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正值Uber新任CEO達拉·科斯羅薩西上任滿一年,但這一年實在不順。一方面,虧損擴大讓投資人不斷施壓,另一方面,無人車引發的牌照之爭、官司纏身等麻煩也讓其走入困局。現在,想要“兩手抓”的Uber終于感到力不從心,負責人埃里克·梅霍費爾上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Uber將停止自動駕駛卡車項目,將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上。如此“壯士斷腕”的行為或許能為Uber找到更堅實的著力點。
隨著Uber自斷一臂,自動駕駛卡車這一僅持續了兩年的項目便宣告結束。2016年8月,Uber斥資6.8億美元收購初創公司Otto,開啟自動駕駛卡車計劃,并不斷加緊研發測試,但坎坷不斷,接連遭到監管部門和美國消費者保護組織對安全性的投訴。2017年2月,Uber更是卷入與Waymo有關的商業竊密訴訟,一年后才達成和解,Uber為此賠付了0.34%的股權(約合2.45億美元)。
事實上,Uber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野心不僅是卡車,只不過汽車的發展同樣命途多舛。今年3月,Uber自動駕駛汽車在亞利桑那州坦佩市發生撞死行人事件后,引發廣泛關注,安全性能飽受質疑,Uber隨后暫停了在所有市場的自動駕駛汽車運營。5月,亞利桑那州交通局無限期吊銷了Uber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的資格,Uber不得不停止路測并裁員300人。
直到8月3日,不甘心的Uber重整旗鼓,一心押注自動駕駛汽車市場,“現在,我們需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聚焦在一個團隊”,埃里克·梅霍費爾在個人博客中宣布,Uber的自動駕駛汽車將會在匹茲堡重新進入測試。但Uber也做了妥協,自動駕駛汽車在路上將會被設置為人工模式,路上行駛僅為機器訓練和地圖收集信息數據。
目前,隨著蘋果、谷歌等各大巨頭的入局,自動駕駛領域正在成為一場全民狂歡,而Uber也早就瞄準了這一藍海,走了一條汽車服務平臺的經典老路——從叫車服務到自動駕駛技術研發。與此同時,蘋果、谷歌等科技巨頭,奔馳、特斯拉等車企,都紛紛投身于這場無人車大戰中。蘋果于2015年左右開始推出“Project Titan”無人車項目,目前已擁有一支5000人的團隊;特斯拉的量產規模也在穩步擴大。
市場的激烈競爭和連年虧損讓Uber對自動駕駛領域寄予厚望,試圖在該領域多方開拓,但卻有些過于急切,一路失利。2017年財報顯示,Uber全年營收為75億美元,虧損高達45億美元,如此大規模的虧損幾乎沒有先例。也許,砍掉卡車,更專注于汽車,讓Uber可以集中精力進行安全的技術研發,也有助于自身從巨額虧損和堆積的困境中走出來。但Uber能否率先實現技術成熟和量產,依然有待時間考驗。
現在的Uber頗有“壯士斷腕”的決心,似乎已做好去匹茲堡做自動駕駛汽車一霸的準備。據TechCrunch報道,目前,Uber改裝的沃爾沃XC90自動駕駛車輛還僅由人工手動驅動,此后Uber將采用一套新的安全標準,包括對自動駕駛安全員的實時監控。
來源:北京商報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74051
以上內容轉載自北京商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