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永興材料的一紙公告,打破了寧德時代的“金身”。
相關公告顯示,因項目籌建過程中實際出現和面臨的新情況,永興材料董事會同意與寧德時代簽署《合資經營協議之終止協議》,雙方將根據實際情況尋求其他合作方式。
可想而知,面對寧德時代這一龐然大物,永興材料選擇終止合作,必然是經歷了反復思量。而這一情況的出現,也從側面體現了動力電池產業鏈更上游企業,逐漸加重的話語權。
說到永興材料,多少有些陌生。據了解,永興材料主要從事高品質不銹鋼棒線材、特種合金材料和鋰電材料的研發和生產,產品主要應用于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以及儲能等領域。
簡單來說,寧德時代之所以會與永興材料合作,便是看重了其將原材料礦石,加工轉變為電池級碳酸鋰的能力。
而上述公告中提到的《合資經營協議》,指的便是,今年1月份,寧德時代與永興材料簽署合作協議,雙方成立合資公司,經營范圍涉及采礦、選礦、碳酸鋰冶煉、鋰鹽產品的生產及銷售等。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到8個月的時間,雙方的合作就宣告“破產”。而且種種跡象表明,永興材料,反而更像那個“受害者”。
永興材料在公告中云淡風輕地寫到,因項目籌建過程中實際出現和面臨的新情況,雙方協商終止《合資經營協議》,雙方將根據實際情況尋求其他合作方式。但真實情況卻是,永興材料投資了750萬,經過8個月的折騰,最后獲得7萬左右的收益,轉身離場。
而且這則公告之中也并沒有披露,這場合作破產的背后原因,以及又是誰先毀的約。或許,刨根問底并不重要,只不過,留給動力電池行業,乃至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問題,卻變得愈加撲朔迷離起來。
01
上游,沒那么容易
寧德時代涉足上游原材料,并不是一件藏著掖著的事。早在去年7月,寧德時代與贛鋒鋰業的“搶礦大戰”,就已經令業界紛紛側目注視。
細數過去,從2018年至今,寧德時代便是先后投資參股了北美鎳業North American Nickel Inc、北美鋰業North American Lithium lnc、澳大利亞鋰礦企業 Pilbara Minerals 公司……
顯而易見,寧德時代打心底里是想把上游原材料的供應,抓在自己手中。但現實情況卻是,作為后入局者,哪怕強如“寧王”,也需要在新的“地界”里,摸著石頭過河。
面對互動平臺上“為什么取消和永興材料宜春碳酸鋰的生產合作?取消合作后會不會影響鋰礦的開發?”的提問,寧德時代避重就輕地回應道:
“該事件不會影響公司鋰礦的開發進度。公司含鋰瓷土礦開發進度核心取決于采礦等前道流程,而非后端碳酸鋰冶煉產能,公司先后取得探礦權、采礦權,業務進展順利,且公司有多家碳酸鋰冶煉產能合作方,不會因該事項的變動影響鋰礦的開發進度。”
確實,正如寧德時代回應的那樣,其“采礦大業”不會受到“終止合作”事件的影響。但是寧德時代與永興材料的合作,可不僅僅是合作采礦、冶煉那么簡單。
在此前永興材料和寧德時代簽訂的《合資經營協議》中,明確地寫明了:永興材料目前在建的2萬噸/年鋰鹽產能中產品主要優先供應給寧德時代或其指定方,采購價格在一定條件下以市場價格為基礎給予適當優惠。
換句話說,如今寧德時代與永興材料合作終止,相對應的其它合作也會就此擱置。
永興材料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由于終止成立合資公司,相關合作也暫停。目前公司并非寧德時代供應商,同寧德時代暫時沒有合作,若后續有相關合作,會進行公告。”
永興材料本身的2萬噸碳酸鋰產能,再加上合資公司規劃的5萬噸產能,意味著寧德時代每年至少會有7萬噸的碳酸鋰缺口損失。短期內估計沒有問題出現,但這場合作的終止,大概率還是會對寧德時代上游產業鏈的戰略布局造成影響。
就此來看,動力電池產業鏈,并非有了礦,就萬事大吉。據了解,十噸原礦能產出一噸鋰精礦,而十噸的鋰精礦才能產出一噸碳酸鋰,再到電池級碳酸鋰的地步,往往還需要經歷多道工藝。如此層層加碼下,才算是鑄就了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們真正的“護城河”。
所以,寧德時代想要在朝夕之內,就輕松搞定上游原材料供應,恐怕遠沒有那么簡單。至少在與永興材料的合作中可以看到的是,寧德時代并沒有得償所愿。
02
下游,真的搞得定?
不久前,寧德時代推出了麒麟電池,號稱超過特斯拉4680系統13%。緊接著,8月底的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寧德時代宣布了麒麟電池的合作車企品牌極氪、AITO。再加上潛在的理想、阿維塔等已經“排隊”等候的客戶,往日“寧王”的風采,似乎再次歸來了。
但是,還是那個問題,面對下游車企的“去寧德化”,寧德時代真的搞得定嗎?
“當前動力電池的成本,已經占到了新能源汽車的40%、50%,甚至60%,那我不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嗎?”
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廣汽董事長曾慶洪公開自比為“打工人”,直接將矛頭指向了寧德時代。不久后,廣汽集團就發布了公告,表示通過了兩項重要議案:
其一,同意設立自主電池公司,開展自主電池產業化建設,項目總投資109億元;其二,同意參股公司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建設電池生產基地項目,量產極速充電動力電池的電芯、模組以及PACK系統,項目總投資36.9億元。
不愿意“打工”的廣汽,走上了一條足夠徹底的對抗之路。而其它車企,則正在積極尋求二供、三供的路上。
小鵬汽車應該是新造車中最不安分的一個,更早些時候還有傳言稱,為了引入中創新航,何小鵬曾經與曾毓群發生過一場爭執。
而今,據知情人士透露,即將上市的小鵬G9,還將搭載欣旺達供應的4C(4倍充電效率)動力電池。欣旺達則會憑借這次“A供”的身份,正式進入到小鵬汽車的電池供應鏈。
無獨有偶的是,寧德時代的大客戶特斯拉,也選擇了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作為補充供應;蔚來找了衛藍新能源,以供應半固態電池;長城扶持下的蜂巢能源,也已經在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排行榜中,站穩腳跟。
一方面是競爭對手的圍追堵截,另一方面是合作車企的紛紛出逃,內憂外患之下,寧德時代還能搞得定嗎?
可能也是認識到大勢不可逆的現狀,寧德時代積極做出了調整。除了在動力電池領域持續加碼上下游的影響力之外,還開拓了換電、動力電池回收,甚至是投資車企造車的新賽道。
但是市場的一大屬性便是“平衡”,其不會永遠地青睞某一家企業,寧德時代也不會例外。而且隨著供應鏈的日益健全,寧德時代搞不定的“客戶”也會越來越多。
到了那時,想必已經不再是“去寧德化”為時尚早的問題,而是真正的市場“拼殺”。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84433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