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月份的臨近,各大車企陸續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從目前已發布財報的企業來看,在整體環境低迷的情況下,各個企業第一季度的銷量都有著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作為中國汽車的龍頭,上汽集團的同比跌幅最大,超過50%。而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東風汽車,第一季度的汽車銷量僅為2.69萬輛,其中乘用車更是僅出售了2輛,同比巨跌99.45%。
盈利支柱“魔力”消失
事實上,從上述幾家企業第一季度的經營狀況不難看出,對于有些企業而言,一直推著其快速前進的力量比較單一,而當其中之一或是全部都出現下滑之時,便會導致營收收入與凈利潤出現大幅下跌。
比如上汽集團。一直以來,上汽的核心支柱都在三大合資企業之上,通常情況下,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的銷量能夠占到集團銷量的80%以上,無論是營收還是市場份額上,都是絕對的主力軍。例如,2019年上汽集團的銷量為623.8萬輛,而其中上汽大眾的銷量為200.2萬輛,上汽通用為160萬輛,上汽通用五菱的銷量則為166萬輛,三者相加超過了526萬輛,占比達84.3%。
因此,今年第一季度,上汽集團銷量和營收的下滑率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也是由于這三大合資企業的集體失速,其中最為明顯的是上汽大眾,今年第一季度,上汽大眾的累計批發銷量僅為18.3萬輛,同比下滑60.9%,與一汽-大眾相比的31.98萬輛相比,相差13.86萬輛。
而比上汽集團更為明顯的是長城汽車,很長時間以來,長城都只能依靠著哈佛品牌向前行走。但在第一季度,哈佛的總銷量僅為10.62萬輛,同比下滑48.45%,而SUV車型整體市場的下滑率僅為37.4%。因此,如同上汽一樣,當一向領跑的品牌出現大幅下降之時,長城汽車第一季度的銷量下滑47.04%,凈利潤更是下滑超過一倍。
凈利潤增長背后有玄機
如果說銷量和營收收入的下降率已經頗為“悲壯”,那么凈利潤的對比就更顯“慘烈”。除長安汽車外,其余企業的凈利潤同比下降率均超過80%,其中長城和東風的凈利潤同比下滑超過一倍,而江淮更是下滑了6.5倍之多。
在對這幾家企業第一季度的財報進行整理時,第一電動網發現有兩家公司的凈利潤格外“優秀”。
其一是比亞迪。從表格中可以看到,第一季度比亞迪的銷量僅為6.13萬輛,僅高于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東風集團,但其營收收入卻能達到196.79億元,遠高于銷量是其五倍的廣汽集團,凈利潤也實現1.13億元。
不過,從數據中不難發現,第一季度比亞迪獲得的政府補貼達到5.33億元,領先于其余企業。如果將這5億元的補貼扣除,那么第一季度比亞迪則出現虧損4.2億元。
但除此之外,與其他企業相比,比亞迪還有一個營收途徑——生產口罩。近日,比亞迪旗下全資子公司比亞迪電子也發布了財報,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其盈利實現6.57億元,同比增長69.44%,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收入便是來自口罩。
而已成為全球最大口罩生產商的比亞迪,也開始了口罩的出口業務。據悉,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已經花費近10億美元從比亞迪的一家美國子公司中采購口罩,同時比亞迪也與日本軟銀集團進行合作,從5月起每月向日本提供3億只口罩。除此之外,目前比亞迪也正式在線上商城出售“BYD”牌口罩。
除比亞迪外,長安汽車的數據也格外使人疑惑,在銷量與營收收入雙雙下滑的情況下,其第一季度的凈利潤卻高達6.3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30%。那么,長安汽車是怎么憑空多出這些錢的呢?
對此,長安汽車表示,公司產品結構改善,盈利能力提升,同時全資子公司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公司放棄增資優先認購權,預計增加當期非經常性損益22億元左右。而從這段文字的背后不難發現,除去這預計多出的22億元,長安汽車第一季度的凈利潤實際存在15.69億元虧損。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15336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