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籌備兩年的新能源汽車規劃未能趕在2011年結束前出爐,原因在于”需要再度修改。
1月5日,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在”2011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表示,”工信部牽頭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上報了國務院,國務院也開會進行了審議,規劃還要修改。”對于規劃何時出臺,他表示并不知曉。
與此同時,與會的多位專家建言,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應以電池為依據來規劃電動汽車發展,加大電池產業的規范和引導,加快建設標準體系和檢測評估體系。
電池決定電動車命運
楊裕生表示,電池是決定電動汽車性能的第一要素。”關于‘十二五’產業化任務,就是要用好和提高現有的各種電池,首先應大力發展微小型純電動汽車。”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志新向作者表示,過去十年,汽車企業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戰略與國家戰略沒有完全合拍,價格和成本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最大障礙。其中,電池成本價格決定電動汽車的命運。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趙波介紹說,目前國內企業的電控、電池、電機領域,在滿足新能源汽車大規模商用方面還有很大差異。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問題,現有電池技術的可靠性、穩定性不足以及產品循環壽命不長等因素都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而在工信部電子信息司電子技術處處長彭紅兵看來,電池的標準體系和檢測評估體系的建設,是支撐行業發展的基礎,但目前是相對薄弱環節。
全球電池市場近千億美元
事實上,中國的電池產業正在磕磕絆絆中快速前進。
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的最新統計指出,2010年國內生產鋰離子電池約16億只,占全球產量32%。從全球的市場份額的變化看,韓國的市場份額在逐步增大,日本的市場份額則在萎縮。
彭紅兵指出,從發展方向來看,鋰電池產業的發展已開始面向未來新的市場需求,向新能源汽車儲能等方向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電池在全球的發展空間也極為巨大。據彭紅兵介紹,從未來各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智能電網發展以及下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需求看,消費領域的鋰電池市場規模接近300億美元,動力領域的鋰電池市場規模也接近300億美元,儲能領域則可能突破300億,總體來說電池市場空間將在800億到1000億左右美元。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人民網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078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