倍。
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指出,無論是當前高壓充電技術、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被視為動力電池終極方案的固態電池都難以在短期內得以落地普及。現階段,增程式產品多以中型、中大型SUV產品為主,較純電動的續航、成本都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在二線、三線城市新能源市場擴張發展下,可最大程度上滿足用戶城市用電、遠途油電混用的需求,并推動增程式市場的快速增長。
此前就有消息傳出,小鵬汽車首款增程車將是一款大型SUV,以G9為原型車開發,主要針對20萬元以上價格帶,預計2025年下半年量產。不過,小鵬汽車官方并未就有關車型披露進一步信息。
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我國增程式乘用車市場或在今年突破百萬輛規模,至2026年這一規模將有望進一步擴大至近200萬輛。
基于此背景,小鵬汽車推出增程車型,無疑對小鵬汽車的銷量起到提振作用。
不過,正是看到增程市場的發展趨勢,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車企被曝出將加入到增程陣營,這其中,除了小鵬外,極氪、智己、廣汽埃安等車企已經披露將發布增程車型。海外市場上,現代、福特、Stellantis等也都在醞釀推出增程式電動汽車。
這就意味著,隨著競爭對手的增多,小鵬汽車試圖借增程車型刺激銷量的愿望恐怕不會那么容易實現。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53681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