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做將軍的廚子,不是個好士兵。曾何幾時,這只是一句玩笑,但放在當下的社會中,卻顯得格外貼切。如同雞蛋不能只放在一個籃子里,當今的成功人士,誰還能沒有點兒副業呢?
同樣,很多的成功車企也有著“全面開花”的想法,除了做好“造車”的本職工作外,還開展著一些并不怎么相關的副業。
例如,一貫以嚴肅而又的面貌示人的德國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卻有著一家“肉制品加工廠”,主要出售德國香腸。當初只為了解決員工溫飽問題的大眾香腸,如今已經遠銷多國,僅2016年就賣出了1100萬根。
同樣對“食品”感興趣的還有馬自達,作為在全球內唯一一個研發和生產轉子發動機的汽車公司,馬自達將“轉子”的形象也融入進了煮蛋器之中。馬自達發明的煮蛋器和其發動機的形狀十分相似,一次能煮6個雞蛋,和看似樸實無華卻異常實用的日本電器如出一轍。
在國內,也有很多企業的副業進展的如火如荼。比如,能造上天的飛機,還能產下海的輪船,奇瑞汽車目前已經包攬了海陸空;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風生水起的比亞迪,同樣也是生產手機的一把好手。目前比亞迪已經是世界第二大手機代工廠了。
與綜合車企不同,單純的電動車企在產業布局方面則更為簡單,多為產業鏈內的電池和網約車業務。例如,近期,特斯拉在美國弗里蒙特工廠建造了一條電池生產線試點,這也意味著,不依靠于其他電池供應商,特斯拉自己的電池產品或也即將面試。
在電動車企中發展勢頭最猛的特斯拉尚且如此,那么,一直緊跟巨頭特斯拉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們,又做了哪些布局與準備呢?
玩轉出行市場
在企查查轉了一圈兒,不難發現,只要是開展了副業的新勢力,無一例外,其中必有出行市場的業務。
例如,此前雖然李斌一再表示“不會用自己的車進入運營市場”,但迫于各方壓力,蔚來還是在去年上線了“悅享會員”業務,以30天為單個訂閱周期,每期訂閱金額為13800元。也就是說,會員以每天460元的價格,便可租到1輛帶牌蔚來ES8,以及NIO推出的所有服務。
而企查查官網顯示,蔚來汽車集團下,包括蔚來熙奇融資租賃(深圳)有限公司和上海蔚來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等在內的幾家公司,經營范圍都包含融資租賃、汽車租賃,以及二手車銷售業務等。這也足以表明,蔚來對于分時租賃,已經認真了。
同樣,早已經轉向B端市場的威馬汽車,更是很早就布局了租賃業務。早在2018年,威馬就推出了智慧出行品牌“GETnGO 即客行”,并首先在海南島內投放了約1500輛新能源汽車,用于當地的共享出行業務。
此外,包括奇點汽車旗下的智車優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愛馳汽車旗下的瀚星融資租賃(深圳)有限公司、以及前途汽車旗下的前途融資租賃(天津)有限公司等,均是各家造成新勢力對于共享出行市場關注與布局的證據。
在出行市場中,分時租賃與網約車如同南極和北極,雖然同在一個空間內,但其面臨的消費對象卻截然不同。既然有人對分時租賃情有獨鐘,自然也有人偏愛網約車的投放。
比如小鵬汽車。去年5月中旬,小鵬汽車正式上線網約車品牌“有鵬出行”,通過招募司機,自己運營車輛的方式,邊充銷量邊賺流量的,在廣東地區與曹操出行、神州專車等做著抗衡。
除了小鵬之外,與滴滴合作的車和家、與美團和美團打車形成戰略聯盟的新特汽車,也都以不同的方式,進入了網約車平臺。
布局電池業務
如果說布局出行業務還藏有新勢力們“刷流量”的私心,那么與造車息息相關的電池業務則是供應鏈布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這也成為了很多新勢力眼中的市場與商機。
早在2017年5月,與蔚來汽車關聯的蔚來能源投資公司就與湖北省科技投資公司合資,共同成立了武漢蔚來能源有限公司。而蔚來能源的業務范圍,顧名思義,便是基于蔚來車型的換電、充電,從而延伸到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能源管理。
對于這塊業務,蔚來可是寄予了厚望。蔚來電源管理副總裁沈斐就曾表示,“電動車能源服務不僅是加電,電池才是更大的市場。”
據了解,蔚來能源將管理25億+的電池資產,不僅包含電池的多次場景梯次利用和大容量電池升級方案等創新商業模式,更是從生產、一次利用、梯次利用到回收全覆蓋,采用集約化生命周期管理的方式,來挖掘電池的最大價值。
同樣是在2017年,9月末,車和家的鋰電池工廠也正式投產了。作為車和家旗下的電池公司,車之翼工廠引進了美國、日本、德國進口的生產設備,并搭配了來自MES、西門子等公司的PLC模塊化控制系統、工業以太網、視覺識別系統、柔性化產線等系統與技術。
據介紹,車之翼工廠可滿足20種以上電池包的柔性化生產要求,每日可處理20萬支電芯,每年可生產30萬個電池包。而這樣強大的電池生產和處理能力,顯然也是李想為更多市場做下的布局。
威馬在電池業務方面自然也不甘落后。2018年12月26日,威馬旗下的新敏雅新能源150億瓦時汽車用動力電池項目正式開工。據介紹,新敏雅電池項目總投資為166億元,總占地達700余畝,包含試驗中心、電池工廠和電池銷售中心等。按照規劃,該項目可滿足每年30萬輛整車的電池配套,預計年收入可得180億元。
最后,在電池業務上下功夫的或許還有合眾汽車。2019年6月,合眾汽車宜春工廠正式開工建設。雖然目前來看,這是一家年產10萬輛汽車的新能源工廠,但據合眾汽車高層表示,與當地鋰礦和電池企業的合作,也是合眾與宜春市合作的重點考慮方向。
這也就意味著,計劃于2020年下半年正式投產的宜春工廠,不僅可以產出汽車,同時也可以幫助合眾再次獲得一個電池供應商的身份。那位高管也曾公開透露,未來合眾不排除將主動布局電池產業鏈上下游。
最后,作為彩蛋,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各個新勢力們旗下的公司數量。據企查查顯示,蔚來汽車以63家公司遙遙領先,小鵬汽車則以45家公司緊跟其后,威馬的35家與車和家的28家位列第三第四。
看到各個企業旗下的公司數量,再結合各月各個車企的平均交付量,難道公司開得越多,交付成績也將越高嗎?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09935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