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汽車保有量的激增,因車輛安全隱患所造成的召回呈持續上升的趨勢。蓋世汽車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發布的召回公告統計,2021年5月,國內汽車市場共發起10批次召回通告,涉及11個品牌共計5.28萬輛缺陷汽車被召回,較去年同期下降93.61%,但環比上一月的48.02萬輛召回總量下降89%,創造了2019年6月以來單月召回總數新低。
整體來看,因3月梅賽德斯-奔馳通信模塊軟件設計問題產生的超大規模召回,致使今年1-5月召回總數已超過400萬輛,而2019年、2020年年平均召回量在678萬輛左右。這意味著,若今年接下來7個月中再次爆出超大規模召回,極有可能打破已維持兩年的召回穩定期。
分品牌來看,5月的召回主要以因“發動機和變速箱的主動式固定支架可能發生液體泄漏”缺陷導致召回的林肯大陸為主,其以單月2.47萬輛的召回規模獨占當月國內汽車市場召回的46.99%。其次是因為車輛后橋拖臂上可能安裝未按規定闡述制造的鎖緊螺母而導致召回的大眾集團旗下部分進口奧迪、大眾、賓利及保時捷品牌車型,涉及缺陷車輛1.46萬輛。
盡管5月召回總數較低,但仍有較為典型的召回案例。
上市半年,寶馬iX3再被召回
去年11月,國產寶馬iX3正式上市,售價區間在34.80萬-38.72萬元。時隔不過半年,寶馬iX3在本月宣布即將展開第三輪召回,涉及缺陷車輛6,636輛。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保監會數據顯示,自去年9月1日至今年4月30日,我國境內累計上險4,372輛寶馬iX3。而該車上市半年以來,累計被召回車輛總數已超14,832輛,其中部分車主甚至可能完整經歷了這3次召回。
從召回原因來看,這三次召回分別因后排中部安全帶自動卷收器的翹板開關定位錯誤、集成制動系統制動助力液壓單元內的馬達電機在生產焊接過程中焊接點不正確以及電池控制單元軟件或存在設計問題。除后者可通過OTA遠程軟件升級方式實施召回外,前兩者均需到店檢查相關故障,必要時更換相關部件。
近年來,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高增,百萬級市場下,缺陷車型數量也呈正比增長持續上升,而由電氣化、智能化轉型所帶來的相關故障缺陷也正逐漸被暴露出來。其中,尤以動力電池安全及軟件問題為盛。
此次寶馬iX3上市半年內便已展開三次召回,從一定程度而言,體現了華晨寶馬對于缺陷車輛主動召回的誠懇、負責態度,但如此高頻的召回,又是否意味著本身生產制造流程存在一定弊端?這值得深思。
排放召回成新規,7月1日起將正式實施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生態環境部制定并發布《機動車排放召回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將產品召回由安全召回擴展至排放召回。
《規定》明確了三種召回情形:
一、由于設計、生產缺陷導致機動車排放大氣污染物超過標準。
二、由于不符合規定的環境保護耐久性要求,導致機動車排放大氣污染物超過標準。
三、由于設計、生產原因導致機動車存在其他不符合排放標準或不合理排放。
其中,《規定》涉及的排放標準主要包括GB18352.6-2016《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和GB17691-2018《重型柴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都是中國第六階段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簡稱“國六排放標準”)。
于消費者密切相關的輕型汽車而言,按照要求,自2020年7月1日起,所有銷售和注冊登記的輕型汽車應符合國六排放標準;在2025年7月1日前,第五階段輕型汽車的“在用符合性檢查”仍執行GB18352.5-2013相關要求。這意味著,《規定》在執行排放標準時,采用“老車老標準、新車新標準”的原則,符合法律要求和管理實際。
但于車企及零部件企業而言,《規定》第十四條指出,生態環境部在大氣污染防治監督檢查中發現機動車可能存在排放危害的,市場監管總局會同生態環境部可以對機動車生產者進行調查,必要時還可以對排放零部件生產者進行調查。
事實上,排放召回并非新有名詞。據悉,自2016年1月1日《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以來,我國共實施排放召回6次,涉及車輛5,164輛。涉及品牌包括大眾、奔馳、斯巴魯、寶馬和飛碟等,涉及部件包括催化轉化器、燃油加注管軟管、排氣歧管和OBD診斷軟件等。但伴隨我國對于空氣質量的越發重視,排放召回首次被列為汽車召回的新方向。
要知道,生態環境部于2021年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超額實現“十三五”提出的總體目標和量化指標,打贏藍天保衛戰圓滿收官。對于“十四五,生態環境部表示將進一步編制全面改善空氣質量的行動計劃
“‘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將進一步編制全面改善空氣質量的行動計劃”,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分析指出,“機動車等移動源已經成為我國大中城市PM2.5污染的主要來源,且其對污染的貢獻有不斷增加的趨勢?!?/p>
這意味著,汽車污染減排將是“十四五”的重點?;诖?,在專家看來,排放召回是大勢所趨,不必過于畏懼或夸大其造成的影響。“短期來看,排放召回單車召回成本可能高于汽車安全召回,短期會給部分排放技術水平較低的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和品牌壓力。但從長期來看,《規定》會促使機動車行業更為重視排放技術研發及相關的標準要求,倒逼企業主動進行技術升級?!?/p>
蓋世小結:近年來,伴隨全球各國對于環境越發重視,碳中和、碳達峰成為當下“熱詞”。而在推動中國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實現過程中,如何高效實現治排減排成為全汽車產業面臨的重要任務。在此背景下,電氣化成了當務之急,但顯然快速轉型的背后是眾多車主與車企需要共同背負著的成長代價。
也正因此,近年來我們看到,國家、產業及車企等多層面陸續推出一系列相關規定及辦法,試圖從設計生產、售后服務等環節為消費者提供全面保障。從這一點出發,召回并非負面,但能否在交付消費者之前最大程度降低產品質量缺陷,仍是諸多車企及零部件企業在產業快速轉型當下重要任務之一。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鐘琳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47941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