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當比亞迪打出“600公里以上續航+磷酸鐵鋰”的王炸組合時,有媒體甚至用“滅頂之災”來形容它給三元電池產業鏈帶來的影響。
當然,同樣有人對此有著“冷”思考。在與一位從事新能源行業投資業務的朋友聊到此事時,對方就表示,比亞迪漢NEDC續航能到600km的關鍵之一在于其2920mm的軸距,“包括小鵬p7,同樣是長軸距車型。‘刀片電池’在緊湊級車型2700mm左右的軸距能跑多少還是個問題。”
“比起比亞迪漢,我反倒認為應該關注榮威,他們新上目錄的Ei6純電,2715mm的軸距做出了605km的NEDC續航,很厲害。”
而就在幾天前,這位朋友又頗為興奮地告訴我,“據我了解的一些消息,吉利幾何A和廣汽Aion S都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推出600km以上續航的車型。如果真是這樣,市場又要開始變化了。”
緊湊車型600公里成標桿,500公里成標配
從下面這張長長的車型銷量排行圖不難看出,作為普通消費者居家過日子的選擇,軸距在2.7米左右,整車長度在4.6米左右的緊湊型車型永遠是關注最多、購買最多的車型。在這一領域的突破將最大程度地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普及。
2020年第二批推薦目錄上,新秀上汽榮威Ei6的首先大秀了一次肌肉:
動力蓄電池組總能量:70kWh
電池系統能量密度:180.1Wh/kg
NEDC續航:605km
工況下百公里耗電量:12.6kWh/100km,優于門檻條件35.5%
過硬的參數,讓Ei6在該批推薦目錄中獲得了最高1.1倍補貼。
隨后,在第三批推薦目錄上,擁有“革命精神”的廣汽新能源推出了Aion V 600km續航版本,多少也有些來者不善的意味。
不過,作為一款緊湊型SUV,Aion V更像是Aion LX的一個補充,把廣汽新能源真正帶上量、去年在緊湊型市場除了網約神車北汽EU5之外銷量最高的Aion S,真的會沒有動作嗎?
在了解到消息的第一時間,第一電動網便向廣汽新能源和吉利方面了解情況。前者表示目前暫時沒有消息,后者則證實會在8月-10月之間推出幾何A的改款車型,但具體續航目前不方面透露。不過以幾何A目前最高續航版本500km來看,改款再出一版500km+的車型意義并不大。
據悉,新款幾何A將采用寧德時代最新大模組電池包(非CTP),“與幾何A同樣采用寧德時代電池包且為同一細分市場競爭對手的Aion S很大可能在今年差不多的時間推出升級款Aion S。”上述朋友推測,“今年下半年之后,在緊湊型車型領域,600公里將成為標桿,500公里將成為標配。”
對于消費者來說,600km足夠了嗎?或許還不夠。
一位新能源汽車業內人士告訴第一電動網:“在動力電池質量能量密度還沒有提升到能夠確保全天候全速域500公里以上時,放棄追求質量能量密度的提升無異于因噎廢食。”
600km只是開始,高鎳開啟續航升級戰新起點
根據第一電動研究院2019年對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的調研,南方車主對續航里程的滿意均值為622公里,而北方車主的這一數值則達到了712公里。
而最令消費者對續航不滿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工況續航里程不夠用,這里就涉及到續航里程不實的問題。
最近開始預售的國產特斯拉Model 3長續航版,官方宣稱在國標工況法下續航為668km。據特斯拉銷售人員介紹,所謂“國標工況法”便是NEDC續航,該長續航版在城市工況下實際續航在520-530km左右,而高速路況下,續航則更低。
掉電快、續航里程虛,是消費者在使用電動車時的普遍感受,里程焦慮也往往源于此。
同時,隨著CATC(中國汽車行駛工況)數據的不斷完善,一旦取代NEDC測試法,其給出的參考數值會更接近真實使用情況,這也就意味著市場上所有車型,官方續航都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因此,這次拉開帷幕的續航里程升級賽,絕不會是終點,反而是高鎳三元電池開拓市場的新開始,也是電池技術快速迭代的新起點。
要知道,寧德時代“高鎳+CTP”的組合還沒有推出市場,如果今年年末或明年年初再有技術迭代,很大可能就是這個組合,而它的成組密度將達到200Wh/kg左右。
而根據寧德時代的規劃,其第二代硅碳負極811高鎳電池將在2020年實現單體能量密度300-350Wh/kg,如果2021年能實現量產,就意味著再下一輪的動力電池技術迭代后,系統能力密度的主流標準將達到240Wh/kg。
市場又將發生大反轉。
為需求造車才是制勝王牌
相比“更遠”的選擇,也有玩家在緊湊型領域選擇了另一條道路。
作為同樣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的NEDC續航500km以上的車型,比亞迪秦Pro EV采用的是鎳鈷錳622電池。從批發銷量來看,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2019年單月最高銷量為3000輛出頭水平,且有5個月的銷量僅有三位數。
而根據最新比亞迪透露的全新轎車申報圖,對于純電動秦比亞迪非但沒有升級打算,反而要推出“廉價”版秦EV。
據比亞迪內部人士透露,該車為全新一代e5,即e系列版本的秦EV,新車補貼后有望10萬元起售,競爭對手直指北汽新能源EU5等車型。
很明顯,這是一款針對對價格較為敏感的To B以及低端市場打造的車型,在電池的選擇上,也極有可能是鐵鋰刀片+CTP的組合。
同樣,據第一電動網了解,北汽新能源EU系列面臨著降本壓力,今年暫時沒有在推出600公里以上續航版本的計劃。而根據今年第四批推薦目錄,EU5推出了磷酸鐵鋰版本,NEDC續航為350km。
但對于目前選擇了成本導向路線的車企,尤其是以磷酸鐵鋰作為降本途徑的車企,面臨的最大威脅便是成本優勢的喪失。
調研數據顯示,2020年磷酸鐵鋰電芯成本價格最低將達到0.3元/Wh,而高鎳三元電芯成本會減少到0.5元/Wh。若再加上CTP技術,其成本會逐漸趨近磷酸鐵鋰電芯,同時,能量密度升高帶來的電池包重量下降也將加速這一趨勢。
此外,目前磷酸鐵鋰更多是在體積能量密度方面的突破,在質量能量密度技術方面仍受限,但高鎳三元在此方向仍有較大突破可能。
因此,未來兩到三年,磷酸鐵鋰或許又會遭到主流市場的拋棄,而這一次更多是市場自己的選擇。
當然,目前來看,無論是成本導向和還是能量密度導向,都是來自消費者來自市場的需求,在經過幾年的發展之后,中國車企也都在逐漸從“為政策造車”到“為需求造車”進行轉變,最終結局如何,市場會給出最好的答案。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鄧婭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13985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