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在寒冬中正緩步走來。在經歷了去年補貼退坡、市場負增長后,今年市場向何處去正在成為最大的猜想。即日起,第一電動網推出2019年終盤點和2020年初展望系列,意在通過一系列關鍵詞的梳理,對2019年和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進行系統性回眸和前瞻。
如果有一天,人人都可以成為汽車設計師,這樣的機會你想不想擁有?
如果有一天,你的一個意見可以決定汽車的某個功能,這樣的汽車你會不會買?
如果有一天,作為消費者的你可以全程參與汽車制造的每一個步驟,從設計、研發、測試,到制造、購買、使用和維護,這樣四舍五入等于一個億的工程,你有沒有興趣?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化與智能化可以幫助你實現這個夢想。
什么是數字化?
百度百科上這樣說:將許多復雜多變的信息轉變為可以度量的數字、數據,再以這些數字、數據建立起適當的數字化模型,把它們轉變為一系列二進制代碼,引入計算機內部,進行統一處理,這就是數字化的基本過程。
用“人話”來說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一系列新興技術,把現實世界在計算機的世界里重建,現實是什么樣子,計算機里就可以儲存成什么樣子。
比如街頭隨處可見的達美樂披薩,在美國,其"AnyWhere" 平臺可以支持消費者通過智能手機、智能手表和智能電視下單,通過發推文或者發短信表情符號的方式就可以完成訂購。
由此可見,無論數字化怎樣發展,其最終目的都是構建一個更加智能的社會。智能改變生活,那么擁有了智能的汽車又將發生怎樣的轉變?這樣的轉變又將為消費者帶來什么呢?
“汽車智能化本質,就是把汽車變成一個平臺。”
對于汽車制造而言,什么是智能化,身為奇點汽車戰略與品牌副總裁,同時也是客戶體驗與產品規劃院院長的趙強給出了一個定義,汽車智能化本質,就是在把汽車這一硬件變成一個平臺以后的深度挖掘。
“就像2007年的史蒂夫喬布斯,蘋果公司剛剛推出iPhone的時候,當時的功能其實和諾基亞沒什么區別。但今天我們打開AppStore的時候,你會發現里面有多于200萬的應用來提供給用戶使用。”因此,趙強認為,等汽車成為一個硬件平臺的時候,其實它能夠帶給我們的創新能力是非常巨大的。
從汽車演變成智能汽車,趙強認為最大的不同就是個性化。“通過平臺不斷收集用戶的數據和需求,上傳到云端,這樣云端可以掌握用戶的大數據,了解用戶的需求,從而能夠更好的根據用戶個體化的狀態來推薦適合的功能。”
為此,他還舉了一個例子,即使是小小的雨刷器仍然可以做到數據收集。“目前大家對于電動車還是會擔心涉水的安全性,那么雨刷器可以采集雨量,根據你所在地的雨量情況,推薦能夠躲避積水路段的行駛路線。”
除了產品向著個性化發展之外,智能也在催生著商業模式的巨變。“我們稱之為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雖然近兩年,這個概念幾乎已經植根在每個廠家的心中,但趙強還是做了更加詳細的解釋。“從用戶上線看車、咨詢、線下買車,再到用車階段的維修保養等貫穿整個全生命周期,無時無刻都在與相關配套的服務商、供應商發生著關系,真正完成了從customer到user的轉變。”
從被動變為主動的服務者
讓汽車從硬件變為軟件,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汽車制造的數字化與智能化改革,未免太過抽象。那么,在具體操作中,數字化又有著怎樣的體現呢?
不妨以互聯網造車的先行者蔚來為例。縱觀蔚來的數字化進程,同樣可以用“全生命周期”來形容。
改革從產品還是圖紙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在產品研發方面,目前絕大多數車企采用的是串行方式,即“立項——設計——測試——試制”這一流程,例如大眾汽車的PEP研發流程和捷豹路虎的PCDS研發流程等,均遵循這一線路。
雖然這一方法具有較低的技術風險,以及較強的組織管理協調性,但每個環節之間相互沒有任何聯系,且研發時間過長,以上述提到的大眾和捷豹路虎為例,研發出一款全新產品分別需要48個月和44個月。
而蔚來卻將這一時間縮短了整整十個月,其第一款產品ES8從產品定義到量產,僅用了28個月的時間。
不得不說,這得益于其互聯網公司的屬性。首先,在產品供應方面,蔚來借鑒了蘋果的方式,通過集結全球符合其標準的供應商的方式,集成其自身的供應鏈,并將零部件的細節設計交給供應商。這樣的拼湊不僅為其節省了逐個單品制造的時間,同時也獲得了可靠的零部件。
不僅如此,通過其與江淮建立的信息共享研發平臺,蔚來還可以實時收集用戶的信息。也就是說,在產品研發的每一個步驟,蔚來都會向消費者詢問意見并進行參考。
如此研發與收集信息并行的方式,在縮短產品研發時長的同時,也使其能夠推出更加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可謂事半功倍。
蔚來的開放式研發方式自然也決定了,其產品的生產模式也會異于傳統車企。
除上述提到的,選擇全球優秀零部件供應商打造其產品供應鏈之外,靈活的訂單式生產也可以最大程度的滿足用戶的所有需求,讓用戶只為自己想要的功能買單。
而在生產過程中,江淮蔚來所打造的智能生產車間,也可以實時監控和分析生產數據,一旦發現問題將隨時發出警告,工作人便可及時前往解決,大量減少產品出現問題的概率。
當然,擁有這樣強溝通性生產線的不止是蔚來,比如愛馳汽車位于江西上饒的超級智慧工廠,同樣也具備這樣的數字化能力。
愛馳汽車方面負責人介紹,“愛馳通過大數據平臺和線下渠道打造了‘1-1-4-0’的智能化運營體系,即1個系統中臺,1個app交易平臺,4個數字化運營中心,以及與用戶0距離的溝通模型。”
不過,比起看不見摸不著的生產過程,對于用戶而言,感受最多的還是買車之后,來自廠家的服務。
“用戶在后續用車的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或故障的時候,我們都可以第一時間掌握,并及時提供個性化服務。”對此,趙強表示,“例如,在外地出差時,用戶可以租一個搭載了奇點汽車系統的車輛,當他進入車輛的時候,通過ID識別,這輛租用的車輛就可以同步其自己車輛的信息,然后根據他的駕駛習慣和操控習慣進行調節。”
在服務方面,愛馳汽車同樣也有話說。“我們推出了諾道服務品牌,通過汽車智能網聯數據,隨時動態預測用戶的需求并主動推送,在其需要服務時,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同時,通過調配離用戶最近的服務資源,愛馳汽車還可以主動為用戶提供遠程、上門、取送、救援等服務。在愛馳汽車的APP中,用戶也可以隨時查看車輛需要的診斷報告、維修明細及價格花費。
服務也可以用來盈利
由此可見,當數字化浪潮逐漸深入,無論產品的研發、生產、出售、交付,還是后期服務,沒有任何一個環節能夠獨立存在。
這場改革來勢洶洶,同時也顯得異常急迫。幾乎在一夜之間,車企發言人就默契地統一了口徑,再談到企業戰略時,都不約而同地將“數字化與智能化”作為了重點。
那么如此大刀闊斧的變革,究竟能為車企帶來什么?
這一答案,或許早在初三的政治課本上就告訴了我們。在黨的基本路線及指導思想這一章節中,就曾寫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對于1978年來說,改革是為了生產力的發展,而在四十年后的今天,生產力的發展即是自身競爭力的提高。換句話說,只有變革才能使企業持續長久地盈利,而也只有盈利,才能活下去。
曾有經濟學家分析,數字化改革最終將會催生企業商業模式的巨變。其中,所謂的“商業模式巨變”便是活下去的手段。
亞馬遜AWS大中華區架構師總監就曾表示,數字化營銷為車企打開了新大門。通過大數據的應用,車企能夠把目光延展到汽車領域的前置和后服務市場,從而來挖掘更多商機,讓消費者為整個產業鏈買單。
“(未來)用戶不是單單跟這輛車發生關系,而是和我們整個運營商、服務商來進行互動和關注,車只是為車主提供服務的一個載體,真正從原來的交通工具變為移動終端。”對于這種質變,趙強也十分認同,“這也就意味著,汽車不用依靠車本身來獲取利潤,而是通過服務來賺取利潤。”
他為此列舉了一個例子,“早在2007年,我在做日本金山的時候,對商業模式進行了創新,最早推行免費殺毒模式。實際它的軟件本身不是免費的,而是靠廣告費獲取增至利益。”
“所以,車本身到底有沒有必要賣那么貴?因為全生命周期會與用戶產生互動,可以靠后續服務和個性化體驗賺錢。”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08221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