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后的車市,進入了強者角逐的時代。這四年間,缺乏市場競爭力的邊緣車企相繼退市,頭部格局初步顯現。不過在大眾市場(15萬-25萬區間),仍是德系、日系等合資品牌占據主導。
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主要指乘用車)市場的擴大,中國品牌勢起。這兩年,插混市場(插混乘用車市場)大爆發,成就了比亞迪,讓頭部格局再起變化。而且,插混市場規模正在擴大,目前增速已超過純電動車市場。或許,比亞迪可借此再進一步。
不僅是比亞迪,插混市場也可能是自主品牌的機會。自主品牌在插混市場占據了超七成市場份額,而且部分產品面向的是大眾市場。如果能抓住插混市場的發展期,或許包括比亞迪在內的自主品牌,可進一步強化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優勢,為實現“彎道超車”增加砝碼。
DM-i超級混動系統,圖片來源:比亞迪
插混為啥就火了?
插混市場是從去年迎來“井噴”式增長,這一年銷量接近60萬輛,同比增長1.33倍。今年形勢更是大好,前8月累計銷量已突破80萬輛,市占率從四年前的不到1%升至現在的5%。
在業內人士看來,插混市場的高增速或能繼續保持。目前,插混市場的增速(1.7倍)已高過純電動市場(1倍),占新能源市場份額提升至兩成。究其原因,近幾年插混技術大幅發展,使得插混產品擁有了區隔于燃油車和純電動車的差異化競爭力。
圖片來源:上汽通用五菱
以往,插混產品和燃油車、純電動車對比,缺乏競爭優勢。彼時,大部分車企發布的插混產品,大多是為應對雙積分政策,更多是采取“拿來主義”,比如直接將燃油車的發動機、純電動車的雙電機(發電機和傳電機)等配件進行“組裝”,忽略了工況的適用性問題。
如此生產出來的插混產品,可以算是燃油車和純電動車的缺點結合體,整備質量更高,比燃油車油耗高,比純電動車續航低。如2018年前后發布的多款插混產品,純電續航一般是在80km以下,售價比燃油車高兩三萬是常事。
產品競爭力弱導致插混市場發展受限,2018年-2020年三年期間的年銷量均未曾超過30萬輛。
直到去年,混動發展“春天”到。2020年10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發布,明確提出到2035年,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各占50%,其中燃油車全面混動化。該政策的發布為我國汽車產業未來十五年發展指出了兩大方向:混動化和新能源化。
不過,考慮到混動技術的復雜性,技術積累不敵日系品牌,因此自主品牌將插混技術作為重點研發和發展方向。隨著入局車企變多,插混市場最為明顯的變化就是發布的產品有“誠意”了。近兩年,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品牌汽車,相繼發布混動系統架構產品,推出了專用發動機、變速器以及發電機等。這意味著,插混產品終于擁有了適用其工況的專用核心零部件。
檸檬DHT技術,圖片來源:長城汽車
搭載專用傳動系統的插混產品,一定程度上兼容了燃油車和純電動車的優勢,如比燃油車更省油,比純電車價格低,解決了補能焦慮(針對長途駕駛),續航能力有所提升(部分車型純電模式續航超過100Km),極大地滿足了城市和長途雙重用車需求。比如大部分插混車型的百公里油耗約在4L左右,普遍低于燃油車百公里6L的油耗,且售價開始趨近于燃油車。
有業內人士認為,插混產品展現出的比純電動車更高的性價比,使其在北上廣深等限購城市有“很大的市場”,同時在非限購城市也擁有一定市場需求。
頭部格局變化再起
插混市場需求的快速擴大,使得提前布局的比亞迪嶄露頭角。
了解比亞迪發展史的可知,其是自主品牌中最早研發混動技術的企業之一,2008年就發布了全球第一款量產插混車型F3DM(搭載第一代DM技術)。但在此后的十年里,比亞迪的插混車型銷量并無亮眼表現。
比亞迪F3DM,圖片來源:比亞迪
到2018年,比亞迪第三代DM技術應用后,插混板塊銷量開始有起色。不過,當時插混市場整體走勢不強,對比亞迪整體發展助力一般。2018年-2020年期間,比亞迪年銷量多在50萬輛左右徘徊。而同一時期,吉利、長城等已是“百萬俱樂部”成員,更不用說和南北大眾、豐田和本田等相比。
真正迎來契機是在去年,在政策助力以及DM4.0(2021年初發布)技術加持下,比亞迪在插混市場打了場翻身仗。比亞迪DM混動車型2021年銷量同比增長了4.7倍,達到27.3萬輛,超過純電動板塊的1.5倍增速,對總銷量的貢獻升至四成。因為新能源板塊的快速增長,比亞迪與長城、吉利的銷量差距得以縮小。
今年,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表現,可用所向披靡形容(完全沒有受到停售燃油車的影響)。前8月,比亞迪累計銷量達到98萬輛,同比增長2.7倍,并連續多月力壓一眾車企拿下銷量桂冠。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比亞迪多次超越特斯拉,拿下月銷量冠軍。
分析比亞迪兩大板塊銷量可知,插混板塊增速早已遠高于純電板動板塊,對集團的加成越發明顯。今年8月份插混版塊的銷量(9.1萬)已反超純電動板塊(8.2萬輛)。
圖片來源,比亞迪
在業內人士看來,比亞迪表現如此強勁,一是吃到了插混市場爆發的“紅利”,二是通過DM超級混動技術、三電技術、刀片電池等,強化了技術優勢。如在熱效率、油耗方面,搭載DM-i技術的車型,發動機最大熱效率可達43%,高于豐田混動系統的41%。秦PLUS DM-i饋電狀態下百公里油耗為3.8L,低于平均水平。
比亞迪現在的狀態是,“訂單多到做不完”,比亞迪曾表示,手上還握著約80萬輛訂單,計劃沖擊年銷200萬輛。如果后四個月,比亞迪仍能保持終端銷量遞增(8月單月銷量超17萬輛)態勢,200萬輛目標實現有望。那么結果就是,今年自主品牌銷量位置就要“換人”了,說不定還能和“南北大眾”爭一爭車企銷冠的位置。
這樣的話,比亞迪的高市值就更加名副其實了(目前,比亞迪市值接近8千億,遠超其他中國品牌汽車,也不輸于大眾集團、豐田等全球汽車巨頭)。
自主更進一步的機會
雖然插混被認為是過渡技術路線,但在業內人士看來,至少5-10年內是有市場需求的。有機構預測,到2025年國內混動車型年銷量或將超過635萬輛。市場需求驅動著部分車企相繼布局插混市場,其中中國品牌的速度更快。
在支持混動技術發展相關政策出臺后的兩個月,長城就發布了檸檬DHT混動技術(首個提出DHT技術的車企)。目前,長城旗下三大乘用車品牌(魏牌、坦克、哈弗)都已實現插混化。有業內人士認為,長城在自研發動機領域有一定優勢,發布了1.5T混動專用發動機、縱置9AT變速箱等。
圖片來源:哈弗品牌
日前,哈弗H6插混版(16.88萬-17.68萬元)上市,售價和定位與比亞迪宋PLUS新能源較為一致。長城如果能將哈弗H6燃油版龐大的基盤用戶實現有效轉換,那么其在插混市場或許將迎來轉機。
吉利在去年也發布了雷神Hi·X混動戰略,亮點是采用3擋DHT變速箱,提高系統效率、性能等,現已有多款插混車型上市。帝豪L雷神Hi·P對標比亞迪秦PLUS。和哈弗H6一樣,帝豪L燃油版的基盤用戶同樣龐大。
與此同時,廣汽、上汽、東風等車企也攻入插混市場。如上汽通用五菱日前發布了星辰混動版,售價10萬元左右。
至于合資品牌方面,大眾品牌、豐田、本田等頭部車企也都有插混產品在售,但不像自主品牌,使用的是混動專用動力系統,所以存在饋電高、油耗高等問題。而且合資品牌的插混產品售價高企,也勸退了部分消費者。如本田CR-V新能源售價為27.38萬-29.98萬元,遠高于燃油版的16.98萬-27.68萬元。帕薩特新能源、途觀L新能源等車型情況類似。
有知情人士認為,合資品牌目前沒有針對中國市場開發插混產品,“多是直接轉型純電動化”。這就導致,合資品牌目前在插混市場處于落后地位。
圖片來源:吉利汽車
顯然,至少一段時間內,插混市場的競爭主要將在自主品牌之間展開,并有望滲透進大眾市場成為自主縮小與合資品牌之間差距。目前在售的插混產品有很大部分集中于15萬-25萬市場,或許可打破該區間長期由合資品牌主導的格局。
其他自主品牌的加入,可能會打破比亞迪在插混市場一家獨大的局面。但至少兩三年內,比亞迪的先行者紅利以及技術優勢,可讓其在插混市場保繼續持領先優勢。
至于兩三年后格局如何,就看誰“拳頭”更硬了。而十年后,如果又有新的技術路線開始成為“潮流”,汽車市場的格局可能又會再變一變了。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向秀芳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85180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