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持續的氣候變暖,歐洲監管機構要求大型汽車制造商生產制造新能源車型,來降低持續的氣候危機,于是全球大部分汽車制造商都公布了旗下電動化轉型的計劃。然而有一些汽車制造商卻不一定能夠跟上電動化轉型的步伐。
因為這些車企們目前只能生產內燃機汽車,對于電動化的技術儲備不夠。這也意味著,他們將面臨巨額的罰款。據了解,捷豹路虎去年就因未能完成歐洲二氧化碳排放目標,導致該公司被罰款3500萬英鎊。
這就讓特斯拉這樣只生產純電動車的低排放企業有了一個新的盈利方向。早在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中就明確把市場機制作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碳積分交易。在保持碳排放的總量下,排放較多的企業可以選擇向排放較少的企業購買二氧化碳積分。這種做法也讓工廠和企業得以通過碳排放信用交易獲取大量利潤,特斯拉就是其中之一。
據了解,特斯拉分別在2019年和2020年與菲亞特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和本田汽車公司合作,幫助它們實現歐盟的排放目標。根據施密特汽車研究公司和歐盟委員會最新獨家數據,未來特斯拉將與捷豹路虎合作,幫助它們完成歐盟的排放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全球半導體芯片的持續短缺,捷豹路虎可能執意制造高排放的燃油車以獲取更高的潛在利潤,來保證捷豹路虎的盈利能力。對于捷豹路虎來說,為了達到排放目標而放棄利潤更高的汽車,可能會損害公司的財務狀況。這也意味著捷豹路虎的電動化轉型并不會很順利。雖然捷豹路虎也有I-PACE(參數|詢價),路虎P400e等各種新能源車型,但銷量卻不盡人如意。
根據報告,特斯拉到今年已經累計從碳交易中獲利約11.5億美元。有意思的是,特斯拉2020年財報中,全年營收315億美元,歸母凈利潤7.21億,首次在單年實現盈利。2020年特斯拉全年出售碳積分(carbon credit)收入達到了15.8億美元,是歸母凈利潤的220%。假如沒有碳交易的政策支持,特斯拉在2020年將無法實現盈利。
在中國汽車市場中同樣也有相關政策。2017年8月16日,國務院工信部發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不同于其他國家和地區,中國采用的是雙積分政策。
也就是燃料消耗量積分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根據政策指定的目標,大于達標值將產生正積分,小于達標值產生負積分。燃料消耗正積分可以用來抵消負積分,如果是負積分就需要購買其他車企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目前在中國市場,比亞迪,北汽,上汽,特斯拉都擁有大量碳積分可出售。而碳積分價格也隨著市場的緊俏,從2019年的幾百元一積分沖到了2020年底的約3000元。
編輯點評: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能量守恒定律,碳排放交易其實就和能量守恒定律類似。根據政策制定碳排放總額的上限,來讓碳排放形成一種交易市場,以此平衡不同企業的碳排放。以此推動新能源企業,淘汰掉污染更嚴重,技術更落后的企業。它既可以是壓死傳統車企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可能是新能源車企的救命稻草。
來源:愛卡汽車
作者:孫帥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59551
以上內容轉載自愛卡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