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月前,一汽-大眾官方公眾號推送了名為《眾心向遠》的新年賀詞。
全文由不久前才得到委任,負責分管公司的集團副總經理陳彬執筆,在回顧去歲展望新年的同時,以“突破
2025”為名,扼要但又明確地闡明了企業當前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公司新領導班子的“突破”戰略。
正如四年前,陳彬在東風集團任上,以總裁助理的身份臨危受命負責神龍公司,也是通過一封內部公開信,推動整個公司上上下下扭轉精神面貌,開始推動企業重新向上。
沒有人懷疑這位“救火隊長”的能力,乃至于集團管理層安排副總掛帥分公司所表達出來的變革決心,也同樣值得肯定。然而所有人也必須認識到的是,一汽-大眾無論體量還是規模,幾乎十倍于當初的神龍汽車。
實際上包括一汽-大眾在內的,當前所有合資車企所面臨的問題,縱觀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均無先例可循。包括陳彬以及委任其以重任的一汽集團核心管理團隊在內的,所有值此關鍵歷史時刻,勇于挑起歷史重任的企業掌舵者們,正是在創造屬于自己乃至中國汽車工業的,全新歷史。
核心管理層,變和不變
公社此前在《陳彬接棒一汽-大眾:挑最重的擔子,啃最難的骨頭》中介紹過一汽-大眾目前的狀況,以及陳彬四年前在神龍汽車擔任“消防隊長”的經歷。
但集團副總經理直轄分公司的另一個意義在于,從此之后一汽-大眾的所有動態,可以直接反饋到集團核心管理層,并且得到集團最直接的支持。這對于在當前大背景下一汽-大眾如何應對市場變化,實現戰略目標的快速落地,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然而這里還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陳彬其實并非一個人在戰斗。
去年12月25日,就在其接過重任的同時,集團的決策層也同步對一汽-大眾的領導團隊,進行了諸多至關重要的調整。
去年12月,吳迎凱升任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接替聶強職務。就在去年年初,吳迎凱出任了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一年之內兩次升任。
接替吳迎凱擔任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的,則是原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媒介中心部長趙建民。而趙建民原職位由劉耿接替。
奧迪宿將梁梁,則出任一汽奧迪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在張強轉任一汽紅旗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之后,挑起了重擔。
毫無疑問,上述人事調整的邏輯實際非常明確,簡單歸納不過“知人善任”四個字而已。集團根據一汽-大眾分公司高管各自在其領域內積累的履歷和經驗,以及是否取得過成績來確定其管轄的職務范圍,亦如將陳彬本人派遣過來的邏輯。
而這番操作的意義,也立即得到了體現,因為我們首先可以看到的是整個分公司在工作效率上的大幅度提升——人事任命落地至今不過半個月多點的時間,一汽-大眾已經開啟了一輪中層管理人員的改革動作。
突破,從“促銷”到“營銷”的轉變
本月15日,也就是兩天前,一汽-大眾宣布了對營銷條線的大調整工作。這一輪調整工作,共涉及各戰區高級經理以及1.5級經理,中層管理崗位調動合計達到了三十人。無論密集程度還是規模,為近年來所罕見。
對于本次人事調整的具體標準,負責具體實施的吳迎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調整方案中人員的選擇業績和能力,以及“內部的民主測評,或者叫老百姓給他打的分”。
調整方向總的來說,可以歸結為十六個字的評價體系:作風過硬,業績突出,群眾公認,清正廉潔。把話說得更白一點就是,中高級銷售經理人選需要在具有很強的業務能力的同時,能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在所屬團隊具有足夠威望。
至于調整的意義,正如在去年最后一天在一汽-大眾召開的三千人內部思想動員交流會上,陳彬本人闡述的核心思想:從用戶到客戶,從產品到商品,從促銷到營銷,從價格到價值——通過這些合格并且優秀的銷售公司中層管理,實現一汽-大眾在銷售模式上的創新突破,擺脫思維慣性,推進以客戶為中心的“全價值鏈”轉型。
將價值核心從車轉換到人,我們可以理解為將銷售工作從“促銷”向著“營銷”進行轉變。而對于一汽-大眾這樣,累計銷量突破2800萬輛的車企來說,其意義不言自明。
除了人事上的調整,公司在制度上,也正在展開更加務實的舉措——建立新的發言人機制,同時推動高管更加積極參與到發布活動以及營銷工作中去。其實就是一個“收話筒”和“開話筒”的問題。
所謂“收話筒”,是指當前一汽-大眾旗下掌握大眾、奧迪以及捷達三個品牌,各自有其新聞發言人?!霸捦病钡臋嗔Ρ煌耆稚⒘?,需要設法歸攏。
至于“開話筒”,則是一個如何順應當前大趨勢的需要。自2022年起,國內車企的一大變化是企業高管逐步從隱身幕后邁向前臺。一眾CEO們不僅親自主持產品發布,同時也積極配合線上線下營銷活動。相比之下,此前一汽-大眾的高管們,在這一方面實在太過低調了。
對于上述問題,吳迎凱不久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此前相對低調是一種策略因素,企業需要在技術以及商品上有所儲備,但“2025年,在技術和商品上,我們自己判斷,已經儲備得差不多了。”
他進一步表示:“這個時候我們要對外發聲,要把我們未來的策略規劃,經營狀況跟媒體和用戶說清楚,向經銷商傳遞信息。所以設置了新聞發言人制度,未來我們會主動向外界發聲。”
技術、商品以及效率
毫無疑問,在一汽-大眾目前面臨的諸挑戰中,與營銷相關的一環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的調整工作。但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實際卻不僅僅這些而已。
仔細閱讀《眾心向遠》元旦賀詞,那么便可以發現,一汽-大眾所面臨的諸多挑戰,除了促銷到營銷的轉變外,實際還有技術、產品、以及效率等部分。其余的三個方向,亦是今年的主要攻堅方向。
首先是產品。根據規劃,未來20個月內,公司旗下的大眾、奧迪、捷達三大品牌,將合計推出十九款新車型。涵蓋燃油、純電、混動等多種動力路線。
其中大眾品牌將陸續投放七款重磅車型,包括全新的探岳L、速騰L系列換代車型等。大眾品牌計劃月月推新車,同時多款主力車型“上新不退老”。而奧迪品牌也推出全新奧迪A5L等五款新車型,實現“油電雙智”和軟硬兼備。
至于捷達品牌,將被作為一汽-大眾發展自主能力的陣地和“第二增長曲線”,計劃推出VA7、VS8等車型,并陸續推出五款新能源商品,徹底告別無電車時代。
當然,大量新產品的背后,離不開技術層面上的支撐。而通過自主研發實現電動化轉型和智能化布局,也將成為一汽-大眾未來突破的重點。為了確保這一點,公司計劃未來每年投入超過180億用于支持研發工作,將重點布局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技術架構、三電系統以及造型設計等領域。
在實現上述突破的同時,一汽-大眾將通過流程優化、數字化轉型等手段,提升企業內部運營效率。在以保障產品質量為前提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創新和供應鏈管理等手段,降低產品成本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
一汽-大眾定下的短期目標,是成為國內首家實現累計產銷3000萬輛的乘用車企業嗎。同時,一汽奧迪也將成為國內首個突破1000萬輛銷量的豪華品牌。
企業的中遠期訴求,是深化與股東雙方的合資合作,結合雙方股東核心技術,實現能力上的躍遷。同時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提升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從許多年前開始,一汽-大眾每每會在歲末,為下一年設定一個關鍵詞。就比如2017年的“專注”、2022年的“眾志”,以及去歲的“自強”。
顯然,“突破”一詞,正是新的管理層對這個2025年,乃至更長遠的未來,表達的殷切期望。正如陳彬在元旦的新年賀詞中的寄語——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與“自強”的2024年作別,我們迎來了主動“突破”的2025年。
望前方,路阻且長。但卻必須堅定走下去,因為我們只能勝利。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60597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