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掛著”豫G•電××××”車牌的出租車穿梭于牧野大地大街小巷,這是作者在新鄉市看到的一道亮麗風景,也是被譽為”中國電源行業黃埔軍校”的新鄉市探索”新鄉模式”的一個縮影,一朵朵綠色之花盡情綻放,宜居宜業的牧野大地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2010年7月,新鄉市迎來了第一家整車企業————新鄉新能電動汽車有限公司,自此純電動汽車探索在中原腹地迅速生根發芽。
輝映著牧野春耕、李臺晚照、故城絡絲的秀麗新鄉,步履堅實,足音鏗鏘,風生水起。
找準定位,整合資源,推動純電動汽車發展
近日,作者步入新能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廠區高懸”發揮新鄉產業優勢,建設最大電動汽車基地”的條幅,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投入緊張的工作,拂去寒冬的涼意,乍寒還暖,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談及當時成立的情形,新能公司副總丁宏偉感慨萬千:”國家從2000年起大力發展電動汽車,支持新能源產業,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新能應運而生。”
新鄉市一直在電池產業的基礎上,尋找發展純電動汽車的發展契機,2010年,地道的本土人張輝經過與新鄉市政府領導的多次交流、達成合作意向,成立新能,扎根新鄉。從此張輝作為董事長帶領他的團隊開始了他們的”純電動車冒險之旅”。
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純電動車的發展不僅需要車企的研發投入,更重要的是當地政府強有力的支持。丁宏偉反復強調:”正是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才讓新能無后顧之憂。”
同時,作為國家級電池材料及電池產業化基地,新鄉擁有良好的電池產業基礎,形成了從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電池零部件、電池芯、電池組、電池生產專用設備、電池檢測以及電池回收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為新能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1年新能公司和福汽工業集團聯合研發的國內第一輛”底盤快速換電式”純電動汽車————新能EV3換電式電動汽車生產下線。為了驗證和推廣換電式電動汽車,新能公司和新鄉環宇、科隆兩家電池企業聯合組建了新能電動出租車公司,100輛換電式純電動出租車于2011年12月20日正式上路運營,穿梭于大街小巷,運送乘客。
作者隨即采訪了剛下電動出租車乘客楊冰,他說:”電動出租車與傳統出租車相比,感覺起步比較穩,而且車內沒有異味和噪音,非常舒適。”
”車電分離、換電運營”加大商業運營模式變革
在新能電動車出租有限公司剛出車回來的司機段曉偉打開了話匣子:”我做了十幾年司機了,2011年12月來到公司參加招聘,當時要求必須是3年以上開過出租車經驗的司機才有機會進來。現在我們的工資非常可觀,很多人想來那。”
新能公司在致力于研發純電動汽車的同時還積極探索了”車電分離、換電運營”的模式。
”車電分離”就是消費者購買汽車時只購買裸車,不購買電池,降低購車成本,使消費者能”買得起”;”換電運營”就是電池由電池運營商經營、租賃使用,消費者只付電費就可以運營,使消費者”用得起”;同時,換電運營模式,使電動汽車跑得更遠,不受充電時間長所困。
新能電動車出租有限公司李樹森介紹說:”現在我們采用‘公車公營’模式,出租汽車經營使用權和車輛產權由企業購買并歸企業所有,由企業招聘駕駛員實行員工化管理,建立駕駛員工資和社保體系。
新鄉100輛換電式出租車示范運營,因”車——電分離,換電運營”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得到了科技部、國家環保部、河南省委、省政府領導、國家電網大力支持和高度評價,同時,還吸引了國內眾多骨干汽車企業、運營商、國內外投資公司考察調研,洽談合作。
2012年8月,國家科技部在杭州舉辦2012國際電動汽車博覽和商業模式探討會,特邀新鄉市組團參會,全國政協委員、汽車專家柳崇禧和新鄉市王玉民副市長代表新鄉市做了”車——電分離、換電運營”商業模式的介紹報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此外,為了保障電動汽車運營的安全,實現運營信息化、智能化。2011年10月,新能公司研發了EVIS電動汽車信息交互系統,實現了對車載動力電池信息,電機信息及其它關鍵零部件信息實時告警等功能。
一年來,該系統保障了100輛換電式出租車運營安全,已累計收集近3億條數據,為電動汽車運行情況的分析積累了寶貴的資料。
科技創新,”底盤換電裝置”密織覆蓋城鄉換電網
作者在新能電動車出租有限公司看到,工人楊興平正在給電動出租車”充電”,他自豪的說:”一般只需要三分半時間就換好電池了,我們這個換電站每天要為85輛車提供換電服務,既方便又快捷。”
為了實現換電式電動汽車快速換電,新能公司自主研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底盤換電機構”和”快速換電裝置”,電動汽車從開上工作臺到換電完成完全自動化,整個過程不到5分鐘。
為了滿足新鄉100輛換電式出租車的示范運營,2011年5月新能公司和國家電網合作,采用新能”快速換電裝置”成功建設了國內第一座底盤換電式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國家電網新鄉振中路換電站。
2011年7月,新能公司創新開發了具有投資少,占地面積小,適合快速建設換電網絡等特點的”移動式充換電站”,依托新鄉中石化加油站網點布局了西環換電站、北環換電站,并在新能工廠內布設一個換電網點,初步建成了新鄉城市電動汽車充換電網絡。
談到研發移動換電站的靈感時,張輝提到了河南省省長郭庚茂在視察新能時曾提出的問題:換電站建設價格昂貴,建設周期長,如何實現換電式電動汽車迅速推廣?這句話點醒了新能團隊,柳崇禧總設計師立即組織開發經濟適用、便于布置的移動式充換電站————移動站將電池存儲、充電、換電三大功能集成一起,安裝在一輛半掛車上,無需征地和修建專用站房,將之牽引到常規加油站或任何有電力供應的合適位置,即可投入使用,迅速、低成本建成城市充換電網絡。
一年來,新鄉市振中路充換電站及移動站換電累計達7萬次,保證了100輛電動汽車的正常運行,實踐證明了新能充換電裝置技術先進、自動化程度高、設備運行可靠。
”新鄉模式”,加足沖擊中原馬力
通過近三年的努力、探索、奮斗,新能公司整合國內優質汽車及電驅動資源,結合新鄉當地電池產業基礎,通過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實現了”電動汽車生產、電池供應、充換電網絡建設、推廣運營的全產業鏈有機結合,新能的探索被稱為”新鄉模式”。
”新鄉模式”是電動汽車產業化和市場應用全產業鏈通力合作、共同受益模式,即汽車廠——電池廠——電池運營商——基礎設施建設——消費者都受益。
”新鄉模式”實現的經濟效益顯著,用一組數據對比顯示:城市工況續航150km,百公里耗電14.3度,按綜合電價2.03元計算,百公里電費29.03元;對比普通的燃油汽車,城市工況百公里耗油10公升,按7.46元/升計算,百公里油費74.6元,純電動車百公里要節省45.57元。
電動汽車既經濟又環保,具有很高的商業推廣價值,對改善城市中PM2.5的排放將發揮巨大的作用。丁宏偉說:”傳統車一年碳排放量可能達到3.9噸,而電動汽車碳排放量為零。”
新能電動汽車在探索綠色環保出行方案的可行性方面,實現了”三個突破”。技術創新的突破:新能底盤換電式電動汽車是自主研發的純電動汽車技術,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商業模式的突破:新鄉換電式出租車示范運營探索出了”車——電分離、換電運營”的商業模式,為電動汽車產業化和市場應用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運營數量的突破:100輛底盤換電式電動出租車的商業化示范運營,是目前世界上數量最多的。
新能公司通過一年的示范運營,對電動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黨的十八大制定的”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吹響了前進的號角。”新能將走出新鄉、走向全國,走向鄭州、蘇州、上海、北京、天津、廈門等國家確定的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帶著‘新鄉模式’向中原大地推廣,沐浴著十八大的驕陽,我們勇往直前。”丁宏偉信心滿懷。
( 編輯/李媛媛 )
來源:人民網
作者:郭新治 張鴻基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770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