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點,作者在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辦公室見到了付于武,之所以把訪問定在這個時間,是因為他手頭上仍有許多工作要處理。
在采訪過程中,不斷有同事進來打斷,詢問采訪何時結束。付于武告訴作者:”今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會議,這段時間特別忙,由汽車工程學會編寫的《新能源汽車藍皮書》也將于今年六月出版?!?/span>
現年67歲的他,將這份工作比作”新的起點”。在他的主導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了”電動汽車技術創新聯盟”,旨在更好地發揮政府和企業橋梁的作用。
?
”不能指望《規劃》把事情都做了”
第一電動: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中處于什么地位?
付于武:上世紀90年代,還沒有提出轎車進入家庭,也沒有提出積極引導私人消費。我記得當時老一代汽車人還發出過”不干到一百萬輛死不瞑目的吶喊”。今天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中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國家還出臺了《新能源汽車規劃》。懂得歷史,才知道今天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來之不易,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新能源汽車任重道遠。
第一電動:目前,有一些汽車生產企業認為《規劃》沒有達到行業的預期,甚至有企業覺得”空”,你怎么看?
付于武:《規劃》只是政府宏觀調控引導性的意見,企業才是市場的主體。走什么樣的技術路線,確定什么樣的技術目標,坦率的說,政府不能代替,也不能指望這個規劃就能把企業應該做的事給做了。
我們需要《規劃》來確定未來大致的方向,大致的發展目標,就現在的情況而言,《規劃》已經做到了。
第一電動:您認為傳統汽車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發展將來會不會形成競爭?
付于武:我認為兩者不是對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是戰略性的方向,是未來,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可能還是將來時,而傳統汽車也就是內燃機汽車是基礎,是條件。如果我們的基礎做不好,怎么可以做新能源汽車。所以不能說國家政府鼓勵新能源汽車,傳統汽車的升級就沒必要了,不是這樣的?,F在比較成熟的是混合動力,但混合動力也要把內燃機做好。
不光中國如此,日本、美國、歐洲都在做。為什么世界發達國家都毫不例外的把新能源汽車作為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科技制高點呢,大投入帶來大發展,這樣做是有道理的。
發展新能源汽車仍需堅持
第一電動:目前行業流傳一個說法,即新能源汽車現在是不是不如前幾年熱了,這個行業短期內不會有投資的價值了?
付于武:不能這么理解,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有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若干年來持續不懈的堅持,這點很重要。我看了日本和歐美等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其中日本規劃里有一條,是說電動汽車發展目前困難還很大,比如電池成本要降下來,能量密度要上去,還有一些不確定性,但是有一點,對電動汽車的研究不能中斷,一旦中斷再啟動就非常困難,所以日本為什么能在電動汽車發展中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這與其持續堅持研發有關。
大家都可以看到,原來美國押寶燃料電池,失敗了,或者說沒有取到預想的效果,而日本豐田普銳斯混合動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就是它注意總結經驗,持續堅持的成果。
第一電動:有人說,這幾年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政策扶植力度大,因此很多不是專門做汽車的企業也都進來做純電動汽車,您如何評價目前的電動汽車行業格局?
付于武:新能源汽車不是簡單的事情,原來不是車企,而是想借著產業的驅動,擠身這個熱門行業,其實這個難度還是很大。坦率講,之前大車企的動作并不大,但這兩年他們也開始啟動了,表面動靜不大,可內部發力很強。所以我說千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而要盯著我們主力部隊的動作。
今年一汽的一款純電動汽車在國家項目中初評通過了?,F在不光是比亞迪,包括一汽、上汽等,新能源汽車開始進入從研發到產業化的新時期。
拿北京來說,北汽這兩年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動作是很大的,今年目標是5000輛,這反映了北京市政府和北汽集團的信心。所以我覺得新能源汽車發展需要幾代汽車人的努力堅持。
第一電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阻礙之一是電池成本比較高,能量容量密度不夠大,電池問題怎么解決呢?
付于武:電池方面我們要有足夠的準備,電池為王,不管是中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電池是個全球性的命題。它絕不是磷酸鐵鋰,可能還需要多元的,還有新的電池技術要出來。怎么破解這個問題,需要產業跨界合作,聯合攻關。
汽車廠現在招聘一個搞電化學的人才很難,從事這個領域的人很少。電池企業多,但是這方面拔尖的專業人才卻很少。
政府援手特別重要
第一電動:很多人把電動汽車和燃油車相比,總認為電動汽車續駛里程短且充電難,跑不遠,速度也上不來,你怎么看這種對比?
付于武:從綜合情況看,目前比不過內燃機汽車是正常的,尤其是成本過高需要政府補貼。一個新事物才出來,社會一下子還接受不了,消費者一下子還接受不了,怎么辦?所以這個時候政府的援手是特別重要的。
第一電動:《規劃》中提出短期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仍以節能車的升級為主,你怎么看這個戰略安排?
付于武:比如歐洲、美國、日本,都預料到2020年,產量占到5%左右。這個判斷基本都差不多,但是那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真正開始之后,這充分說明大家認識到新能源汽車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新的技術革命。大家的判斷都是一樣的,都是比較理性的分析了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的關系。這樣的判斷我認為也是符合實際的。
第一電動:國內都在做示范運營,比如北京在各區縣都在做電動出租車示范運營,以此摸索一些商業模式,逐步實現產業化。如果有比較好的商業運營模式,是不是至少可以滿足日常需求?
付于武:電動汽車靠電來供給能源,因為充電站建設滯后,由此造成使用不便。傳統汽車有很多加油站,但是電動車如果沒有布局完善的充電站,充換電就不能獲得足夠支持。要走出這種兩難境地,總得創建一些商業模式來支持產業的發展。
電動汽車發展是個系統工程,想想內燃機汽車經過了多少年的發展,全國各個地方遍地都有加油站。
如果電動汽車發展在起步階段,沒有與之相適應的商業模式配合,怎么能行?!所以電動汽車的規劃是要系統考慮的,包括了若干種商業模式的支持,這是必要的,不僅中國,國外也是這樣。因此發展新能源汽車就有統籌規劃,統一安排的問題。
( 編輯/李艷嬌 )
來源:第一電動月刊
作者:王慰祖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renwu/1312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