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西:獨特的生物質能環保汽車
巴西汽車燃料主要在以國產甘蔗為原料的生物乙醇中勾兌汽油為主,汽油只是一個輔助性的燃料。巴西汽車市場的規模有可能超過日本,而且極有可能出現比較獨特的環保汽車。
巴西是金磚四國市場中僅次于中國的第二大增長市場,2009年汽車銷售數量就已超過德國,達到300萬輛,成為世界第四大的汽車銷售市場。
2010年5月末,在因狂歡節著名的里約熱內盧,舉辦了法國著名輪胎廠商米其林公司主辦的國際大型汽車及相關行業會展活動”2010年度米其林必比登挑戰賽”。
為了宣揚環境技術,米其林早在十年前就開始不斷地在世界主要的大城市舉辦以新一代環保汽車為主題的車展,并在世界各地召開論壇,邀請各國專家共同探討發展”可持續交通出行”所必須克服的環境與安全等問題。
2010年里約舉辦的挑戰賽云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96輛新一代環保汽車。美日歐的新一代環保汽車大多是以電和氫作為燃料電池,而巴西環保汽車的燃料主角則是大自然賜予的植物————生物質能。
眾所周知,巴西汽車燃料主要在以國產甘蔗為原料的生物乙醇中勾兌汽油,勾兌比率主要以乙醇為主,汽油只是輔助性燃料。在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中遭受極大打擊的巴西,一直在不斷地推進將本國農作物作為能源的生物質能能源政策。因此,才有了如今生物乙醇汽車的普及。
(一)自然資源與歐美文化
巴西是一個接受移民的多民族國家,約有兩億人口,人口數量排名世界第五,并且仍以每年1.2%的速度遞增。其國土面積約占南美洲總面積的46%,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但巴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區為亞馬遜河流域,人口稀疏。
另一方面,城市及其周邊道路井然。市內隨處可見小型掀背車在道路上行駛,上下班高峰的交通擁堵日益成為城市的一大難題。由于大眾汽車在上世紀90年代前一直是在臨近巴西的墨西哥生產”甲殼蟲”,所以在巴西,偶爾也會看到令人懷念的”大眾甲殼蟲”。
但郊外的道路情況卻截然不同————大多道路都是土路。在這樣道路的情況下,農村主要以敞蓬小型載貨卡車與SUV越野車為主。巴西是一個農業國家,最近許多民眾開始追求新的職業、新的財富,開始不斷地涌入城市。與俄羅斯和印度一樣,巨型城市化是新興國家的一大特征。
城市的主要用車為小型車,從其歐美式的汽車文化中便可得到驗證。郊外SUV特別受歡迎,很大程度上也是受美國汽車文化的影響。巴西仿佛完全繼承了歐洲及北美等汽車發達國家的DNA。
巴西沒有”國產品牌”,歐美汽車企業從很久以前就進入了這一市場。最初,貨車發動機與機殼也都是交給歐美廠商生產,機艙則由巴西企業生產————巴西的汽車產業一直是以這樣一種形式發展起來的。
據巴西汽車銷售商聯盟數據顯示,2009年巴西汽車銷售數量(包括公共汽車與貨車)受低利率政策的影響,比2008年增長了11.4%,創下314萬輛的紀錄。市場份額最大的是意大利菲亞特(24.5%)、第二名為德國大眾(22.7%)、第三名為美國通用(19.8%)、第四名為美國福特(10.1%)、第五名為日本本田(4.2%)。
中檔車型以標致、雪鐵龍和豐田為主。據稱,2010年1月在印度德里車展中豐田公司發布的小型車”Etios”將在巴西大規模投產。
(二)價廉且環保的生物乙醇
在挑戰賽現場,電動摩托車、各種電動汽車特別引人注目,而汽油動力乘用車幾乎都是支持”FLEX FUEL(彈性燃料)”的,能夠使用乙醇。巴西城內的加油站一般都供應汽油燃料勾兌85%乙醇的E85,或100%乙醇的E100標準燃油。
E85和E100的價格均為7元/升,比汽油(10元/升)便宜40%。使用E100的汽車在低溫點火(低于18℃)時也可以注入極少量的汽油。
巴西乘用車主要燃料是生物乙醇,巴西從甘蔗栽培到乙醇生產的整個過程中所排放的CO2比美國等其他地區生產生物乙醇的CO2排放還要少,對CO2減排有較大效果。
當地用戶普遍認為生物乙醇的優點就是經濟性。這一觀念根深蒂固,也與其他國家相同。但是,最近有很多機構批判將食物當作汽車燃料的做法,所以巴西也開始嘗試用非食用植物生產乙醇。
在發達國家深受歡迎的混合動力汽車,在巴西恐怕得不到普及。巴西的汽車市場雖然不斷地增長,但市民收入遠不及發達國家,汽車及燃油價格也成為混合動力汽車發展的瓶頸。
但電動汽車則另當別論。巴西水力發電相當發達,取自自然能源的電力能保障低價位穩定供給。未來,巴西政府也將從防止大氣污染的角度,在城市地區大力發展電動汽車。
(三)獨特的生物質燃料
參加挑戰賽車輛中最矚目的是生物質燃氣汽車。汽油發動機不僅能夠使用生物乙醇,也能夠使用天然氣。
生物質燃料不僅限于植物,許多汽車廠商提出了收集垃圾或動物殘骸等產生的甲烷作為天然氣汽車燃料的解決方案。甲烷的溫室氣體效應比CO2更高,相當于CO2的20倍,采集被排放出的甲烷并在發動機上燃燒的話,還能起到溫室氣體減排的雙重作用。
此外,改裝自奔馳”Smart”的電動汽車,除了將鋰離子電池當作蓄電池之外,還配備了3kW燃料電池的發電機。在電池續航器中應用燃料電池是德國埃斯林根大學的一個作品,充滿電的鋰離子電池可以行駛125km、注入1kg氫燃料(350氣壓)的燃料電池也可以行駛125km,加起來共可行駛250km,令人嘆為觀止。
預計未來幾年后,巴西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市場。已經廣泛普及生物乙醇的這一市場很可能出現對世界產生較大影響的獨特的環保汽車。
2、 俄羅斯:尚未意識到汽車的環境問題
(一)俄羅斯流行SUV越野車
與其它國際車展呈現的趨勢不同,可在山野行駛的大型SUV越野車在莫斯科車展上成為主流。在俄羅斯,SUV是棵搖錢樹。不僅日本汽車廠商,其他國家的汽車廠商也在展會上不約而同地主推高檔SUV。此外,或許是受美國汽車文化的影響,安裝豪華鋁輪的改裝車也極受歡迎。
另外,莫斯科車展是由克羅克斯博覽展貿中心運營的,其后盾是俄羅斯的歐洲商業協會。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歐美汽車產業對俄羅斯汽車市場虎視眈眈,已經開展了發掘商機的具體行動。
在車展中,SUV極其顯眼,但實際上作為大多數莫斯科市民的代步工具,最受歡迎的還是小型轎車。地大物博的俄羅斯在未來無疑將會與美國、澳大利亞一樣流行SUV越野車,但人們如果了解了交通擁堵、尾氣排放相當嚴重的莫斯科市的現實情況,恐怕會一致認為俄羅斯的城市更加適合小型車與電動汽車。預計莫斯科車展在今后也將成為小型車與電動汽車宣傳展示的平臺。
(二)日本車受歡迎
俄羅斯汽車市場在2008年迅速增長至350萬輛的規模。其中,約70%的市場份額被海外廠商占領。世界汽車廠商紛紛看好俄羅斯汽車市場,西方的德國、法國,東方的日本、韓國和中國分踞俄羅斯汽車市場。相比之下,AutoVAZ等俄羅斯汽車廠商每年的銷售數量卻在不斷下滑。
但俄羅斯政府缺乏培育汽車產業的產業政策。政府官員大多認為,與其生產汽車,不如集中精力在石油、天然氣、鈾等能源資源的開采上,后者更能獲利;穩步發展汽車產業不如強化能源供給更能提升國家影響力。
從下表可以看出2008年度俄羅斯汽車市場的海外品牌排名。
表1 2008年俄羅斯汽車銷售數量(共209萬輛,包括當地生產)
排名
|
廠商
|
銷量
|
第1名
|
通用
|
23.5萬輛
|
第2名
|
19.3萬輛
|
|
第3名
|
豐田汽車
|
19萬輛
|
第4名
|
福特
|
16萬輛
|
第5名
|
日產汽車
|
14.7萬輛
|
第6名
|
三菱汽車
|
12萬輛
|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46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