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23年初回望,2022年的行業相較2021年顯得有些沉寂,若說前年的從業者還有心思仰望車市星空,并不時抖落一兩句金句,那么去年的業內人士似乎普遍在埋頭苦干、摸索前行而無暇發聲,以致2022年爬梳行業十大金句頗費周折。
這倒也在情理之中,畢竟抗疫三年,行業一年難似一年。不過,在疫情這抹不變的底色上,2022年的行業還是有新動態的,以下這十大金句也許能幫助從業者拼湊出行業一年來的趨勢。
華為王軍:發展智能駕駛不能靠堆硬件
新能源戰事的下半場是智能化競爭,而最能體現汽車智能化程度的是智能駕駛。
三年前,華為曾靠堆硬件發展智能駕駛,三個激光雷達、六個毫米波、十三個攝像頭定義了業界最高硬件規格,自此,業界陷入了重硬件、輕體驗、弱安全的怪圈。
如今的華為意識到了堆硬件的局限性,也希望啟發同行走出上述的誤區,因此,1月9日,在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12屆中國汽車論壇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OO、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王軍表示:智能駕駛不能靠堆硬件,堆硬件堆不出好的體驗來。
事實上,智能駕駛的痛點在于大量長尾難點場景的突破,而這需要強大的軟件算法能力和海量的測試驗證積累,所以說,企業與其瘋卷硬件,不如發力數據、算力、軟件,力爭達到類似“人駕”,又比“人駕”更安全的體驗,這也是華為未來的努力方向。
廣汽董事長曾慶洪:電池太貴,我們在給寧德時代打工
新能源汽車大爆發帶動了動力電池行業前景一片大好,可“電池太貴”卻引發了整車企業與動力電池企業的沖突。
7月21日,四川宜賓,“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暴漲成了大會的焦點話題,占了近四成動力電池市場份額的寧德時代首當其沖。
其中,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不滿電池占了整車成本40%-60%,戲言道:“我在給寧德時代打工。”
然而,“電池太貴”的鍋其實不該由寧德時代來背,上游原材料的資本炒作才是電池價格上漲的罪魁禍首。過去一年內,碳酸鋰、六氟磷酸鋰等原材料價格暴漲,部分鋰電材料的價格漲幅超過8倍,產業鏈中游企業只得將部分壓力傳導給下游車企,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中游企業其實沒多賺錢,上游礦產公司倒是賺得盆滿缽滿。
好在電池原材料價格的高企帶給產業鏈的只是短期困擾,目前已探明的鋰資源儲量充足,礦產資源不會成為電池和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瓶頸,電池企業也會持續攻堅,未來會有性能更強的電池問世。
吉利安聰慧:現在的MPV,都長著埃爾法臉。
過去十年,MPV在高光時刻的市場份額也不過10%,市場格局亦是多年不變:GL8和五菱宏光在這一細分市場平分秋色,埃爾法獨享高端市場。
如今,繼轎車、SUV后,自主品牌在MPV市場的想象力也開始爆發了,其中極氪009是最與眾不同的。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它算是自主品牌MPV中第一個擺脫“埃爾法臉”的,早在細節圖剛曝光時,極氪009就憑著一張前臉引起了熱議:封閉式中網,超大面積的鍍鉻和日行燈融為一體,兩側大燈呈不規則造型,妥妥是張“勞斯臉”。
極氪009上市發布會上,極氪CEO安聰慧對MPV發出六大靈魂拷問,其中之一就是“為什么MPV都長著一張‘埃爾法臉’”,對這一自問,極氪009的“勞斯臉”是最好的自答。此外,對于安聰慧提出的MPV性能、安全性、續航等方面的拷問,極氪009也憑實力做出了回應。
至于極氪009是否具備挑戰MPV界標桿“埃爾法”的實力,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出現為自主品牌MPV開拓了更多想象的空間。
李瑞峰:增程式是落后技術
傳統車企又和增程式混動撕起來了,前有奔馳和理想,后有魏牌和余承東。
7月4日,余承東接過了李想“增程吹”的接力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說增程式不夠先進是胡扯。”
另一邊,魏牌CEO李瑞峰延續奔馳“增程黑”的路線,直接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反駁:“打鐵還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后是行業共識,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詞。”
7月8日,第十四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余承東又為增程站臺,喊出“增程車才是當下最佳的方案”。
就在同一天,李瑞峰又反駁道:“增程式就是落后的,隔行如隔山,別把隨性當個性”。至此,“魏牌CEO李瑞峰開撕華為余承東”登上社交媒體熱搜榜。
吃瓜之余,我們不禁要問:“增程到底是不是落后技術?”
其實李瑞峰說增程落后的確是大實話,不過搭載了一套落后的驅動系統,并不意味著產品就不成功,這一點看看理想ONE就知道。
正如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早前對增程的評價:“對用戶來說,好用的才是先進的”,“過于注重技術的先進性,而忽略用戶現實需求的技術都是沒有前景的,是走入了‘工程師思維’的歧途。”
雷軍:風口在智能電動汽車,如果你不干你就落伍了
現在的汽車已不僅是機械產品,更是科技產品,故而商業圈刮起了一股手機廠商和車企反向“跨界”之風。
小米創始人雷軍青年時代便立志創辦“一個偉大的公司”,年近不惑又立志“成為一個偉大的人”,而要想成長為“偉大的公司”,就要跟著風走,“偉大的人”也總能看清風向。
去年9月,雷軍在央視網《云頂對話》節目中談到他對風向的判斷:“智能電動汽車就是此時此刻的風口,智能電動汽車成了汽車工業和消費電子的融合,如果你不干,你就落伍了……”
雷軍當然不甘心落后于時代,2021年3月,小米宣布進軍汽車領域,隨后,小米股票開始“抬頭”,某種程度上,這體現了資本對小米造車的看好。
去年小米三季報電話會議上,小米集團副總裁兼CFO林世偉披露了小米造車的最新動態:小米汽車研發團隊人數已超1800人,前三季度總投入為18.6億元,“2024上半年正式量產的目標非常順利,目前芯片供應也沒有影響到小米汽車業務。”
與此同時,外界對小米造車的質疑從未斷過,還有媒體爆料稱小米造車犧牲功能換進度、性價比優勢不再。
小米造車入局略晚,而如今留給小米彎道超車的時間已不多,這些質疑究竟是“真香”還是讖語,2024年自見分曉。
余承東:買燃油車就像買功能機
電動車已成為一股不可逆的趨勢,燃油車的生存空間眼看著越來越逼仄。
去年上半年粵港澳車展上,華為CEO余承東就對“智能電動網聯車”的光明前景做了個大膽預判:“純燃油車時代會迅速結束,‘智能電動網聯車’的時代會加速到來,這是歷史的必然;面對這種趨勢,大家現在還買燃油車,就像在智能手機時代還購買功能機一樣……”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2021年也說過類似的話:“我完全不明白,現在大家為什么還買油車?是有多懷舊才會買油車……”
不少網友對諸如此類觀點當然是不認同的,續航里程、能源補給是電動車最大也最難解決的痛點,這個痛點一天不能很好地解決,燃油車就有一天的生存根基。余承東、李斌等人是沒意識到這一點嗎?當然不是,他們的言論或許是想表達對電動車前景的熱切展望,亦或許純粹想為自家產品引流罷了。
馬斯克:中國人有著更高尚的職業道德
馬斯克對事業的狂熱人所共知。
2018年特斯拉產能爬坡時,他說自己睡在工廠的地板上,因為沒有時間回家;去年收購推特后,他又睡在了推特。
這樣一位“工作狂”喜歡的員工當然也是“工作狂”。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馬斯克毫不掩飾他對中國工人的欣賞:“由于中國人有著更高尚的職業道德,中國將培育出更成功的電動汽車廠商。”
話鋒一轉,他又批評美國工人缺乏職業精神:“中國工人不僅會干到半夜,甚至可以不離開工廠,而在美國,工人們千方百計逃避工作。”
馬斯克何出此言?我們來看個具體案例: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一些勞動安排在美國是無法推行的,例如,2022年上半年上海解封后,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工人被要求在車間睡覺和吃飯,每位員工都領到了一個睡袋和一個氣墊,這就是他們的“床”。
反觀美國,當企業取消了疫情期間的遠程工作政策后,許多員工選擇了辭職而不是重返辦公室,徒留雇主為填補大面積的崗位空缺焦頭爛額。
豐田章男:大多數汽車人都非常討厭電動車
眾所周知,豐田章男從來都不是純電動路線的擁躉,甚至可以說,一直在跟純電動車唱反調。
2022年12月訪問泰國期間,他又一次公開表達了他對純電動車的反感,這次還捎上了大多數汽車人,并稱他們為“沉默的大多數”。
在他看來,大多數汽車人和他一樣,都在想,孤注一擲地追求電動汽車真的可以嗎,只是這些人沒有勇氣大聲說出來。
至于豐田章男如此反感電動車的原因,他曾在2020年12月的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的年終新聞記者會上解釋過:“在日本這樣一個大部分電力來自燃燒煤炭和天然氣的國家,電動車對環境沒有幫助。我們制造的電動車越多,二氧化碳排放就越嚴重。”
然而打臉的是,2021年12月,豐田一口氣發布了16款電動車。可惜,中國用戶對豐田電動車壓根提不起興趣,根據國內新車交強險購買數,作為豐田電動化開山之作的bZ4X,2022年11月,一汽豐田賣出了451輛,廣汽豐田賣出了172輛,自主品牌電動車的聲量多火爆,豐田電動車的市場境遇就多冷清。
電動車遇冷,豐田的燃油車在中國也賣不動了,下一個諾基亞,會不會是豐田呢?
創維黃宏生:我每天都睡在車里
近兩年,新勢力間的拼殺越發白熱化,一片新的戰場也被開辟了出來——營銷。
營銷嘛,自然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比如下面這家造車新勢力的營銷“金句”。
“每天中午我都要在車里午睡。”
說這話的人是創維汽車創始人黃宏生,在向金蝶軟件創始人徐少春介紹創維HT-i時,黃宏生以該車的“專利級”睡眠功能為賣點,還搬出了一套中醫理論。
“紫禁城皇帝的睡房很小,僅有12個立方,我們這里只有三立方,剛好包住人身,這是中醫解釋的為啥深入睡眠的原因。”
但其實,盡管黃宏生極力營銷這款車的睡眠功能,這款車最大的亮點實則是采用了比亞迪的DM-i技術,包括驍云-插混1.5升發動機,甚至有人說,這款車是“創維版宋PLUS DM-i”,而黃宏生之所以對此避而不談,是因為他有自己的營銷心機。
很多人在聽到黃宏生對創維HT-i的介紹后,都表示不相信黃宏生每天在車里午睡,認為在車里睡覺是個偽需求,可他們哪兒知道,無論他們相信與否,黃宏生的目的都達到了,那就是將自己和創維推上輿論中心。
理想李想:500萬以內最好的SUV
理想L9又是一款新車未售,營銷先行的電動車。
理想L9于2022年6月21日正式發布,售價近50萬。這是繼理想ONE之后,理想汽車的第二款車型,仍是增程式電動汽車。
發布會上,品牌創始人李想用一句“500萬以內最好的家用旗艦SUV”為自家產品造勢,還揚言理想L9可與路虎、攬勝以及寶馬X7等頂級SUV一較高下。
但產品好不好,還得靠市場去檢驗。
自理想L9交付以來,該車連續三個月蟬聯大型(全尺寸)SUV銷量冠軍,比其它品牌全尺寸SUV銷量總和還要多,這樣的成績也算過得去了。
在這些用腳投票的理想L9用戶背后,是李想的用戶思維。
他長于定位客群,并能精準GET到他所瞄準的目標人群在乎什么,需要什么,然后在一件產品上“給足賣點”,最終憑這么一件“利器”大殺四方,理想ONE如此,理想L9亦然。
理想L9的成功正是因為滿足了中年男性及他們的家人在路上的各種需求,正如一些媒體所說:“這款車,不是SUV,簡直就是移動版的家庭娛樂設備。”
來源:汽車公社
作者:樊舒琪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93147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