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行業是當前最為火熱的投資方向,引發了從傳統車企到互聯網企業的爭相投入。作為動力鋰電池領域的主流生產商,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多氟多)從2010年開始圍繞電池系統、電機、控制器等與電動汽車相關的核心技術展開布局,近期通過收購紅星汽車一舉獲得汽車生產資質、整車研發技術及生產工藝設備,由此正式進入造車領域。
利用自身在鋰電池動力系統領域的產業鏈優勢,多氟多期望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匹黑馬,從技術儲備、產品發展、生產工藝到市場推廣均已做好明確的布局規劃。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河北紅星汽車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世江表示:“多氟將動力鋰電池和互聯網+高度融合,開發電池、電機、電控一體化的電動汽車動力總成,為發展新能源汽車奠定基礎,逐步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報國夢。”
三年實現十萬輛產能
在8月15日的邢臺新能源汽車論壇上,多氟多正式公布了造車計劃:今年年底將發布三款新能源車型,包括面向私人市場的卡薩電動車、用于物流運輸領域的面包車、針對城鄉結合部使用的微型卡車。據李世江介紹,這三款車都將基于現有的車型進行電動化改造,各類車型在今年實現1000輛小規模生產。另外在技術路線上,多氟多選擇將純電動作為主要發展方向,未來重點發展電動乘用車市場。
紅星汽車成立于1960年,曾是名噪一時的汽車大廠,擁有HX6500、HX6471、HX6300(紅星小貴族)等幾個主要整車車型及HX6440、HX6450、HX1021等幾種汽車底盤,共計20多種的生產資質。如今的紅星汽車,廠房雖然已經老舊,但是好在設備齊全,多氟多正在對其廠房進行整修,很快將恢復生產。
李世江談起初次與紅星汽車洽談時的一個細節:“當時紅星汽車已經停產了,但是還保留了200人的骨干團隊,一直在維護生產設備,等合作的機遇一到就馬上能再次啟動。他們骨子里都有汽車夢,現在已成為我們造車團隊的一股主要力量。”
紅星汽車曾開發了一套質量很高的車身模具,為紅星小貴族(HX6300)。多氟多面向私人市場推出的卡薩電動車正是基于小貴族打造,采用兩門兩座設計。目前該車的性能參數、定價等都還未公布,但多氟多方面表示,要做出中高端品質的車,而價格方面應該會比同類的燃油汽車更便宜。
卡薩原型車——紅星小貴族
“紅星汽車1到6字頭的汽車生產資質都有,只缺7字頭的乘用車。我們一定會盡力爭取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但目前最主要的是要用好現有的生產資質。” 李世江介紹道。但紅星汽車廠產能有限,最多能年產2-2.5萬輛車。因此,多氟多已經和邢臺政府簽下合作協議,計劃在邢臺占地500畝新建一個汽車生產基地,將投資20億,實現10萬輛電動汽車產能。具體規劃為:2016年計劃生產電動汽車14000輛,2017年產能達3萬輛,2018年則達到10萬輛。
打通全產業鏈的造車基因
從零部件供應到整車制造,多氟多如此大幅度的跨界舉動引來了不少質疑,但是回望多氟多的發展歷程,似乎又能看到這種轉變的必然性。氟化工產業做大之后,公司在2010年投資動力鋰電池產業,成立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開始進行鋰電池研發生產。此前打下的氟化工基礎逐漸顯現出優勢,多氟多攻克了電池所需的正極材料、電解液(六氟磷酸鋰)、隔膜等原材料的一系列研發生產技術。
原材料問題一解決,多氟多動力鋰電池無論是在供應、研發還是成本控制方面都更加得心應手,短短三年時間內迅速取得突破:2014年開始給整車配套電池,賣出4000多套;2015年訂單又增加了不少,累計超過1.2萬輛配套多氟多電池的電動汽車在路上跑,并且一直保持著安全的記錄。李世江表示,“我們站在電池的角度去看材料,如果電池需要什么樣的材料就竭盡所能去研發,這是多氟多技術進步的一個基礎。”
同樣,多氟多造車也將從整車的角度去看電池,根據車型需求來做電池的調整研發,不僅生產電池單體,也做電池的控制系統及其他相關核心部件。對于電動汽車整車而言,電池系統是最重要也是最難控制的部分,多氟多的設計理念就是充分發揮動力電池性能,最大限度地延長動力電池的使用。掌握了這部分“心臟”,多氟多也就具備了造電動汽車的底氣。
據李世江董事長介紹,多氟多的動力電池有一定特殊性,采用特殊的制袋疊片設計,管理起來難度較大,國內很難找到合適的BMS企業配套。于是多氟多開始自己研發BMS,然后延伸到整車控制器、DCDC、充電機等。“我們做了很多的集成的工作,未來多氟多會推出完整的一套電機系統,打開前機艙蓋就像發動機一樣,整個結合在一起。”
另外,多氟多與北京、上海、重慶、南京各地高校及科研中心建立合作,按照“一院四所”的發展規劃,多氟多汽車研究院的技術業務將涵蓋車身、底盤、輕量化、工藝、電機、電池、電控和車聯網等技術領域。
李世江始終強調,“多氟多不是以零部件企業的身份在造車,而是和整車廠紅星汽車一塊造車。當一個核心零部件廠家和整車生產廠家能夠在技術上、在管理上有機地融合起來的時候,一定會創造出一些令人想不到的輝煌。”
技術創新、成本控制一直是多氟多的強項,從氟化工到六氟磷酸鋰,再到動力鋰電池,多氟多都成為了上述領域的領先者。然而進入到汽車領域,除了把車造好,如何打開市場也是重要的問題。從原來生產資料市場轉向民用消費者市場,多氟多一直在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李世江表示,“為了讓消費者快速認識我們,同時解決目前現有的新能源汽車推廣遇到的一些問題,比如說里程短等問題,我們有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叫 ‘不租不售’。”
“不租不售”模式在此前的新能源汽車推廣過程中從未有過類似案例,難道消費者不花錢就能開上多氟多的電動汽車?這模式讓人耳目一新,但李世江很有信心的表示該模式既能推廣開來,也能實現盈利,“這個商業模式目前鑒于我們和一些互聯網公司,銀行還有保險公司簽有保密協議,暫時不能透露,但是這個商業模式在今年年底就會推出,值得期待。”
新入汽車行業的多氟多已拿出了打破陳規的膽量和準備,面對業界眾多老資格的汽車企業,多氟多的目標不是爭第一第二,而是集中力量做好利基市場。“這也是我們去嘗試創新商業模式的原因,把握適合我們的細分市場。” 李世江如是表示。
動力電池明年進前五
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熱的同時,多氟多原有的動力電池業務也乘勢快速發展。目前產能為1億安時,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今年年底多氟多電池產能將擴大到3億安時,2016年將實現6億安時產能。今年上半年多氟多鋰電池的出貨量超過7000萬安時,銷售業績1.3億元。憑借突出的產業鏈、成本和品質優勢,多氟多獲得了眾多客戶認可,國內電動汽車產銷排前的知豆品牌主要采用多氟多電池,另外少林客車、東風襄旅等多家公司與多氟多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
談及目前動力電池市場的現狀,李世江表示業內競爭差距明顯,“30%就是像我們一樣,交不了貨,拼命地去生產。70%是沒有訂單,苦苦掙扎。”但是即便如此,多氟多也面臨著來自補貼退坡的壓力。“補貼退坡的20%全算在電池上面了,如果電池廠的成本下降跑不過這20%就難以生存,而我們必須要把成本控制住。”
降低電池成本取決于兩大因素:規模擴大和原材料成本下降。多氟多電池擴產已在進行之中,另外還提出“10公里物流圈”的概念,計劃在焦作占地1200畝建立10Gwh電池基地,不光生產電池,也包括其原材料。“多氟多來負責招商引資,以我們的電池為核心畫一個半徑5公里圓圈,只在這個圈內選取主材料。例如當我們的電池規模達到6億安時的時候,就能養得起一條專業的隔膜生產線,按訂制尺寸供應,把浪費減到最少,還有材料包裝、運輸等費用統統可以省下一大筆成本。” 李世江介紹。
在動力鋰電池領域,多氟多的目標是進入行業前五,隨著產能的擴張,有望在2016年年底就達成目標。李世江分析,2016年動力電池市場還將迎來大幅增長,預計比今年翻一番。多氟多已經獲得了部分明年訂單的合作意向,預計動力鋰電池業務也將持續大幅增長。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杜俊儀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39747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