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新能源汽車十二五產業規劃》一直是擾動其市場表現的主要原因。但目前《規劃》尚無出臺跡象。動力路線、電池技術路線和運營模式方面的分歧或是導致《規劃》難產的主要原因。
我們預計未來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政策調整的可能性較大,對混合動力汽車在產業發展中的地位將重新定位。如果行業政策發生轉變,隨后的配套政策將會從購車補貼、稅費折讓等方面對混合動力汽車給予直接或間接支持,壓抑已久的國內混合動力汽車市場將有望開啟。
行業方面,考慮到政策存在轉向可能,我們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給予”看好”評級。混合動力汽車市場開啟將直接帶動電池以及永磁電機上游釹鐵硼的需求。個股方面,考慮到鎳氫電池的技術成熟性,鎳氫電池有望成為混合動力汽車用電池的主流,我們看好鎳氫電池龍頭企業科力遠,以及以廢棄資源再利用方式生產超細鈷、鎳粉的格林美;永磁電機用釹鐵硼材料方面,我們好看已初步涉足為混合動力汽車供貨的行業龍頭中科三環。
新能源汽車”叫好不叫座”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汽車保有量也隨之同步提升。2008年金融危機后,國家對小排量汽車采取降低購臵稅等刺激措施,在其他主要國家汽車產銷量均出現不同萎縮的情況下,我國汽車產銷量逆勢攀升。2010年我國以1865萬輛的產量位居世界汽車產量首位。
雖然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未來發展的廣闊空間不言而喻,政府政策頻頻出臺,相關企業積極投入,但就國內而言,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仍處于萌芽狀態。根據汽車工業協會數據來看,今年1-8月新能源乘用車與商用車合計銷量在汽車總銷售量中僅占比0.32%,遠低于2009年在《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所規劃的,在3年內形成新能源汽車年產50萬輛的產能,以及銷量占比達到5%的目標。
從具體數字來看,今年1-8月新能源商務車銷售5936量,雖然同比增長40%,但總量仍然較小。新能源乘用車2010年開始迅猛增長,主要得益于2009年底試點城市范圍拓展以及補貼政策落實的激勵。雖然從量上看起來,新能源商用車與乘用車合計年銷量也有1.5萬左右的銷量,但其中由政府出面主導進行的諸多示范工程、示范項目占據了其中絕大多數。市場潛力最大的私人汽車領域并未啟動。
沒有切合下游消費群體的產品,廣大基礎消費群體的市場不能充分打開,僅靠政府示范項目支撐,新能源汽車難以擺脫”叫好不叫座”的現狀,更不用遑論2012年甚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目標的實現。
發展策略或存微調可能
由于新能源汽車行業仍是一個新興產業,國家、政府的扶持政策對行業發展方向、進程、速度的影響非常巨大,市場目光也主要集中于國家相關政策。在所有相關政策中,最為重量級的要數《”十二五”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該規劃目前尚未出臺,但由于其對未來新能源汽車行業巨大的影響,所以與《規劃》相關的各種信息、新聞都成為了觸動市場神經的誘因。
自從2010年中期《規劃草案》被曝光,對《規劃》出臺時間的各種猜測甚囂塵上,但截至目前《規劃》仍處于”跳票”狀態。”十二五”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階段,《規劃》作為指導”十二五”期間行業發展政策定調、指明方向的重要政策,其必須要綜合考慮和平衡各方面的意見,同時兼顧考慮國內外行業發展態勢。總體來看,目前對動力路線、運行模式和電池技術路線的糾結很可能是導致《規劃》難產的主要原因。
回顧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受政策影響,目前處于純電動汽車難以推廣、混合動力汽車難以做大的尷尬境地,這也就制約了新能源汽車行業對節能減排方面所能產生的巨大貢獻。在市場和技術方面,面臨純電動汽車技術優勢尚未確立、混合動力汽車洋品牌兵臨城下的威脅。在多重壓力和現實情況下,政策順應需求對混合動力汽車進行調整,將是大概率事件。
混合動力市場或將開啟
按照燃油體系和電動體系的組合形式不同,目前混合動力汽車的動力架構主要分為串聯模式、并聯模式和混聯模式三種。
就目前國內混合動力汽車用儲能設備情況來看,在轎車方面技術較為成熟的鉛酸電池和鎳氫電池基本上平分天下,以磷酸鐵鋰和錳酸鋰為代表的鋰離子電池系占比較小。在混合動力客車方面,由于車體質量較大,加速時放電功率和減速時充電功率要求較高,所以具備大功率充放電的超級電容器成為絕對的主流,傳統的鎳氫和鉛酸電池占比很小,和轎車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對中等混合動力轎車的售價構成進行分析,其中電池、內燃機、電機及控制器三大部件在總售價中占比約為26%,是混合動力轎車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電池和電機及控制器占比最高,分別為10%和7%。如果未來政策出現轉向,混合動力轎車市場快速啟動,相關電池產品和電機產品的需求也將隨之大幅提升。
如混合動力轎車市場順利開啟,對電池和電機產品的需求將隨之迅速攀升。在電池方面,按照樂觀估計2012-2015年混合動力汽車用電池方面的市場需求約在370億元的水平。目前混合動力轎車用電池主要技術多為鎳氫和鉛酸這樣較為傳統的產品,雖然上述產品都具有相當長的一段歷史和運行經驗,但由于混合動力汽車在充放電功率、工作環境等方面有很多苛刻的要求,所以對于電池仍需要按照”老樹新芽”的策略尋找具備技術優勢,專注高端產品的相關標的。建議關注鎳氫龍頭科力遠以及兼具金屬鎳生產和環保概念的格林美。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通信信息報
作者:王明德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028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