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本該是汽車銷售旺季,但今年11月,乘用車零售銷量同比下降6%,環比下降8%,距年關只剩40多天,眼見已不可能完成的KPI為這個年關貼上了“焦慮”的標簽。
是什么導致了11月車市銷量下滑?汽車公社、大眾侃車、天天汽車和汽研社采取4城連線直播的方式,圍繞“焦慮的年關”展開了激烈討論。
11月銷量下滑的背后
11月銷量下跌的直接原因,是封控使經銷商難以正常開展經營。有幾組數據表明,11月全國約41. 2%的4S店都過關店,關店時間幾乎都在兩周以上;73%的經銷商無法完成銷量目標,61.1%的經銷商當月業績不到KPI的80%。
不過,盡管社會面和經濟面情況不佳,今年的銷量數據中,仍不乏亮點。自主品牌銷量上漲,豪華車通過降價搶占了部分合資車企市場份額,因而豪華車銷量亦能過得去,問題較大的是合資品牌。
此外,奇瑞等品牌靠出口量有力彌補了國內銷量的下滑,因而整體看來,這些品牌的銷量不跌反漲,對此,衛金橋、徐鋒都認為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出口會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國內需求的不足。
如果要下一個較為樂觀的結論的話,似乎可以這樣說——銷量的基本盤其實始終都在,區別只在于有些企業抓住了,如比亞迪、吉利等,而大部分企業沒有抓住,比如小鵬等。
要是再結合今年比以往都嚴格的疫情管控來看,今年的銷量可能也并不那么低,只不過大家對2022年的銷量預期較高,這才導致大家覺得今年銷量不理想。
但盲目樂觀亦不可取,11月暴露出的許多問題也值得警惕。
第一,今年前幾個月的批發量和零售量間有15%的差距,差距的傳導可能超過了半年時間,在這種高壓下,經銷商當然是承受不住的,而現在整體消費力的下降十分明顯,打市場強心針已經沒用了。
第二,如果算上商用車銷量,從1-11月份的數據來看,中國汽車已經進入負增長,未來市場表現好壞與否取決于消費者的信心,可目前的重要問題是消費者的信心不足。
有一組數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回答這個問題:今年11月,A級車市場銷量同比下降了29%,而10-15萬價格區間內的汽車,是中國汽車消費里的大頭,這類汽車銷量下滑體現出當下消費者購買力低,消費信心急需提振。郭登禮指出這與眼下中國經濟發展情況、民營企業生存現狀等有直接關系。
誠然,疫情三年,收入處于中間層的人群受影響最大,即使疫情防控政策放開后,這部分人群的消費能力也不會立馬回到原有水平。
然而,徐鋒對明年的車市卻表現得較有信心,原因在于他注意到,國家疫情防控政策放開后,街上的人氣很快就回來了,可想而知消費也會馬上增長,他預計明年第二季度起,一切就會恢復正常。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明年底層消費群體也有望為車市注入活力,這部分人群固然消費能力不足,但消費信心較強,一有錢到手,他們就敢消費。不過,他們在消費時往往會順應趨勢,以比亞迪、吉利等品牌為首選,基于這一現實,賀球輝提醒車企,尤其合資企業,應該加大技術形象傳播,力爭成為新趨勢的代表。
2023年離我們或許還有些遙遠,更多人可能更關心眼下,也就是12月的車市走向。
對12月車市,衛金橋、郭登禮都持樂觀預期,認為12月汽車銷量會增長,畢竟人們對汽車的需求、駕駛證持有人數等都在攀升,消費動力、基盤始終沒變,只看有什么政策呵護它,而目前的各項政策對車市似乎還是較為有利的。
但也有人擔心12月的銷量上漲只是新能源補貼退場造成的市場虛假繁榮,對此衛金橋篤定發言,這種情況今年不會存在,因為11月的高預期和實際銷量已讓經銷商與主機廠的博弈進入臨界狀態,如果這時還有主機廠貿然壓庫,會讓整個產業鏈崩潰,沒有人敢這樣做。
年關有什么值得焦慮的?
說了這么多,11月過后,車市的未來似乎仍是可期的,那這個年關還有什么值得焦慮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思考一個挺有意思的話題:12月市場反彈,油車、新能源車勢必雨露均沾,那么未來燃油車市場、合資公司、以phev為代表的電動化市場和純電市場將呈現何種格局。
郭登禮提出三點預測。
第一,在新能源車市場,購置稅減免政策會繼續實施,但可能不會減半,大概率是減免1/4。
第二,為了多拿補貼,明年1月電動車的渠道可能擴大到100萬臺。
第三,面向整個車市,車企很有可能以價換量,因為前期廠家的產能規劃、采購規劃都很大,年底如果無法提升銷量,明年就只能以價換量。
緊接著,徐鋒也做出了兩點預測。
第一,明年1月電動車庫存肯定會有泡沫。
第二,未來插電混動產品市場空間較大,純電產能反而過剩了。
賀球輝對徐鋒的看法頗不贊同,他認為未來的主要問題不在于消費結構上的變化,而是部分企業缺少傳播聲量。
對車市有長期關注的人可能會發現,時下車市有個鮮明的問題,許多主機廠只是在一個較低的層面競爭,換句話說,行業面臨著雙高問題——產品高度同質化、營銷模式高度同質化,這是車企陷入焦慮的核心原因。
更具體地說,在產品方面,許多車企缺乏技術方面的積累、對市場的判斷;在營銷方面沒做好內容營銷,一味依賴平臺和機構,缺少專業人士包裝用戶痛點。
其次,很多時候焦不焦慮也取決于自己的心態。
今年、明年再艱難也不會比2020年、2021年艱難,而且隨著明年防控政策完全放開,人們消費意愿會大幅提高,這對市場提振將起到關鍵作用。雖然目前存款數額不斷上漲,但未來只要降低利率,加上其他政策調控,經濟有望迅速回暖。
所以預計明年二季度國內銷量就會恢復,在此之前,車企要做的就是傳播聲量;在國際上,中國或許還會取代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具體到品牌,明年二線品牌業績可能不會有大的增長,但一線品牌銷量必會快速恢復,在某種意義上,這也不失為一件好事,畢竟真正強大的品牌本就是市場優勝劣汰的結果。
再來看需求端,三年疫情,尤其是今年的疫情,至少60%- 70%國土面積上的人都受到了影響,受影響最大的是中產階級——未來車市主力消費人群,這確是無法改變的現實,但更應該看到的是,部分四五線城市還有較大市場需求,也正因如此,部分本土品牌電動車下探到了5-8萬的價格帶。
總結下來,由于新能源補貼退場,12月銷量會小幅度上漲,這或許會部分透支明年一季度銷量,但明年下半年,隨著經濟情況逐漸好轉,車市也必將迎來復蘇。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91557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