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造車新勢力,求打錢。
回顧新能源新車的“高光時刻”,無疑少不了以下事件:
劉強東10秒決定投資蔚來;
騰訊領投蔚來新一輪超10億美元融資;
馬云個人注資1.08億投資小鵬汽車;
百度資本領投威馬汽車新一輪融資,百度集團跟投;
......
BATJ全部入局,各路資本紛紛跟進,這是新能源汽車融資最好的時候。彼時誰也不會想到,短短幾年,新能源汽車從資本競相爭搶的寵兒,變成了燙手的“山芋”。
“洽談過,但無意向性協議。鑒于評估風險過大,已經停止進一步洽談。”這是浙江吳興區委宣傳部回應有關蔚來融資事件傳聞時對媒體發表的內容。
事件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不久前,有媒體報道稱蔚來和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正在洽談一筆超過50億元的融資,合作達成的話,蔚來將會有一個年產能20萬的工廠落戶當地。消息一出,引發了業內關注,原本下滑的蔚來股價也立即應聲上漲4.25%。然而一天后,吳興區直接否認了這筆融資的可能性,并做出了有點“不留情面”的回應,這導致蔚來股價在當天開盤后,立即下跌了5.87%。
但也能由此看出,新能源汽車融資的形勢已經非常艱難。
此前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曾發表文章談到,“2019年將是造車新勢力的倒閉年,百余家企業沒有一家值得投資。”
在他看來,造車新勢力虧損持續,且汽車實際銷量落后于預期,補貼政策退坡,激烈的市場競爭,汽車產業的變化導致投資重點轉移等因素,都將成為阻礙投資機構的一道道門檻。
作為并未投資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局外人”,張維的言論引起了諸多爭議,也被何小鵬等業內人士站出來“diss”了一番;但不可否認的是,今年以來投資機構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從“發燒”回歸到了“常溫”狀態。
數據更加直觀。有媒體統計,在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國內共有超過200個新能源整車生產項目落地,涉及投資金額達10262億元。權威數據調查機構PitchBook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融資總額達77億美元,而今年截至6月中旬,融資總額為7.83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60億美元同比下滑87%。融資規模已然大幅度縮水。
造車企業身在其中,更加切身地感受到了融資環境的變化。小鵬汽車總裁顧宏地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現在資本的來源跟以前不一樣,兩三年前很多VC、國際資本、私募以及凈資產比較高的個人都在追逐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機會,現在資本機構相對比較小心謹慎。”
與此同時,政府以及產業引導基金也對投資新能源汽車更加謹慎。傳聞蔚來與吳興區的融資洽談沒有成功的直接原因,就是當地政府在上報省級時遇到了困難。當事人稱:“省里不批,現在市里到省里備案都很難。”
專業人士表示,近年來造車新勢力出現了較多負面,比如自燃、召回等,社會的關注度很高,政府想要進行相關投資的話,會將資金交給專業的投資機構來審核、推進,從而做出更合理符合市場化的選擇。
新版《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中也提到,對于新建項目,既要滿足一定投資規模,也要在所屬省份已有電動車項目完成規劃產能的基礎上才能申請。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限制了部分地方政府想要投資造車企業的愿望。
投資機構、政府以及產業引導基金的謹慎,讓造車新勢力們的日子難上加難,缺錢的現實背景下,它們不得不進行調整以支持公司活下去,拿到下一輪融資。
正如某投資機構人士所言:“一家公司從早期階段講故事,到生產樣子并籌集資金,再到最終規模量產,整個過程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
對于造車新勢力而言,不確定性是所生產汽車的質量、也是擺在面前的盈利難題。今年年初,造車新勢力們的融資情況并不差,據媒體統計,3月到6月的四個月內,國內10家造車新勢力的融資規模已經超過250億元。
然而從3月開始,電動汽車自燃、起火、漏水、因質量問題被召回等事件的接連發生,每每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安全性也由此生產了質疑。同時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出臺實施,補貼大幅度退坡,進一步讓電動汽車喪失了價格優勢。
電動汽車不得不與燃油車同臺競技,面對問題多多的電動汽車,更多的消費者選擇燃油車。因此在補貼政策退坡的首月7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在兩年以來首次出現了負增長。造車新勢力中的代表性企業旗下汽車每月銷量甚至一度沒能超過2000臺,遠遠低于它們年初設定的目標。
種種問題導致造車新勢力的處境十分艱難,更重要的是,如今各大企業都已經進入汽車量產銷售這一環節,只有賣出更多汽車,生產成本才能降低,才能實現更好的營收。
一邊是資本對造車新勢力們營收向好的期待,一邊是銷量下滑的現實。許多難見“盈利”的投資機構和政府產業不愿當“接盤俠”投入更多財力、物力,不難理解。造車新勢力們也已勘破,開始破局。
方法有幾種:
· 砍掉無關緊要的項目,一心專注核心項目的發展
以蔚來為例,其砍掉了許多無關緊要的項目,包括叫停首款轎車ET項目、拋售FE電動方程式車隊等;
· 裁員,降低運營成本
敏安汽車就被爆在今年上半年進行了大規模裁員,人員規模從近800人,下降到如今不足300人。蔚來則進行了多輪裁員,李斌發布的內部信中顯示,蔚來計劃在9月底裁員1200人。此外,拜騰、國金汽車等也被爆裁員或者變相裁員。李斌曾回應裁員問題時直言:“裁員是為了優化、提升運營效果,更為了迎接車市資本寒冬儲蓄資本。”由此可見造車新勢力們已經在為資本寒冬開始做準備。
· 另辟蹊徑,赴美、科創板上市,籌集資金
在部分投資機構、政府以及產業基金更加謹慎的情況下,造車企業也能夠通過上市籌集資金,蔚來就是前例。此外理想汽車也被曝已經啟動2020年赴美上市工作,且本次IPO規模在5億美元左右。為此,理想汽車還特地進行了公司架構重組。此外前途汽車母公司長城華冠摘牌,目的也是為科創板做準備。
與此同時,奇點汽車的運營主體智車優行也被曝正在計劃登陸科創板,且已經與券商展開相關接洽。也有知情人士透露,綠馳汽車內部正在籌備科創板上市相關工作。
目前科創板上市條件綜合考察,市值、營收、利潤、現金流以及研發投入等,整體更關注企業持續經營能力,且不要求必須實現盈利。對于造車企業來說,盈利周期較長,研發投入高等都相對適合科創板的制度設計。截止目前,科創板還未出現一家造車新勢力的面孔,究竟誰能夠首個登陸科創板,值得期待。
除了修煉“內功”、另辟蹊徑之外,造車新勢力們也已經在汽車的質量、電池、技術等方面下了功夫。威馬汽車在7月1日推出動力電池終身免費質保政策;蔚來宣布與Mobileye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打造L4級別自動駕駛汽車;小鵬汽車舉辦了首屆 “1024小鵬智能汽車車載應用開發大賽”,以此鼓勵開發者共同豐富車載應用生態等。
度過了最艱難的7月、8月后,造車新勢力們的汽車銷量也正在上升。目前蔚來公布了最新銷售數據,10月份交付2526臺車,同比增長61%。得益于9月、10月交付量連續超過2000臺,蔚來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這將極大地改善公司現金流狀況。
總而言之,造車新勢力們的破局之路還在繼續。接下面對已經亮相的國產版特斯拉Model 3,它們還需繼續續寫自己的故事,直到迎來柳暗花明。
來源:鎂客網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05257
以上內容轉載自鎂客網,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