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新能源車是車界最熱門的話題,多數針對的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遲遲未出臺的爭議,這項作為十二五汽車產業規劃的重要內容,其發展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如果不出意外,預計該項規劃將在今年出臺后大力推動新能源車的發展。
對此,車界也是聞風而動,不少車企開始紛紛推出新能源車型,雖然多數量產還需時間,但這并不影響新能源車前進的步伐。
政策正式轉向新能源車發展
自2010年9月起,新能源汽車被確定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之一,但是代表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卻遲遲未出臺,導致人們對新能源車的發展爭議頗多。
雖然如此,但國家在對新能源車的傾斜和扶持上卻從未停止過,例如之前的節能補貼政策,就極大促進了新能源車生產制造和消費;隨即又對節能補貼政策門檻提高,此舉也是希望推動我國汽車產業往節能減排與綠色環保方向發展。
據了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雖早已上報,但一直未批復的原因是目前還在修改之中。不過,從目前透露的消息來看,規劃中的總體方向仍然不會改變,”即”要實現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產業化,同時加快規劃燃料電池進度,實施過渡期轉型城市與車型試點。
業內專家認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有望在今年內修改完成,并正式助推新能源車的步伐。
混合動力車或率先破局
節能和新能源車的發展作為十二五期間的戰略重點,主要是發展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汽車的節能減排。
就目前新能源車技術而言,技術相對成熟或實施起來相對簡單的要屬于混合動力型,但該技術主要控制在外國人手中,而國內需要攻克的是2個動力系統相對復雜而帶來的故障率。因此,有業內人士猜測,未來新能源車發展的重點或將落在混合動力車型上。
目前,國內的混合動力技術已經在客車或公交車上投入使用,另外有少部分轎車開始嘗試,預計未來混合動力技術會大面積投入到轎車領域中。
據了解,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驅動主要來自2個方面,首先是政策推動,這點上國家已經重點部署。其次是成本優勢,購置成本方面的優勢主要是政府通過補貼形式體現,使用成本的優勢主要來自替代能源相比燃油的價格優勢,這方面國家和部分城市已經開始實施。
多項瓶頸待破解
發展新能源除了政策扶持和資金補貼外,更重要的是破解新能源車的技術瓶頸和改善車輛使用的基礎設施。
據業內專家分析,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技術是主要瓶頸。如果技術無法破解,不僅難以造出安全可靠的新能源車型,同時也無法降低造車成本,最終無法惠及于民。
另有不少人士表示:”當下還有許多缺陷無法解決,例如車輛充電時間、續航里程,以及車輛的安全性。”這些都是促使人們購買新能源車的重要因素。
除此,還有用車基礎設施的建設,其中充電站就是電動車必不可少的用車設施,否則以電作為驅動力的轎車將無法普及。同時,消費觀念也需要長時間引導,否則,再好的新能源車也只能落個花瓶的美譽。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長江商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045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