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蔓延。如果說1~2月在中國暴發是疫情發展的第一階段,那么進入3月以來,疫情在海外持續擴散則是發展的第二階段。3月11日晚間,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干事譚德塞在日內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構成全球性大流行。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28日8時36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已達595800例,其中死亡27324例,治愈130915人。中國以外已有54個國家和地區確診超過500例。目前全球已有200個國家和地區(不含“鉆石公主”號郵輪)出現新冠肺炎病例。
隨著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大流行,越來越多的跨國整車和零部件廠商被迫停產。截至3月19日,全球范圍內已有大眾、豐田、雷諾-日產寶馬、通用汽車、福特、戴姆勒、本田、菲亞特克萊斯勒等多家主流跨國汽車集團宣布關閉部分工廠,受波及的工廠數量上百家。本報特別策劃“疫情之下看全球汽車”專題報道,全方位解析疫情對全球汽車業帶來的巨大影響。
本就不平靜的全球汽車業正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創。新冠肺炎病毒正直擊歐洲、北美及日韓等全球汽車產業中樞。
1個月前,現代汽車韓國蔚山工廠因有員工被確診患新冠肺炎而暫停生產。1個月后的今天,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使包括歐洲、北美、日韓在內的全球汽車制造廠陷入前所未有的“集體停產”狀態。
一位跨國汽車零部件公司亞太銷售總監這樣描述當下的情景:時間仿佛靜止了,凍結在歷史洪流之中。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記者發稿時,包括大眾、戴姆勒、寶馬、通用、福特、菲亞特克萊斯勒(FCA)、豐田、本田、日產、沃爾沃、雷諾、現代在內的主流跨國車企均因疫情蔓延而被迫暫時關停在全球的多家工廠,暫時停產的汽車工廠及零部件供應商已超過100家,而這一數字在全球疫情并未得到控制時仍將繼續增加。疫情之下,全球汽車產業鏈運轉紊亂。
歐洲:汽車工業幾近停滯
由于歐洲疫情快速蔓延,防控形勢日益嚴峻,眾多歐洲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宣布停工以應對疫情。毫不夸張地說,歐洲汽車業正接近停擺。
?意大利:“超跑之鄉”受重創
作為歐洲疫情的重災區,為抑制疫情擴散,意大利政府宣布,從3月10日起至4月3日封鎖全國,意大利也成為全球第一個因新冠病毒而全國封鎖的歐洲國家。素有全球豪車尤其是超級跑車生產基地之稱的意大利,汽車工廠陸續關停。
3月13日,大眾集團總部宣布,為降低新冠病毒傳播風險,位于意大利北部工業區博洛尼亞市的蘭博基尼總部將停產近兩周,至少關閉到3月25日。蘭博基尼首席執行官斯特凡諾·多梅尼卡利在一份聲明中稱,在目前所處的特殊情況下,暫時關閉工廠是對社會和員工負責。后續工廠何時恢復正常運轉,將根據疫情控制的實際情況作出靈活調整。
3月初,法拉利方面曾表示其在馬拉內羅和摩德納的工廠仍未停產,但一線到崗工人數量已“降至最低”,另外其他崗位員工暫時選擇遠程辦公。隨后,法拉利宣布,從3月16日起工廠將暫時停產至3月27日。
對于小批量生產的超跑車型來說,停產導致的直接損失以及對后續交付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觀。據悉,受疫情影響,目前供應鏈暴露出的問題很可能無法支撐后續恢復生產。除了超跑制造商外,FCA(菲克)也在3月11日暫時停止了意大利4座工廠的運營,這4家工廠的年產量累計達60萬輛。
此外,產業鏈上下游也因疫情而停止運轉。意大利輪胎制造商倍耐力在一名員工檢測出病毒陽性后決定減產;意大利汽車設計公司Giugiaro在2月底也因員工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后將位于都靈的辦公室暫停辦公;意大利最大的汽車經銷商Autotorino旗下所有門店也暫停營業至4月3日。
由于意大利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呼吸機短缺,法拉利和FCA日前正在與該國最大的呼吸機生產商希爾靈工程公司協商,以幫助其提升呼吸機的產能。希爾靈目前已經將產能提升至以前的4倍,但仍然捉襟見肘。該公司首席執行官Preziosa表示,汽車行業和呼吸機行業有些技術和原件是通用的,都高度依賴電子元件和氣動元件,因此希望車企能伸出援助之手。
?德國:世界汽車重鎮停擺
當地時間3月15日,德國宣布為降低疫情擴散風險,從3月16日起與奧地利、瑞士、法國、盧森堡和丹麥5國邊境實施管控。作為歐洲乃至全球汽車工業的中心,疫情籠罩下的德國汽車制造業,停工、停產也成為主旋律。
據外媒報道,在德國,寶馬慕尼黑總部以及大眾集團沃爾夫斯堡總部、奧迪英戈爾施塔特總部相繼有員工確診新冠肺炎,因此包括大眾、戴姆勒和寶馬在內的頭部跨國車企集團都相繼關停了包括德國本土的歐洲多家工廠。大眾集團宣布,受疫情擴散影響,從3月19日起,其在德國及歐洲多處工廠暫時停產兩周。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迪斯在3月17日的財務年會上稱,大眾集團在意大利、西班牙、斯洛伐克和葡萄牙的工廠已經暫時停工,涉及蘭博基尼、大眾乘用車等品牌。從3月23日開始,大眾集團在歐洲的絕大多數工廠將停工2~3周。3月19日,保時捷也宣布自3月21日起暫時關閉在德國祖文豪森和萊比錫的兩個工廠。
3月17日,戴姆勒集團決定暫停其在歐洲的大部分生產,時間暫定為兩周。戴姆勒方面坦言,目前的狀態下全球供應鏈無法得到充分維護。3月18日,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在年度財報新聞發布會現場透露,受疫情影響,寶馬計劃暫時關閉歐洲和南非工廠,預計持續4周至4月19日。而自3月中旬開始,這幾家車企都陸續向非生產一線的工程師及管理人員發送郵件,告知其除有必要情況外,需盡可能居家遠程辦公。這一舉措普遍成為疫情期間汽車制造商們的首選,但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的管理、研發及正常運營效率。
為緩解疫情為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德國政府宣布了一項大規模財政援助計劃,在疫情期間給予企業包括推遲稅收、提供不設上限的貸款等措施,以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英國:汽車制造業加速衰退
受疫情影響,英國汽車制造業正在加速衰落。在疫情暴發之前,英國汽車業就因該國正式脫歐而深受其累,其中本田早就宣布將于2021年關閉英國斯文頓工廠,日產在英國最大的工廠縮減產能,英國最大的本土汽車制造商捷豹路虎也宣布大規模裁員。
疫情肆虐,讓英國汽車業更是“難上加難”。3月16日,標致雪鐵龍(PSA)集團宣布,將臨時關閉其在歐洲的工廠直至3月27日,其中包括其英國工廠。PSA集團旗下子公司沃克斯豪爾也宣布旗下工廠停產停工。同時,PSA集團旗下15家工廠將陸續關閉,涉及法國、西班牙、德國、英國、葡萄牙、波蘭、斯洛伐克等多個國家。3月18日,日產發布聲明稱,暫時關閉位于英國桑德蘭的工廠。日產桑德蘭工廠也成為英國境內繼PSA、沃克斯豪爾以外,第三家宣布因疫情暫時停產的汽車工廠。勞斯萊斯從3月23日起暫停英國古德伍德工廠的生產,該廠有2000名員工,其中大部分都是生產一線工人,非生產人員則繼續保持遠程辦公。3月20日,本田也宣布關閉斯文頓工廠直至4月5日。
為了應對疫情,英國政府呼吁包括福特、本田、勞斯萊斯、邁凱倫等在英汽車制造商轉產包括呼吸機在內的醫療設備。車企可根據自身情況參與呼吸機及其他醫療設備的設計、采購、組裝、測試和運輸。
據外媒報道稱,多家車企已證實英國政府確實已經向企業發出轉產呼吁,但本田稱轉產需要考慮現有工廠是否有空間容納和開辟生產呼吸機所需的新生產線。福特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正在討論英國政府的這一呼吁。即便車企轉產呼吸機及其他醫療設備,如何轉產、需要哪些零部件和認證,車企尚不清楚。還有英國媒體認為,醫療設備的標準和法規很嚴格,呼吁車企轉產呼吸機和其他醫療設備需謹慎,這樣的做法并不現實。
至于歐洲其他國家,汽車生產基本上也處于停滯狀態。3月17日,法國政府出臺“禁足令”,并關閉邊境15天。本土車企雷諾和PSA同樣相繼宣布在法停產。雷諾暫時關閉在法12家工廠涉及1.8萬名員工,而尚未確定具體復工時間,使其走出疫情陰霾“遙遙無期”。此外,包括大眾集團旗下西雅特品牌、福特、日產、雷諾在內的多家車企也相繼宣布暫時關停西班牙工廠。
北美:停產博弈 難逃關廠
北美的情況并沒比歐洲好多少,3月中旬以來,由于當地疫情逐漸升級,除了“美國三大”——通用汽車、福特、FCA外,本田、奧迪、豐田等多家位于北美的工廠也陸續停產。
?美國:車企與工會“停產博弈”
當地時間3月18日,“美國三大”——通用汽車、福特、FCA發布消息稱,受疫情影響,將關閉其在北美的所有工廠,停產狀態將持續到3月底。“美國三大”全部停產,將使美國15萬名汽車從業者受到影響。
此前,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曾呼吁這3家車企停產兩周,但他們當時并不太愿意接受。福特方面曾拒絕工會呼吁的停產要求。3月中旬,“美國三大”的高管都曾表示,其在美國工廠的生產均未受到疫情太大影響。隨著疫情的蔓延,“美國三大”與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成立了應對疫情的特別行動小組,加強對工作區域的管控、篩查、清潔和消毒。計劃趕不上變化,由于疫情發展實在太快,再加上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的壓力,這3家車企最終還是決定關閉北美工廠。
日前,本田總部宣布,受疫情影響,從3月23日起暫停北美工廠生產6天,并減產約4萬輛汽車。同時本田還暫停了北美變速器和發動機工廠的運營。本田暫時關閉的工廠包括美國俄亥俄州、印第安納州、阿拉巴馬州等地的工廠。除了本田,奧迪、豐田、日產以及現代汽車都表示將陸續關停美國工廠,以應對疫情蔓延。
據外媒報道,3月17日,特斯拉位于美國本土的工廠仍未停工,員工可以選擇遠程辦公,但生產、服務和交付工作仍未停擺。首席執行官馬斯克稱,他本人還會繼續工作。3月19日,特斯拉位于加州弗里蒙特的工廠仍未停工,有報道認為這一舉動違反了當地上午“停工令”。在各方壓力下,特斯拉于3月20日宣布,將暫停加州弗里蒙特和紐約一家工廠的生產,其他工廠將繼續運行。
與英國政府類似,美國政府也在呼吁車企轉產呼吸機及其他醫療設備。通用、福特方面表示將盡可能響應政府的號召,馬斯克也表示特斯拉將加入其中。與此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啟動《國防生產法案》,屆時可直接采取行政權力,強制企業完成生產訂單。
事實上,即便不停產,美國汽車產業鏈也因疫情變得脆弱,美國本土汽車制造業也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有分析機構預測,受疫情影響,美國汽車市場今年全年銷量將同比下跌至少9%。而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將至少持續到2021年。
?加拿大、墨西哥:供應鏈紊亂導致停產
受疫情影響,本田北美工廠從3月23日到3月31日削減一半產能,為此,除了其在美國的多家工廠暫時停產之外,本田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工廠也將暫時停工。與此同時在北美的變速器和發動機工廠也暫停運營。本田方面稱,在此期間將繼續全額支付所有員工的工資。豐田和日產也陸續暫時關閉了在北美的工廠。
除美國本土工廠外,福特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工廠也于3月19日同步停產。3月19日,奧迪宣布其位于墨西哥普埃布拉州的工廠于3月23日~4月13日暫時停產。與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情況類似,因疫情導致供應鏈紊亂,零部件供應不能充分滿足正常生產運營,以及市場的不景氣,依舊是停產主因。
亞洲:韌性強勁 逐步恢復
從整體來看,現階段,亞洲主要國家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以中國為代表,汽車廠商正在有序復工復產,但供應鏈仍受到疫情沖擊。
?中國:復工復產有序推進
從2月中旬以后,中國境內的汽車制造商陸續復工復產。早在2月17日,大眾在華的14家工廠已恢復生產。迪斯表示,在中國,大眾合資企業的主要工廠均在較短時間內復工復產,而且中國用戶的購車意愿正逐漸復蘇。
寶馬在華合資公司華晨寶馬位于沈陽的生產基地也在2月實現復產,終端銷售服務層面,目前85%的寶馬集團在華經銷商已經恢復營業。齊普策不否認疫情將對上半年全球車市產生負面影響,但他表示,從長遠看,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轉型仍是大勢所趨,高檔車細分市場持續增長的潛力仍然不變。
同樣,北京奔馳也已在2月10日進入復工狀態。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表示,目前旗下很多經銷商也已逐步恢復運營,在特殊時期奔馳將通過進一步拓展線上銷售和服務等措施滿足客戶的用車和服務需求。
此外,湖北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湖北省內的整車及零部件企業也將復工復產提上日程。3月中旬,包括東風乘用車、武漢神龍汽車和襄陽神龍汽車,以及武漢捷眾、東風模沖等多家位于湖北的整車及零部件企業提交的復工申請已獲批;3月16日,東風本田總裝生產線恢復生產……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截至3月11日,23家汽車企業集團(年銷量占比超過96%)復工率為90.1%,整體復產率超過40%,員工返崗率77%。包括長安、奇瑞、吉利、江淮、華晨、重汽、宇通、金龍、陜汽等18家整車企業已全面復工。截至3月9日,13家主要零部件企業集團有6家已全部復工,其中5家復工率超過80%。
盡管已經陸續復工,但受疫情影響,當前整個產業鏈實際復產率并不高,中國汽車產業和市場仍未完全恢復到正常運轉狀態,企業面臨的壓力不小。
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向政府相關部門提出輕型車國六標準和道路運輸車輛達標車型標準適當延期實施的建議,并呼吁相關政策也應進行相應調整。3月18日,中國工信部推出四項舉措助力車企復工復產。
?日韓:靈活調整生產節奏
在日本,日產曾于2月14日起暫停九州工廠兩條生產線,2月17日暫停了一條主要生產出口汽車的生產線。本田則因中國零部件供應商停產減少其在埼玉縣兩家工廠3月的汽車產量,減產時間為期1周左右。
日前,日本汽車協會會長、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表示,疫情對全球汽車行業的生產和銷售都產生了很大的沖擊,但日本汽車企業會盡一切努力確保汽車生產維持正常狀態。他還表示,受供應鏈和市場需求波動的影響,豐田會靈活調整生產狀態,但一定不會停產。此外,本田也表示將采取放緩某些車型生產節奏的方式加以應對。
在韓國,現代蔚山及牙山、華城等生產基地也逐步恢復運轉,而疫情期間的產量根據市場需求和零部件供應情況進行彈性調整。起亞在韓國本土的工廠也已復產。但零部件企業尤其是中國零部件企業的暫時性斷供,一定程度上也牽絆著亞洲乃至全球汽車工廠的正常復產。
另據韓國媒體報道,今年2月,韓國汽車產量同比下降26.4%,創下1999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歷史新低,預計3月產量會更低;2月國內汽車銷量同比下降18.8%,出口下降25%。受疫情影響,韓國汽車產業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印度:零部件供應受阻
在印度,隨著疫情的蔓延,福特和沃爾沃等汽車制造商陸續啟動遠程辦公。從3月16日開始,福特已經要求大部分印度員工進行遠程辦公來降低病毒傳播風險。沃爾沃汽車印度公司也已要求員工在家辦公,塔塔汽車也宣布,總部和地區辦事處的辦公室職員也將在家辦公。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汽車制造商協會和汽車經銷商協會聯合會已向最高法院提出延長BS6排放標準的實施。
本月初,印度政府表示,為了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對于印度國內汽車供應鏈的負面影響,計劃安排從中國空運零部件。據消息人士透露,印度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協會已經聯系其成員,評估哪些零部件供應短缺,以及適合空運的零部件種類。印度汽車行業在汽車電子元件、壓力傳感器和噴油器等零部件上嚴重依賴中國。近年來,印度從中國進口的零部件總價持續攀升。2019財年,印度從中國進口的汽車零部件總價值高達46億美元,占印度零部件進口的1/4以上。
3月11日,印度汽車制造商協會表示,疫情將對印度汽車制造商的生產產生重大影響。該協會表示,汽車零部件供應的中斷可能會嚴重阻礙所有細分市場車型的生產,包括乘用車、商用車、三輪車、兩輪車和電動汽車,其中電動汽車受到的影響更甚。據悉,印度當地生產的電動汽車近80%的核心部件依賴進口。
來源:中國汽車報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1259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