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珠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珠海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即是珠海實現新能源汽車制造夢的行動開始。
機遇:新能源汽車將駛入快車道
目前,國家和省大力鼓勵和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諸如《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即將出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11-2020年)》,啟動了”十城千輛工程”,在廣東,也已將新能源汽車產業列為當前重點發展的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出臺了《廣東省電動汽車發展行動計劃》等。
”十城千輛工程”的全稱為”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是由科技部、財政部、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09年元月共同啟動的。主要內容是通過提供財政補貼,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范運行,涉及這些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務、市政、郵政等領域,力爭使全國新能源汽車的運營規模到2012年占到汽車市場份額的10%。
珠海市科工貿信局局長楊川坦言,目前在珠海市產業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是電子信息,而成長性最好的則是生物醫藥,未來發展前景最好的當屬新能源,可謂各有各精彩。
現狀:已有十多家新能源車企
據了解,我市近年來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積極引進新能源汽車及其上下游企業,涌現不少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企業,從整車制造到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和充電設備的產業鏈條已具雛形。初步統計,珠海已有十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并具備了一定的整車生產能力。珠海銀通公司與一汽客車公司合作的新能源客車總裝基地,可年產2000輛電動客車,二期工程建成后可年產1萬輛。珠海廣通汽車公司具備年產3000輛新能源客車的能力,珠海茂達汽車工業公司計劃新建電動汽車生產基地,現已完成樣車試制。
在動力電池等關鍵技術方面,我市一些企業也已取得一定突破。銀通公司研發的”空芯環型”結構鋰離子電池,通過了國家級電池檢測中心測試,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其首期工程投資9億元,可年產1億安時電池,二期工程建成后可達到年產10億安時電池、500兆瓦儲能堆的產能,有望成為全國最大的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生產基地。
除銀通公司外,珠海市生產動力電池的企業還有高密鋰電能有限公司、籌備磷酸鐵鋰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項目的珠海金峰航電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的珠海賽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等。此外,在電機和電控系統、充電設備等方面,也有一批等生產企業,珠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電動汽車充電設備供應商。
同時,珠海市正加緊建設公共服務平臺,珠海北京理工大學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依托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863電動車動力電池試驗室,正在籌建廣東省電動車輛工程實驗室。
挑戰:基礎薄規模小競爭激烈
珠海市發改局局長黃銳分析認為,在看到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機遇的同時,對面臨的嚴峻挑戰也須有清醒認識。首先,珠海傳統汽車產業基礎就很薄弱,僅有廣通、茂達兩家整車企業取得工信部汽車產品公告,全行業生產規模偏小,研發投入少,配套產業鏈不完整,缺少關鍵核心技術,而這些可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撐。
此外,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術人才,而目前珠海高校尚未設置汽車專業相關學科,高端專業人才與復合型人才稀缺,引進也較為困難。目前國際跨國汽車集團占據技術優勢,在新能源汽車高端技術領域形成壟斷;多個城市已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扶持,競爭激烈。
(編輯/李驕)
來源:珠海特區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86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