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如何支持和引導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首先需要認清它的發展規律。
顛覆性技術的發展常常經歷四個階段,可以形象地比喻為:”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追不上”。”看不見”是指,主流廠商起初常常專注于傳統技術的持續改進,而忽視顛覆性新技術的產生。”看不起”是指,由于新技術初始階段的性能與現有主流技術相差很大,主流廠商對新技術不屑一顧。”看不懂”,由于新技術進步的速度常常超過消費者對性能的要求,一旦新技術突破瓶頸,市場需求的增速會很快超過傳統技術,因此,過去的主流廠商對局勢的突變常常是”看不懂”。最后一個階段是”追不上”,由于沒有足夠的技術儲備,而且新的廠商已經在市場上占得先機,很多老廠商遭到市場淘汰。曾經經歷過的數碼攝像替代膠片和以液晶面板為主的平板顯示技術替代CRT技術,教訓慘痛,但產業界似乎并沒有很好地汲取教訓。
市場機會對于新技術、新產品的改進和發展至關重要。”一個市場需求往往比十所大學更能拉動技術進步”。大量創新研究的文獻告訴我們: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存在互動關系。市場并不是空洞的,市場是新產品和新技術改進的試驗場,是了解顧客需求的感應源和創新得以持續的利潤源。技術創新的最終選擇是由市場決定的,因此,必須給新技術以市場改進機會。一旦在新市場或低端市場站穩腳跟,顛覆性技術就會開始啟動自身的改良周期。對于電動汽車技術,農村、三四線城鎮等邊緣市場,能夠為起步階段的新技術提供改進的機會,新技術要在這些邊緣市場中獲得利潤、站穩腳跟,才能得以持續改進。
”在位者”大企業一般總是持觀望的態度,起初不會貿然”涉水”太深。大公司更善于持續性創新,由于在主流市場上仍然獲利頗豐,大企業總是專注于服務現有顧客。如果顛覆性技術得以推廣,在傳統燃油技術方面的投入就成了沉沒成本,將面臨巨大的過剩產能,因此,大企業從本能上是不愿意接受替代性技術將要占據上風的事實,希望繼續在傳統技術軌道上獲得更多的利潤。很多大企業都采取謹慎、觀望的態度,希望等新市場的規模發展到足夠大時再進入。我國大型汽車企業對發展新能源汽車表現得積極主動,但不可低估發展新能源產業戰略的引導,政府的補貼與行業潛在巨大市場前景的影響。
大企業通過兼并存活下來的小企業來實現新業務的發展,也不失為一條成功的道路。在新技術發展初期,最重要的就是給新進入者以發展機會,讓市場選擇優勝者。由于新進入者常常缺乏市場渠道、工藝能力、規模優勢、管理水平等互補性資產,雖然實現了盈利,但一旦當產品的主導設計確定后,創新由產品創新轉入工藝創新和流程創新,大企業的優勢凸現,這些新進入者可能會被大企業并購,但這也常常不失為一個雙贏的局面。成立于1994年的印度Reva公司專注于低速電動汽車,業務蒸蒸日上,于2010年被印度大型汽車企業馬恒達(Mahindra)收購后,雙方實現優勢互補,為Reva海外市場的拓展提供了強大的實力支撐。
給新進入者以市場準入機會,是新興技術的發展初期所需的最重要的支持政策。以新技術為主導的產業大致可以分為四個發展階段:萌芽期、引入期、快速發展期和成熟發展期。在發展初期,最重要的是給新技術以市場機會,讓它在細分市場上獲得持續改進的機會。因此,放開市場準入,同時做好規范和引導,讓新產品和新技術充分競爭,才是正確的選擇。繼續一味用高標準、高門檻來限制市場準入,將來很可能在電動汽車產業發展上”起個大早、趕個晚集”,貽誤最佳發展時機。
(作者系國家自然基金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研究項目負責人)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朱巖梅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243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