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伏巨頭協鑫集團的“造車”計劃,逐漸浮出水面。8月12日,協鑫集團與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同捷”)在蘇州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建立新能源車整車基地,投產后產能將達100萬輛。至此,協鑫成為繼格力、樂視之后,又一家跨界造新能源汽車的中國500強企業。
據第一電動網梳理,自2017年1月協鑫集成發公告稱,提出“動力電池+儲能”雙業務戰略規劃以來,不時有新動作的報道傳出。基于原有的光伏主營線,協鑫集成布局儲能電池可謂順理成章,而動力電池則是儲能的“副產品”,主要應用在電動汽車領域上,看似與協鑫集成光伏主業關聯度不大。如今協鑫集團已經一只腳踏入造車領域,是把動力電池+整車業務當“副本”來打,還是在全面布局一個無比龐大的新能源生態?
資金/技術實力幾何
據了解,協鑫集團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非公有制環保電力控股企業,全球領先的光伏材料制造商,2016年光伏組件出貨量居全球第四。迄今已構筑起電力、光伏、天然氣、金融等四大產業群,資產總額近1000億元,旗下擁有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3800.HK)、協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0451.HK)、協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506.SZ)3家控股上市公司。2016年度內,三家上市公司的收入總和超過360億,凈利潤總和約為23億元。從財務情況來看,協鑫集團有資本來投入新能源汽車這樣的重資產行業。
在造車技術和人才儲備方面,協鑫目前主要依靠新近收購的一家汽車設計公司——上海同捷,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最早一批獨立汽車設計工程公司。創業團隊來自與一汽合作的哈工大汽車技術研究所,具有20年的汽車設計工程經驗;公司于2002年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現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基于4000項主流程基礎上的22000項精細設計與工程開發流程。 經過16年的發展,公司現已實現從產品創意設計、工程研發、樣車試制、試驗研究到模具設計與制造、關鍵零部件配套的全流程一站式交鑰匙服務能力的獨立汽車設計工程公司。
之前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柳崇禧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協鑫將與汽車制造骨干企業合資合作生產電動汽車,對標特斯拉,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那么問題來了,協鑫將如何獲得汽車生產資質?從目前投資建廠來看,協鑫可能最終選擇向發改委申報新能源汽車建設項目的方式獲得生產資質,但這是一條漫長之路。如果想快速出產品,那只能找有生產資質的車企合資合作生產電動汽車。今年7月,柳崇禧透露,協鑫與江鈴、奇瑞兩家汽車集團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正向設計輕量化的新能源汽車。如此一來,協鑫可能會“兩條腿走路”,爭取獨立資質,同時也尋求和整車廠的合作。
布局全國,欲打通全產業鏈
第一電動網根據公開資料統計,協鑫的新能源汽車及電池業務已在江西南昌、江蘇蘇州、無錫、宜興等地落地,擬投資金超500億元,產能將達150萬輛。在河南、河北、四川、天津、徐州等地已有上海同捷的新能源汽車項目,擬投資總額超150億元,產能將達75萬輛。可以看出,協鑫在全國各地馬不停蹄地建新能源汽車工廠。
除了與各地方政府合作外,協鑫還與國家電網、滴滴出行等合作,開啟5年在30個重點城市建設運營200萬根充電樁+5千座換電站,投放運營100萬輛共享電動汽車,惠及用戶1億人的“5321”計劃。
協鑫還在構建大規模的電池生產產業鏈,規劃產30GWh,并計劃在全國開展動力電池PACK租賃業務,推動“車電分離、裸車銷售、電池租賃”的新型商業模式。2015年11月,協鑫集團推出“電動e交通”業務,以“智能多功能充電樁+新能源汽車”一體化發展的新能源應用新模式,為緩解交通擁堵、治理嚴重霧霾的大城市提供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服務。
繼上海、北京、江蘇、江西等地之后,協鑫集團將繼續在廣州等國內重點城市進行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鏈方面的合作。2016年初,協鑫集團曾與北汽新能源簽署戰略合作,將采購5萬輛北汽新能源純電動汽車,并計劃于“十三五”期間在上海、北京分別投入100萬輛新能源汽車,其“胃口”非同小可,占據2020年推廣目標的2/5,但此后鮮見相關訂單進展的消息。
造車計劃背后的領頭人
協鑫集團造車背后有一個強大的“朱氏家族”,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是朱共山,一位十分低調的中國民營企業家。他于2006年才進入光伏產業,卻在短短5年間發展成為了全球多晶硅和硅片行業老大。2016年胡潤百富榜,朱共山家族以260億財富排名第66位。三家上市子公司中,保利協鑫能源和協鑫集成的董事長均為朱共山,他的兒子朱鈺峰則擔任協鑫新能源董事會主席。
對于新興的戰略性產業,協鑫集團似乎始終有難以消散的熱情。在過去的20余年中,這家“起步于熱電,聞達于光伏”的企業集團迅速擴張,細分業務涉及十余個領域。大手筆,大資本,高舉高打,以期在最短的時間里樹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協鑫在光伏領域嘗到過甜頭,但綜合天時地利人和,這種模式是否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吃得開?
協鑫曾在2011年6月收購加拿大動力鋰電池廠商MNKE旗下的江蘇伊思達電池公司,并改名協鑫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正式進軍鋰離子動力電池領域。同時,協鑫宣稱,將耗資180億元在吳江建設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項目,投產后年銷售額將達400億元,成為行業全球領先。然而最終結局是,試圖復制光伏發展模式的鋰電池領域,協鑫慘遭變故。
時過境遷,如今的協鑫集團再次展現了進軍電動汽車和儲能領域的雄心,布局來得更深入、全面,積極構建新能源發電、售電、充電網絡建設、動力電池生產、電池租賃、電動汽車生產、電池梯級利用儲能等產業,意欲全面打通從新能源發電到儲能、電動汽車研發生產,以及電動汽車運營的全產業鏈,但仍然存在很多疑問等待解答和填補。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李艷嬌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55319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