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的汽車股基本上普漲,但是萬紅叢中也有一點綠,這點綠就是北汽藍谷和長安汽車,而這種跌勢也是從5月24日就開始出現了。
背后的原因,則與華為的一則聲明有關。
5月24日,華為集團發布了“關于華為不造車的聲明”,重申華為不會造車,也不會投資、控股或參股任何車企。
聲明發布后,當日收盤十幾只華為概念股應聲大跌,其中北汽藍谷、長安汽車跌停,小康股份跌幅達到6.02%,這三家都是之前與華為有過緋聞的汽車股。
5月25日開盤后,這三支股票繼續下跌,直到收盤前小康股份才轉跌為升,另外兩支依舊很綠。
華為突然發布如此義正嚴辭的聲明,也是與這些概念股最近的瘋狂表現有關。
4月,這三家車企都因為華為的加持而迎來了高光時刻。北汽新能源和華為合作的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在上海車展期間上市,因為搭載了“能秒殺特斯拉的”華為L4級自動駕駛技術而站上C位。
原本名不見經傳的重慶小康集團旗下的金康賽力斯,供應商名單上出現了華為的名字,后者成為了其賽力斯SF5的電動部件和HiCar座艙部件供應商,并且進駐了華為零售店賣車,訂單也爆了。
而長安汽車去年底就宣布與華為和寧德時代合作打造高端新品牌,5月20日其控股的長安蔚來正式更名阿維塔科技,將與長安汽車、華為、寧德時代共創智能電動網聯汽車平臺。
三家車企與華為結緣后,外界的想象空間也跟著擴大。于是乎更多的消息被“相關人士”傳出,包括華為打算控股或入股北汽極狐、華為打算收購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控股權、以及華為打算與長安成立芯片合資公司等等。
這些傳聞,雖然都被三家車企否認了,可是資本市場卻沒有輕易相信,畢竟這些年汽車圈無數起辟謠最后都成了實錘。
于是,伴隨著緋聞的發酵,三家車企的股價最近這段時間開始瘋漲。
北汽藍谷的股價從4月初的8元/股飆升至5月20日的19.87元/股,長安汽車股價從3月底的14元/股飆升至5月19日的25.5元/股,小康股份則從年初十幾元每股飆升至5月21日的57.67元/股。
合作伙伴乘著華為的東風在資本市場風生水起,華為坐不住了,于是有了昨天那則聲明。
華為強調,“選擇了北汽、長安和廣汽三家車企作為戰略合作伙伴,支持它們打造各自子品牌。用了華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車,經華為授權才可以使用HI標識,代表Huawei Inside。”
還指出“華為是賽力斯SF5的電動部件和HiCar座艙部件的供應商。同時為了解決華為授權手機零售店在華為手機大幅減少情況下的生存問題,華為在支持部分零售店來銷售此款車,零售店可以獲得相應收益。”
華為重申,產業界需要的不是華為品牌汽車,而是華為三十多年積累的ICT技術能力,來幫助車企造好面向未來的車,即為車企提供基于華為ICT能力的智能網聯汽車部件。
盡管雖然三年來華為關于不造車的事已經辟謠過N次,每次的態度都無比堅決,可是外界依然無法停止想象。也難怪,畢竟17年前,華為也曾經說過堅決不做手機,后來……
來源:AutoLab
作者:宋雙輝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47571
以上內容轉載自AutoLab,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