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網約車市場看上去越來越熱鬧了。繼本月 9 日滴滴出行宣布和軟銀合作開發網約車平臺后,索尼也拉來了 5 家出租車公司進駐打車市場。
索尼宣布,它將和以下 5 家出租車公司組建合資公司,開發網約車平臺:大和自動車交通、日之丸交通(Hinomaru Kotsu)、國際自動車公司(Kokusai Motorcars)、Green Cab和 Checker Cab。
這是最近一家要和日本出租車公司合作、推出網約車平臺的公司。索尼在合資公司中承擔的職能,可能是在打車 app 的開發、支付上。
過去 1 年來,包括本土的豐田和應用開發商 Japan Taxi,日本本土以外的打車服務公司 Uber、滴滴出行都相繼宣布或者已經開發了網約車服務的 app。
但進展都說不上快。本月,只在日本少數偏遠區域運營的 Uber 公司和日本出租車公司 Daiichi Koutsu Sangyo 談成了合作,后者還在推進和滴滴出行公司的合作,計劃落地網約車平臺。但重要的東京等地區,比滴滴出行早一步進駐日本市場的 Uber 也沒能參與進去。
這主要都是因為日本對于出租車行業的監管、限制都較為嚴格,私家車暫時沒法以合法的身份在日本市場運營。因此 Uber、滴滴出行都在和出租車公司合作,這兩家公司都拿過軟銀大筆的投資。
“日本的出租車行業絕對沒有競爭,”獨立汽車和運輸分析師 Mitsuhiro Kunisawa 曾給出這樣的評價,“盡管日本有很低的價格,但出租車仍然很昂貴。國家制定了票價規則,出租車行業還有一個強大的游說團體,所以很難改變現狀。如果這一切都消失了,Uber 就沒理由不能進來了。”
但更多的公司在參與進來,也試圖推動監管部門放寬監管限制。越來越多的日本本土公司在模仿 Uber 做打車服務 app,把以往不愿意接受手機打車的出租車公司拉進來。日本政府最近也在考慮修改現有的監管條例。
Japan Taxi 公司的 CEO 川鍋一朗(Ichiro Kawanabe)是其中的代表,他還有另外 2 個身份,日本出租車協會的主席,也是東京最大的出租車公司 Nihon Kots 的 CEO,這家出租車公司旗下擁有 3400 輛出租車。
川鍋一朗給 Japan Taxi 設想的拼車業務、每月訂閱的付費方式,都和 Uber 曾經做過的事情很像。上個月,Nihon Kots 和 Daiwa Motor 都推出了打車 app,還為同一路線的乘客提供拼車服務。
日本的出租車市場被認為是市場監管較嚴的行業之一,導致整個市場的效率、規模也在下降。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的數據,2015 年,整個出租車市場的規模在 1.73 萬億日元(折合約 1028 億元),從 2005 年到 2015 年,出租車乘客的數量下降了 32%,2015 年的總量是 14.66 億人次。
在這背后,乘客數量減少、司機繼續老齡化和收入的減少,都是市場規模萎縮的推動力。相比其他行業,出租車司機的收入少了 30%,司機還因為嚴格的價格控制也沒法獲取小費。
看上去,現在參與到手機叫車市場的出租車公司、科技公司都在嘗試改善出租車效率、讓乘客養成手機叫車的習慣,以此作為后續推動監管放松的基礎。參與的公司足夠的多,加上像軟銀、索尼等日本本土公司的游說力量的加入,監管部門放松的可能性很可能因此變大。
但日本現在的情況,和國內 2013 年左右很相似。像最初的嘀嘀打車(后來的滴滴打車)、Uber 等手機叫車服務,也都是從出租車公司開始,但也和監管部門出現多次矛盾沖突,例如數據接口服務費、監管部門禁止出租車司機安裝手機 app 等。
來源:好奇心日報
作者:徐弢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62862
以上內容轉載自好奇心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