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汽車的發布會越來越像科技行業了,汽車產品的版本號也是。
就在我們還覺得Dragon Face和DiLink算新興事物的時候,比亞迪說它們已經要升級到2.0了,這速度,趕超Google Chrome不是夢。
相對于有審美就能體會到的Dragon Face,DiLink的發展更值得關注,不僅因為軟件已經成為智能汽車的核心競爭力,還因為DiLink更能反映中國環境的自有特色。
DiLink說自己開放,的確,這個采用高通驍龍芯片、安卓系統的系統載體實在是給了人太大的想象空間。
一方面,比亞迪搭載DiLink系統的產品銷量總數很大,且涵蓋了新能源市場的不同價格區間;
另一方面,DiLink系統給用戶的開放權限太大了,大到我們幾乎可以觀察到用戶在“放養”環境下的大的行為軌跡。
消費者對智能網聯系統的依賴度高嗎?
似乎第一張PPT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DiLink的手機端平均月活達到了90%,從我的經驗看,新能源用戶當中還是存在一些單純把車當做工具的中老年用戶的,他們幾乎連手機端的注冊都不會做,從這個角度看,用戶的使用比例還是很可觀的。
發布會上比亞迪沒有解釋車機端的使用比例是如何統計的,對于開車即啟動的DiLink系統,這個數字我反倒覺得意義不大。
與非DiLink車型相比,車載系統的使用率有了3倍多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停車后的使用時間也增長了4倍。
消費者都在車上干啥?
在發布會上我坐的離屏幕比較遠,剛看到下面這張圖的時候還很激動,呦,你看前3名都是騰訊的。
后來才發現應該豎著看,可以看到下載頻率最高的還是被聽歌、看視頻、K歌這3項業務包攬。
說實話,我真沒想到喜歡在車里K歌的人會那么多,而吃雞排到第4就更不太能理解的,是大家真的喜歡在車里玩游戲,還是真的喜歡在車機上下個游戲給其他人炫耀呢?
另外這當中存在一個重要變量比亞迪并沒有仔細說明,那就是預裝了多少APP,以及預裝APP的更新升級是否被統計在數據當中,如果有的話,那么預裝APP無疑占了大便宜。
另一個側重點是即便給了用戶相當自由的應用市場,用戶依然依賴于預裝的首選APP,從下面的APP流量中就能看到,導航和音樂平臺并沒有多少人有動力去更換。
消費者還想要啥?
如果要評選2018-2019年智能網聯汽車行業被濫用和用爛的詞的話,OTA絕對算一個。
有些車廠的OTA完全是在推送廠商想要給用戶的,而不是反映用戶想要車輛給予的功能。
還好,DiLink大的OTA次數不多,增加的都是比較核心的功能。
從2.0版本增加的幾項內容,能看到用戶心中覺得什么是潮流和急需的。
上面幾項功能,更像是現有功能的補強,比亞迪后面公布的3項長期開發計劃,是我覺得DiLink可能產生質變的幾個機會。
一,遠程圖像,就可以實時查看車內車外即時動態了,查看有沒有把東西落在車里,有沒有人搞破壞等,還是非常實用的;
總的來說,比亞迪的這次數據分享給了我們一窺中國智能網聯系統在混沌時代野蠻生長的機會。
如果進行統一數據的跟蹤比對,并拿車機數據與手機端數據橫向對比的話,也有機會看到一個新的互聯網生態的自身特點。
同時,DiLink數據中關于ADAS、AD的相關技術升級基本沒有提及,希望DiLink能夠加強更深層與車輛互動的能力。
最后,對DiLink發布會上依然鼓勵用戶在行車過程中觀看視頻深表遺憾。
來源:汽車AI科技
作者:常巖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94651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AI科技,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