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第一電動網發起的”2011年度綠色汽車評選”的票選平臺在12月22日已經正式上線,開始接受廣大網絡朋友的投票。本次評選自今年8月15日發起至今,已歷時4個多月,這段期間,第一電動網與學術派專家、實戰派企業工程師、政界相關部門領導共同建立了評審委員會,并一直保持密切聯系、交流經驗,確保評選的合理性和嚴謹性,用心打造一個權威品牌。這一做法得到了業內專家和同行的一致認可,同時還引發了業內熱議。
搜狐票選平臺:http://auto.sohu.com/s2011/xinnengyuanqiceh/index.shtml
10月31日”2011年度綠色汽車評選”專家沙龍座談會北京站
劉永東、白地、凌天鈞、陳全世、吳志新、王芳、陳勇、孫立清、龐義成(名單從左向右)
2011年10月31日,由第一電動網發起的”2011年度綠色汽車評選”第一次專家座談會議在京成功召開,以清華大學資深教授陳全世、中汽中心吳志新為首的8位全國知名專家共同出席了會議,并確立了評選項目的各項指標。在評審專家活躍的思考和討論下,各項指標得以統一,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專家內部津津樂道的話題。
市場表現指標也要評
專家討論過程中大巴車組組長陳全世老師認為,對電動車輛(乘用車、大巴車)評比規則的制定中,確立整車技術參數指標同時,還需要添加市場表現指標,以體現車型的上路表現情況,并以此建立幾個更加客觀有效的項目進行評比。他的這一提倡得到了評委會的一致同意,隨后,經專家共同討論后,車輛評比指標中還增加了累計銷售量、單車平均行駛里程、單車最大累計行駛里程三個項目。
然而,這三項指標卻為后續的數據收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工作量,因為這幾項數據的來源只能通過網絡和企業自身,在無法確認的前提下,必須要通過與企業溝通獲得數據。為保證參數的真實性,在冒著被企業當做”間諜”的猜疑下,第一電動網工作小組用了一個月時間,與20家整車企業分別進行數據申請和核實,終于將各項指標收集完全。
城市評選亮思路
在城市組指標的確立過程中,評委會成員展開了激烈討論。其中,在對于城市為推廣新能源汽車所投入的配套資金方面,由于不同城市規模不同,新能源汽車推廣資金投入不同,因此,很難尋找到一個量化標準。然而,乘用車組組長吳志新提出的:以城市GDP做分母,投入配套資金做分子。從而得到一個量化數字時,評委會成員都點頭贊許,并且個別專家還特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忙里偷閑畫圖表
與此同時,對充換站和充電樁數量的規則制定方面,評委會在討論中期望能夠通過網絡服務密度專業數值進行評比,然而由于國內大部分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完善,很難通過特定的比值進行對比,其他計算的公式也無法選擇,加上新能源汽車自身還處于起步階段,為鼓勵城市建設,最終一致決定只統計數量即可。
孫立清在出差期間的賓館里畫的圖及公式說明
值得一提的是,事后評委會成員孫立清(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動車輛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在出差期間,在賓館內休息時專門畫了一張圖并附以計算公式,以表現如何通過科學方法對密度的計算。他為將想法傳遞給評委會成員,特地用相機將圖形和計算方式拍了下來,并傳給我們!孫立清老師對于本次評選活動表現出的這可愛的一面,在業內一直被津津樂道。
( 編輯/李艷嬌 )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姜蒙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023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