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中央日報》10月16日報道,“八年后將韓國打造成全球第一個自動駕駛國家”,這是文在寅政府發布的“未來汽車戰略”標語。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等政府部門15日宣布,將截至2024年制定出適應自動駕駛“4級(無需駕駛員介入的自動駕駛)”水平的制度,2027年實現自動駕駛汽車在高速公路等全韓國主要公路上的商用行駛。
報道稱,這份“2024-2027自動駕駛汽車路線圖”如能順利落實,韓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個實現自動駕駛汽車商用行駛的國家。
15日,文在寅出席在京畿道華城現代汽車南陽研究所舉行的未來汽車產業國家藍圖宣布儀式。他表示,“到2030年,韓國發布的新車中,30%都應該是親環境汽車”,“為此,政府將持續提供補貼,直至實現規模經濟”。
他還說,“將在2024年前制定出汽車性能檢測、保險和駕駛員義務等與自動駕駛汽車相關的制度,三年后建成相關的通信、精密地圖、交通管制、道路等基礎設施,實現自動駕駛汽車的商用行駛”,“到2030年,我們將成為未來汽車領域最有競爭力的國家”。
也就是說,韓國政府將為民間發展親環境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活動提供基礎設施和制度支持。為此,韓國政府計劃在材料和零部件領域投入2.2萬億韓元(約合131.69億元人民幣)資金,與民間一起,共計投入60萬億韓元(約合3591.64億元人民幣)。
《中央日報》稱,韓國政府推動實現自動駕駛的道路是指實現汽車與基礎設施互聯的“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道路。
對于上述內容,汽車業界喜憂參半。
現代汽車集團在韓國政府當天發布藍圖后宣布,將在2025年前投入41萬億韓元(約合2454.29億元人民幣)發展自動駕駛汽車,比去年年初發布的五年(2018年-2022年)投資23萬億韓元(1376.79億元人民幣)的計劃增加了18萬億韓元(約合1077.49億元人民幣)。
現代汽車相關人士表示,“如果政府堅持這一路線圖不動搖,我們將竭盡全力發展自動駕駛汽車”,“比起技術研發,制度和基礎設施的缺位,才是導致自動駕駛汽車發展速度緩慢的主要因素”。
觀察者網此前報道,9月24日,韓聯社援引現代汽車副會長鄭義宣在紐約同韓國駐美記者座談時表示,將于2022年年末在整車上搭載自動駕駛技術進行試運行,爭取2024年正式實現量產。
專家們認為,比起描繪一個玫瑰色的未來,目前更重要的是改革制度。美國亞利桑那州等地已經有數千輛自動駕駛汽車正在公路上測試行駛,而韓國現在只有80多輛自動駕駛汽車獲得了臨時上路測試許可。
此外,報道還指出,自動駕駛技術需要行駛記錄等大數據作支撐,在這一方面,韓國企業才剛剛起步。“L4”級自動駕駛汽車更是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撐。谷歌Waymo等國外自動駕駛汽車企業之所以將人工智能數據積累視為生命線,也是出自這一原因。因此,政府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消除相關的制度障礙,將直接決定藍圖的成敗。
觀察者網注意到,早在去年2月,韓國國際廣播電臺(KBS)曾報道,文在寅當月2日乘坐現代汽車公司開發的無人駕駛氫燃料燃料電池電池車NEXO后表示,“我們的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已達到世界水平,今后將投入國家所有的力量,推動未來型汽車的發展。”
當天,文在寅試乘NEXO無人駕駛汽車從首爾京釜高速公路“相會廣場”服務區到板橋出入口約行駛了15分鐘。在當天的試乘活動中,包括文在寅乘坐的汽車在內,共有7輛無人駕駛汽車列隊在京釜高速公路板橋路段行駛。
來源:觀察者網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01197
以上內容轉載自觀察者網,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