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了一件大新聞,滴滴和大眾汽車宣布將在這個月成立一個新合資公司,大眾集團持有 40%股份,未來根據業務發展大眾可以將股份拓展至最高 50%,和滴滴以 1:1 持股各半。
大眾方面透露,他們的目標是提供約 10 萬輛新能源車或者有自動駕駛功能的車,并且和滴滴組建一個運營車隊,為車隊提供自己已有的管理經驗。
對于這件事,車聯網公司飛馳鎂物創始人王強也通過 GeekCar 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王強認為,和大眾合作,「滴滴本身的業務會更加純粹和輕資產化,讓其財務報表會更好看,有助于其日后的上市工作。」
滴滴的 IPO 最早可能在今年進行。最近幾周,他們與銀行業者就 2018 年下半年在公開市場募集現金的可行性舉行了會談,滴滴希望在上市時獲得至少 700 億到 800 億美元的估值。目前,滴滴沒有確認 IPO 是否會在今年完成,也還沒決定上市地點。
飛馳鎂物早期曾為摩拜單車建立過平臺系統,目前正在為包括寶馬、奔馳、奧迪、大眾、捷豹路虎等在內的多個汽車品牌提供汽車網聯數字化和移動出行服務解決方案。2017 年 9 月 19 日,一汽-大眾奧迪旗下高端出行服務品牌「Audi on demand+移動出行」在北京上線運營,該產品由飛馳鎂物(北京)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作為唯一服務主體。
飛馳鎂物創始人王強
以下是王強的觀點:
大眾和滴滴的合作,以及今日公布的眾泰和福特在數字化、智能化及移動出行領域建立合資公司的消息,都進一步表明了數字化、移動出行是未來汽車和交通領域的大趨勢這一不爭事實。而這也與飛馳鎂物從 2015 年成立之初就明確并堅持的數字化和移動出行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定位不謀而合。
回到大眾和滴滴的合作,我個人從三個角度聊一聊自己的看法。
第一,表面上看,這是全球最大的傳統汽車企業與全球最大的出行公司之間的一次聯合,對整個汽車和交通出行領域來講,是一次具有標桿性的合作和事件。
從大眾集團的角度看,此前大眾集團不但在集團層面成立了聚焦出行業務的全資子公司 Moia,也在中國宣布了新的出行服務品牌,更是與智能化和出行領域的部分中國公司展開了包括投資在內的各種形式的合作。這一合作再度反應出其作為傳統汽車制造巨頭向出行服務提供商轉型的巨大決心。
對于滴滴來講,與全球最大汽車集團的合作,能夠使得其在共同進行車輛定制化開發、降低車輛采購成本、降低運營費用、共享用戶數據、加速海外布局等多個方面獲得更加便利的條件。大眾汽車集團擁有的成熟、完整的傳統汽車產業鏈布局,是滴滴在向「全球最大的一站式汽車服務平臺」目標邁進道路上所需的資源補充。這是繼滴滴前不久剛剛與 31 家汽車和出行相關企業成立洪流聯盟之后,與聯盟中某一個具體的企業達成的進一步合作。
第二,從現實的角度看,雙方的合作落地可能還會面臨一系列的挑戰。
大眾集團目前不僅在集團層面有出行品牌、在中國投資出行企業,同時其在中國的三家合資公司以及其旗下超豪華品牌,都已經相繼開展或者計劃推出不同形式的出行服務品牌乃至出行服務公司,與滴滴的合資公司如何在業務上處理好與關聯公司相同業務之間的關系,對大眾集團應該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對滴滴來講,與洪流聯盟內的其中一家汽車制造企業達成合作,而且是成立合資公司這樣的深度合作,是否會讓這一聯盟中的其他汽車制造企業對今后的合作「望而卻步」也是一個未知數,尤其是在中國。可以細數汽車領域過往的各個聯盟,本來就很松散,大多數都是轟轟烈烈亮相,默默無聞消失,很難有成功的先例。
第三,這一新合資公司的具體業務,也是一個待解之謎。
目前信息來看,雙方的合資公司將會有一個規模超過 10 萬輛車的車隊,但不會涉及滴滴現有的業務。這一點值得玩味,因為滴滴已經宣稱是一家「一站式汽車服務平臺」,很難想象在滴滴目前的架構下,除了自己獨立造車之外(滴滴宣稱自己絕不造車,但沒說不跟別人成立合資公司造車),還有什么是他們認為自己不能做或者不想做的?這樣一來,這家新合資公司的主營業務會是什么就顯得格外讓人期待。
個人認為,合資公司業務可能會涉及兩個階段和方向的布局。
一方面可能會涉足造車業務,當然是智能化甚至無人駕駛車輛,這是著眼未來。
當下的業務,我認為合資公司極有可能會成為滴滴現有業務的供應商,為滴滴各條業務線提供車輛、管理車隊、負責線下運營工作(這也印證了合資公司「將會有一個規模超過 10 萬輛車的車隊」的說法),汽車金融、維保及二手車處理(大眾在這些方面有充足的資源),這就毫無疑問能夠助力滴滴實現「出行服務運營商」、「一站式汽車服務平臺」的愿景和目標。
這樣一來,滴滴本身的業務會更加純粹和輕資產化,讓其財務報表會更好看,有助于其日后的上市工作。
總的來說,雙方的合作,是汽車和出行領域當今霸主與未來巨頭的牽手,在汽車和出行邊界日趨模糊的背景下,這樣的趨勢和走向是好的,是對行業發展的積極促進。
來源:geekcar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67962
以上內容轉載自geekcar,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