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L2高級輔助駕駛的核心功能之一,全場景/全自動泊車正在成為僅次于AEB的一大車型賣點。
在近日的北京車展上,小鵬汽車G3便是主打全景自動泊車技術。小鵬G3的“自由泊車”功能,配有 20 個傳感器,它是能實現鑰匙和語音操控的全場景車位識別、無需人工介入的全自動泊車,能夠解決近 80% 的停車場景;整車前后或左右各留有不小于 40cm 的的空間就可以自由停入,此外,它還具備常用車位記憶功能。
此外,長安汽車新CS75也是在同級車中首次搭載長安自主研發的APA 4.0代客泊車系統。系統屬于L2級自動駕駛核心技術,可實現主動搜索車位、車內一鍵泊車、車外近程遙控泊車等功能,并可用于水平/垂直/斜式方位的泊入及泊出場景。
根據高工智能產業研究院(GGAI)此前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目前在售車型前裝自動泊車(同時帶有遙控泊車)功能的占比為18.59%,同時裝配有360環視功能的占比僅為10.67%。目前,在售帶有自動泊車功能的車型近7成在20萬以上價格區間。
此外,部分自主品牌中高端車型近年來自動泊車功能普及率較高。而新勢力造車基本上都把自動泊車作為基本配置。
與此同時,全自動泊車、甚至是一些車企提出的無人泊車或者自主泊車也已經成為量產計劃的重點。此前,大眾汽車在德國漢堡機場測試無人泊車功能,承諾大眾、保時捷和奧迪的車型,在2020年實現無人泊車功能。
而博世此前也在德國啟用了自動泊車服務項目,該服務由博世與e.Go共同研發,后者是一家初創公司,負責生產電動車。在第一階段,將配置12輛e.GO Life電動車型,用于執行自動泊車服務。上述車輛屬于e.GO車隊的一部分,該公司將派遣旗下員工參與該項目,并將自動泊車技術整合到旗下車輛中。
在第二階段,博世與e.GO旨在使用自動泊車技術,提升停車場的停車空間利用率。據博世估計,該項自動泊車技術將使該停車場內所停靠車輛的數量提升50%。
近日,寧波裕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裕蘭科技”)宣布正式完成由協立投資的A輪4000萬元融資。裕蘭科技的主要目標是把360度環視系統打造成為一個以低速近距工況為主的智能環境感知系統,核心在研產品為基于環視和超聲波融合的全自動泊車系統,2019年投入前裝量產。
裕蘭科技成立于2011年12月,主要基于全球領先識別算法的車載智能視覺系統,提供覆蓋所有主流視覺的應用,包括360度環視系統、前視ADAS預警系統、 車內視覺感知系統、高性能、車規級的車載智能手機無線充電系統。在其官方網站,目前顯示有客戶列表包括上汽大眾、華晨汽車和華泰汽車。
另一家定位自主泊車的國內初創公司則是縱目科技。去年5月份,縱目科技以460.8元每股的價格完成一筆金額近1億元的募資。聯想系君聯資本和德屹資本旗下基金分別認購。去年11月30日,縱目發布了針對停車場低速場景自主泊車系統1.0版本。目前已進入量產前的驗證階段,預計將于2019年量產。
根據縱目科技的開發路徑來看,2018年,將實現針對大型商場等地下車庫的L4級別的自主泊車1.0;2019年,實現自主泊車2.0,針對園區內的自主泊車,疊加覆蓋此前1.0的全部場景;2020年,推出針對簡單城市路況的L4自主泊車3.0,并通過高精度地圖,場景涉及簡單社會化道路。
與自動泊車最大的區別在于,自主泊車加入了無人駕駛的部分功能,車輛需要在最后一公里內,實現按照規劃好的路線進行行駛,期間可能需要避讓交匯車輛,跟停車場信息實現互通等等。
除了單車智能化,在縱目科技CEO唐銳看來,當共享出行與自主泊車結合后,車可實現自動定位、自動接人、自動停車、自行加油,解決最后一公里的無人駕駛。同時,該系統依靠純視覺系統,不需改變停車場,降低了企業這方面的改造成本。
目前首汽約車旗下的 GoFun出行已初步研發出無人駕駛自動取還車技術,預計今年年底,將完成多個場站、數百輛配備自動泊車技術車輛及相應自動泊車匹配車位的上線運營,同時也面向物業、地產等資源型企業開放融合平臺,逐步擴大無人駕駛技術與共享汽車的應用。
此前,新特公司聯手摩拜推出了摩拜定制共享版DEV 1車型,也將于今年9月上市,售價或在10萬元以內。除了搭載多種智能駕駛系統,包括車道偏離預警、前方路況預警等ADAS功能,其中還具有自動代客泊車功能。
而在大陸集團的自動化駕駛項目中,自主巡航、自動泊車以及自主駕駛車三者相輔相成,實現“無縫駕乘”。“最后一公里”是由自主駕駛車完成,其對出行未來有重要貢獻。
此前,一家自動駕駛初創公司上海舵敏智能也同樣選擇了自主泊車作為切入點,也是因為這個領域市場前景很大。
對于一般用戶而言,將他們從枯燥費時的尋找車位、停車入庫、取車駛離的過程中解放出來,同時又降低了其中的事故概率。對于停車場的運營方來說,無人的車輛在停車時無需預留開關門的空間,可大幅提高停車場容積率30%以上,其新增的利潤可以以停車費優惠的行駛和用戶共享。
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上升,針對未來可以自動充電的車型,這項技術可以在車輛充電完成后自主挪車至非充電車位,大大節省了充電資源,同時也降低了停車場的建設成本。對于今后共享租車,用戶在還車時只需要將車輛行駛至還車點附近指定區域,車輛即可自動完成后續泊車、充電等過程。
在舵敏智能CEO宗文豪看來,在未來,一輛沒有配備全自主泊車系統的車輛將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力。從技術和法規的角度出發,這種自主泊車的技術,也有相對的成熟的技術,和封閉的應用場景,非常容易落地盈利。
目前,實現自動泊車的功能,并不難,軟硬件的成本也不高,通常實現自動泊車功能所需要的硬件,是8個超聲波雷達,加上ECU處理器,成熟的一些Tier1銷售的價格,在千元以內。
如果需要更高級的功能,比如滿足更多的停車場景,則需要搭配攝像頭,這樣價格也會增加。在一些高端車型中,配置的超聲波雷達數量將會達到12個,更多的雷達,也就意味著可以實現更多的功能,適應更多的場景。
此次小鵬汽車首款量產車G3則是將自動泊車功能定位為全場景自動泊車。不僅能夠實現常規車位的自動泊車,還能應對一些特殊場景,也就是小鵬汽車所說的“全場景自動泊車”。
功能既包括常規的垂直和側方停車,還包括斜線停車和無劃線車位停車,讓停車位的選擇范圍更為寬泛。并且,小鵬汽車自動泊車對車位長度要求也不算高,只要車位大于車體周圍環境40厘米,車輛就能夠停入車位。
小鵬汽車定位G3已經實現了L2.5級自動駕駛,其中就包括全場景自動泊車。而作為L3級自動駕駛的功能之一,限定場景的低速無人自主泊車也將成為下一步車企的量產目標和主打功能。
來源: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67854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