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車載MBUX多媒體系統軟件故障導致車輛黑屏等問題,奔馳在美國召回了34.2萬輛2019-2021年款車型。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車企第一次因為智能車機系統故障而實施車輛召回。今年2月,特斯拉就曾因“黑屏”問題在美國和中國國內分別召回15.8萬輛和3.6萬輛Model S和Model X。據車質網數據顯示,2020年受理的與智能車機系統相關的“影音系統故障”投訴多達6,328宗,較2019年翻倍增長,已逐步成為消費者汽車投訴維權的新焦點。
智能車機頻遭投訴 四類故障問題需警惕
如今,伴隨著汽車智能化快速發展,傳統的車機系統也迎來了大變革,從早期的調節收音機等簡單的功能,逐步向高度集成化發展,承載了越來越多與車輛操作相關的功能,如空調、駕駛輔助系統,甚至方向盤/后視鏡調節等,因此它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產品的競爭力。然而,高度集成化除了為消費者帶來更加便利的操作體驗外,它的“副作用”也隨之浮出水面。
據來自長沙的易先生向車質網透露,其購買的某法系品牌車型,行駛不到2萬公里就頻繁出現中控屏“黑屏”問題,由于空調系統集成在了中控屏內,“黑屏”后無法啟動,令易先生苦不堪言。家住福建寧德的鄭先生也同樣遭遇了車機系統問題。據鄭先生反映,其購買的某自主品牌純電動車型,在新車階段就多次遇到了倒車影像延遲、錯位的情況,其中有一次倒車過程中由于倒車影像出現錯位偏移,直接導致車輛撞到后方的障礙物而受損。從車質網近兩年的受理情況中可以發現,與智能車機相關的投訴案例與日俱增,有些故障影響了車主對于車輛功能的使用,而有些故障則直接與駕駛安全相關,具體的故障表現可分為幾類:
1、中控屏死機、黑屏
故障原因:線路問題、硬件系統問題、軟件系統問題
中控屏黑屏和死機現象較為常見,是車主抱怨較多的故障問題。車質網經過調查整理發現,引起這種故障的原因大致分為幾種:線路問題顧名思義,就是由于連接中控屏的線路出現老化、接觸不良等情況時,會導致中控屏出現黑屏。而硬件問題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智能車機的主機芯片出現故障,如eMMC NAND芯片,它的作用相當于電腦中的硬盤,負責存儲代碼和讀寫數據,一旦出現故障就會導致車輛某些功能無法執行。今年年初特斯拉的大批量召回就是由于這個故障引發的,因為eMMC NAND芯片讀寫壽命達到極限而失效,導致中控屏黑屏無法使用。另外一部分就是中控屏本身質量出現了問題。軟件問題則與車載系統有關,如果車載系統軟件出現了BUG,同樣會導致中控屏死機情況的發生,重啟車機后問題大多可以得到解決。
2、中控屏卡頓
故障原因:硬件系統問題、軟硬件不兼容
中控屏卡頓情況同樣較為常見,多出現在自主品牌車型中,這類情況下雖然車機系統功能可以正常使用,但會嚴重影響使用體驗,而在駕駛過程中使用時,卡頓也會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智能車機出現卡頓的原因主要是與硬件系統有關,這就好比我們使用的電腦或手機內存不足是一個道理,隨著系統不斷優化升級,可執行項目越來越多,會導致系統反應變慢。另外,和車機主機處理器的頻率高低也有一定關系,如果在設計之初規劃的處理器頻率較低,那后期在執行多任務時,勢必會出現卡頓,甚至死機。當然,如果車載系統軟件和車機硬件出現不兼容情況,也會導致車機卡頓,但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較低。
3、中控屏閃爍、花屏
故障原因:供電電壓不穩、線路接觸不良、信號故障、人機模塊故障
中控屏花屏、閃爍這類情況出現的頻率不算高,一旦出現不但會影響使用體驗,同時也會導致部分車機功能無法正常使用。導致出現這類情況的原因也分很多種,比如中控屏供電故障,電壓不穩、線路接觸不良、信號故障或者人機模塊故障等。如果花屏和閃爍問題時有時無,那大概率是線路問題,可能是連接人機模塊的排線出現松動引起的。
4、倒車影像失靈
故障原因:線束接觸不良、攝像頭故障
從車質網受理的投訴來看,倒車影像失靈問題也較為普遍,主要表現為:不顯示影像(藍屏/黑屏)、影像錯位偏移、畫面延遲等。這類問題對于車輛行駛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一旦在倒車時出現以上情況,很有可能造成車輛碰撞事故發生,造成車主財產損失。究其原因,不顯示影像問題與線路以及攝像頭故障有關。由于倒車影像的走線距離較長,從中控臺要一直拉伸到后備箱處,如果出現黑屏/藍屏,很有可能是某一處的線束或者插頭接觸不良引起的。倒車影像延遲,畫面與實際操作不同步問題出現頻率相對較少,該類問題的原因與上述提到的中控屏卡頓問題相似,由于主機處理器和內存配置較低,隨著使用時間增加,系統反應就會變慢。
不難發現,隨著汽車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智能車機出現故障的幾率也成倍放大,嚴重時甚至影響到了駕駛安全。據車質網數據顯示,2020年受理的與車機系統有關的投訴中,自主品牌的占比要遠高于合資品牌,在如今車機硬件日漸趨同的市場背景下,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車機供應商大多有所重合,之所以自主品牌的智能車機系統頻繁出現故障問題,原因或可分為以下兩種:一方面自主品牌車型受限于成本,采購的車機系統硬件配置較低,與車載系統軟件匹配出現問題;另一方面,在車機硬件相同的情況下,合資乃至進口品牌的車機功能較少,大多是基礎性的功能,而自主品牌車機系統功能相對要多很多,從而也會導致軟硬件不匹配而出現各種問題。
消除故障隱患 加強品控和驗證是關鍵
不可否認的是,智能車機系統在汽車智能網聯時代的作用愈發凸顯,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聯系也更加緊密。因此,一旦智能車機出現故障問題,不僅為消費者的日常使用帶來不便,甚至還會危及駕駛者的安全,同時還將給企業品牌和產品帶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對此,車質網建議主機廠要從硬件設計、硬件品質管控、軟件測試以及軟硬件兼容四個方面進行提升。首先,在制定車機系統項目計劃時,針對車機的硬件配置水平要規劃出“富裕量”,至少要滿足未來5年左右的使用,避免出現因為軟件不斷升級而導致的硬件無法支持等問題;其次,對于供應商提供的車機產品要加強品控管理,避免出現因硬件問題而導致的智能車機故障問題。此外,由于目前大多數車企均采用第三方的車載系統,而且系統軟件更新升級頻次較快,因此在前期測試過程中,針對系統軟件本身要進行充分的驗證,避免后期出現軟件BUG。最后,針對車載系統軟件和車機硬件之間的兼容性,在車輛上市前也要進行全方位的測試,要充分考慮到軟件系統不斷升級的問題,避免后期出現軟硬件不兼容。
此外,車質網也呼吁國家相關職能部門對于車機故障問題要加強監管,針對智能車機系統有批次性問題的車輛加大召回力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對于消費者而言,在遇到智能車機系統頻繁出現故障問題時,要積極通過中國消費者協會以及第三方投訴平臺進行維權。
總結:
原本為消費者提供用車便利,豐富用車生活的智能車機系統,如今卻逐步成為困擾消費者的“麻煩”。智能車機故障投訴的與日俱增,一方面反映出當下消費者對于智能車機系統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一旦出現問題大多采取“零容忍”的態度;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智能車機系統在汽車智能網聯時代的重要性在不斷提升,甚至能夠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產生直接影響。因此,現階段對于車企而言,如何提高智能車機的可靠性,消除消費者的顧慮,遠比賣了多少輛車要更重要。
來源:車質網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47944
以上內容轉載自車質網,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