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遲遲不能出臺,業界開始蔓延一種疑慮,猜測中國可能下調”十二五”規劃中設定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50萬輛目標。
對此,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甄子健在上海表示,政府規劃往往比較樂觀,業界往往比較悲觀,”量只是一個規模目標,設定目標是應該的,但是不必過分糾結。汽車行業市場化、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的,不是政府某部門說達到多少,就達到多少。”
3月21日,甄子健在慕尼黑上海電子展的國際新能源汽車創新論壇作此番表示。他透露,截至2011年10月,全國25個示范城市共推廣節能和新能源汽車13085輛,其中包括純電動、插電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6142輛,混合動力的節能汽車6943輛。
1萬多輛的產銷量,與2015年50萬輛的目標相去甚遠。甄子健指出,實際上國家對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已經夠多了,而且在數量上不封頂,有多少車補貼多少,但仍然只有一萬多輛,關鍵在于無車可供。
他認為,目前的關鍵還是建立起整個產業鏈條,樹立整個產業的信心,即便是出現技術問題也可以解決。畢竟第一代產品的故障率、節油率可能不會很理想,但是這兩三年中產業會得到鍛煉,第二代、第三代產品的可靠性、節油率以及用戶接受程度已經有明顯提高。
中國幾乎所有的汽車企業都在涉足新能源汽車,一些央企也在積極參與基礎設施部分,全產業鏈市場機遇正在形成。但是,新能源汽車產業仍然存在較大的問題。甄子健表示,在零部件上首先是技術創新不夠,產業資源不足,與整車企業配合不暢,產業形態不明朗。
目前,除極少數車企可以統一考慮整個產業鏈甚至基礎設施,多數車企與零部件企業是脫節的。比如做新能源汽車電池,產能上了規模,但什么時候能用,如何與整車配合,整車企業什么時候賣出批量產品,都不知道。配合不暢,也就造成了技術發展的制約。
另外,市場規范尚待時日。有利于模塊化批量生產、降低成本的許多標準,有利于螺旋上升的許多規范,都還沒有。甄子健說,雖然大家都感覺行業特別熱,輿論特別關注,投資特別多,但效果不是特別好。
他說,示范工程是有效果的,下一步政策肯定要延續,而且要加大力度發展。這種幾個部委配合、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來推的汽車方面的政策,還是比較少見的,肯定會拉著整個產業繼續往前走。
對于國家可能把下調電動汽車產銷目標、將側重點從電動汽車轉向混合動力的說法,他認為沒有根據。
首先,兩者的技術路線是相通的,混合動力汽車是傳統汽車向電動汽車發展的必然階段,也依賴機械和電系統的耦合,中國一直在堅持汽車動力系統的電動化。混合動力相對成熟,但其難度絲毫不小,并不是做混合動力就比較容易。
甄子健說,示范過程中,電池水平決定了批量推出電動汽車會比較慎重,混合動力對電池的依賴相對小一些,因此混合動力客車發展得比較好。但戰略方向上,燃料電池、純電動汽車真正能夠替代石油燃料技術,當然會有更大期待。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財新網
作者:于達維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renwu/1160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