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每到年初,多數車企都會制訂年度銷量KPI,以期能夠達成。而隨著眾車企的銷量出爐,究竟誰笑到了最后,已經一目了然。有些車企一騎絕塵,遠超年初銷量目標,風光無兩;有些車企好高騖遠,最終不升反降,慘被打臉;有些車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日子過得還算滋潤。
據不完全統計,車企2022年累計銷量超過年初目標的,即超額完成的車企僅有比亞迪、哪吒汽車,廣汽豐田這三家,其余車企幾乎全軍覆沒。不過部分車企發展勢頭很穩,幾乎接近年度銷量KPI,而對于更多的車企,銷量KPI則成了遙不可及的夢。
圖片來源:比亞迪
這邊狂歡,那邊“嘆氣”
2022年,比亞迪成了當之無愧的王者。1月初,比亞迪公布全年銷量,其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高達186.35萬輛,同比大增208.64%;燃油車累計銷量為5049輛,合計為186.85萬輛。而曾蟬聯三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的特斯拉,全球全年交付為131.39萬輛,這意味著,比亞迪成功衛冕全球新能源銷冠。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曾公開表示,分分鐘造出特斯拉,而特斯拉CEO馬斯克則表示,比亞迪不是特斯拉的競爭對手。“文人”相輕,盡管兩位大佬相互不屑,但是業內早已將二者比作最有力的競爭對手。而2022年,比亞迪和特斯拉擬定的KPI不約而同的指向了150萬輛,這更證實了二者的心思。如今,面對特斯拉的銷量大幅落后于比亞迪,馬斯克又是否會著急呢?
哪吒汽車成了少數完成KPI的新勢力車企。根據哪吒汽車公布的交付數據,2022年全年,哪吒汽車累計交付15.21萬輛,同比增長118%,實現連續29個月同比增長,比哪吒汽車年初所定15萬輛的KPI,多出兩千輛。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哪吒汽車在年末兩個月單月銷量兩連降,其中12月銷量更是環比下滑了近一半,僅7千余輛。
這一年,哪吒汽車的全年銷量趕超蔚小理,躍升為新勢力第一梯隊。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理想汽車累銷13.32萬輛,蔚來累銷12.25萬輛;小鵬汽車累銷12.08萬輛。
而曾經的新勢力車企第一梯隊的蔚小理在2022年均未達到預期目標。蔚小理的年度KPI分別為15萬輛、25萬輛和17萬輛。其中小鵬汽車甚至想要達成30萬輛的銷量目標。小鵬汽車對外聲稱2022年“確保25萬輛,沖擊30萬輛,其中G9的銷量占比約為14%,預計3.5萬輛。”如今,深受小鵬汽車看重的G9也因為產品規劃問題而導致銷量大打折扣。而理想汽車雖然與2021年累計銷量相比,上漲了47.25%,但是仍僅完成2022年度KPI的78%。
合資車企中,僅有廣汽豐田完成了年度KPI。2022年,廣汽豐田全年累計銷量達100.5萬輛,同比增長21.4%,刷新了品牌歷史新紀錄,成為2022年唯一進入百萬俱樂部的日系合資車企。在2022年銷量中,賽那、漢蘭達、凱美瑞、威颯以及威蘭達在內的中高端車型全年銷量達58.05萬輛,占比高達57%。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乘聯會零售銷量數據來看,廣汽豐田1-12月累計銷量為97.15萬輛,與批發銷量還是有一定差距。盡管如此,在日系合資品牌中,廣汽豐田近幾年的表現依然可圈可點。2019-2022年,其累計銷量呈直線上升趨勢,分別為68.2萬輛、76.5萬輛、84萬輛、100.5萬輛。而東風日產、廣汽本田2022年度銷量都不升反降,分別下滑14.8%和5%,一汽豐田與2021年基本持平。
圖片來源:廣汽集團
新能源、疫情和供應鏈
中國車市正在快速向新能源傾斜。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完成688.7萬輛,同比增長93.4%,市場占有率達25.6%,我國新能源汽車近兩年來高速發展,連續八年位居全球第一。
其中,新勢力品牌蔚小理哪從中脫穎而出,傳統自主車企比亞迪、廣汽轉戰新能源收獲頗豐,而大部分合資車企因轉身較慢,逐漸掉隊。
基于車企2022年1-11月銷量構成來看,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自主車企的電氣化滲透率明顯高于外資車企,比亞迪已經實現全面電動化轉型,北汽、廣汽、東風、五菱等車企均超過40%,電氣化水平相對落后的長安、長城平均也超過了15%。外資車企中,僅通用的電氣化水平超過40%,但主要以弱混技術為主,日系“雙田”憑借混動在外資車企的電氣化水平中保持領先,奔馳、寶馬等豪華品牌的電氣化水平保持在15-30%之間,福特、大眾則在個位數徘徊。
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車企新能源轉型不及時帶來的后果都將是其自身難以承受的。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進入存量市場階段,而逐漸增加的新能源汽車,擠占的基本是傳統燃油車市場,因此下一階段汽車消費的增量將由新能源汽車拉動。這也將意味著車企將陷入更加激烈的競爭中,你追我趕,亦或被轉型較快的車企逐漸蠶食。大部分合資車企和自主品牌就在面臨這樣的尷尬處境。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1-12月新能源廠商排行榜中,前10名中僅有特斯拉和上汽通用五菱這兩家合資品牌上榜,德系合資的一汽-大眾、上汽大眾排在14、15名,日系品牌無一上榜。
比亞迪能夠在短時間內,一躍成長為中國汽車市場老大、全球新能源汽車老大,就是得益于其全心轉型新能源的發展戰略。在比亞迪燃油車年銷量還有十幾萬的時候,比亞迪官方突然宣布自2022年3月起,正式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要知道,其他傳統車企雖然宣布將全力轉型新能源,但也給了自己數十年時間。而作為第一個完全停產燃油車的車企,比亞迪用年終銷量證實了自己的實力。
2023年,比亞迪的銷量還將會有更大幅度的提升。蓋世汽車研究院認為,本土陣營中,由于比亞迪在各細分市場均有爆款車型,因此未來仍將保持高速增長,2023年預測年度銷量將接近300萬輛。
不過正在轉型或已轉型成功的傳統車企,對于新勢力品牌來說并非是個好消息。此前,由于蔚小理等新勢力品牌具有先發優勢,銷量節節攀升。而隨著廣汽、長安、吉利等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逐漸攻城掠地,合資品牌也已蓄勢待發,蔚小理等新勢力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
除了新能源這一主要推動力外,疫情的沖擊,以及供應鏈緊張等也是車企難以繞過的坎。
2022年,在疫情的沖擊下,消費者的生活習慣被打亂,汽車市場未曾迎來如往年熱鬧的金九銀十。而本是傳統車企沖量關鍵期的歲末,也因為疫情突然放開等種種原因,而沒有收到該有的效果。
不過疫情的沖擊對于車企是平等的,供應鏈緊張與否對于車企的短期銷量則顯得更為關鍵。有數據顯示,截止今年8月,由于芯片短缺問題,全球累計減產汽車產量或可達299萬輛。
其中,日系品牌本田、豐田都曾宣布,受半導體等部件短缺、新冠疫情蔓延及物流停滯的影響,旗下車型有所減產。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曾表示,因為缺芯貴電等原因,長安汽車今年前9個月累計損失60萬輛的銷量。
由于體量較小,供應鏈不及跨國車企完善,新勢力品牌更易受到供應鏈的影響。蔚來汽車因副車架供應短缺,又疊加疫情因素,10月蔚來損失了兩三千輛的產能。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誰要是能給我芯片,我請他喝酒”。
唯一今年完成年度KPI的哪吒汽車也曾受缺件困擾。哪吒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張勇表示,在不缺件的情況下,生產線一天可以下線400到500輛車,缺件的時候只有不到100輛,甚至當天會放空。
圖片來源:哪吒汽車
2023,艱難與希望并存
自2018年中國車市結束了多年的高增長態勢后,競爭就變得愈發激烈。中國車市也不再是車企隨便推出個產品就能收獲頗豐的年代,無論是合資品牌,亦或自主品牌,都需要拿出絕對的實力和改變的魄力才可能在未來爭得一席之地。大眾汽車集團首席財務官阿諾·安特里茨曾表示,由于全球范圍的通貨膨脹和需求降低等因素影響,預計2023年將比2022年更具挑戰性。
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2023年乘用車市場整體產量同比將下跌2.0%,而銷量同比下跌1.2%;而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有望實現930萬輛左右,市場滲透率實現40%左右。
相對而言,業內對于燃油車的預測普遍呈悲觀趨勢,新能源則一片向好。這從車企對2023年的銷量目標就可窺探一二。
近期,長城汽車官方宣布,公司2023年的業績目標達成率由銷量不低于280萬輛、凈利潤不低于115億元,下調為2023年銷量不低于160萬輛、凈利潤不低于60億元。
長城汽車如此大幅度的下調業績目標,很大程度來源于2022年銷量的不景氣。長城汽車2022年累計銷量為106.75萬輛,同比下滑16.66%。與2022年初所定的190萬輛的年度KPI相距甚遠,完成率不足60%。業內認為,長城汽車主力哈弗、魏牌等傳統燃油車品牌銷量下滑,新能源品牌又沒有占據市場是其主因。
為了扭轉局面,長城汽車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其將歐拉和沙龍、魏牌和坦克這四大品牌的管理團隊進行兩兩合并,實施各自體系下的雙品牌運作,專注于純電市場。
在新能源已經有所成就的車企,則顯得更加胸有成竹。在疫情、零部件供應持續緊張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廣汽集團依然實現了產銷同比正增長,基于對2023年車市的看好,廣汽集團意圖挑戰2023年汽車產銷同比增長10%的目標。
吉利汽車將銷量目標定為165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較2022年總銷量增加100%以上。理想汽車銷售副總裁劉杰預測2023年,L9平均穩態的月銷量在8000到1萬輛左右,L7和L8的穩態月銷量應該在1萬到1.5萬輛左右。照此測算,理想汽車2023年銷量將達到35萬輛左右。
業界普遍共識,由于2022年末沖量,2023年上半年銷量將會承壓,而且疫情恢復需要緩沖期,預計下半年將會達到正常水平。
因此,多數車企選擇在2023年下半年集中發力。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就表示:“隨著一代到二代平臺的迭代完成,以及過往產能和質量的爬坡結束,蔚來將正式駛出彎道,預計在2023年下半年能進入到新的直線加速階段。”也正是在這樣的預期下,蔚來2022年銷量雖然不及預期,但是其仍給自己設立了20萬輛的全年銷量目標。
沃爾沃在2023年將加速電氣化轉型,據悉,2023年沃爾沃將發布四款全新純電車型,布局三大新細分市場,而新車基本在下半年推出。
集度汽車將會在2023年第三季度交付第一款車。集度汽車CEO夏一平認為,我們判斷整體市場在2023年三季度會逐漸開始回暖,我們的車正好是在這個時間段進入市場,其實也是一個相對比較好的時機。
對于2023年中國車市何時才能好轉,蓋世汽車研究院認為,防疫政策放寬為年后的經濟發展打下一劑強心針,然而,結合美國、英國、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奧密克戎毒株大流行高峰期第一波峰值與延續時間對比,放開后的疫情感染或持續2-4個月,因此研究院預測:中國在2023年上半年有望逐漸走出疫情影響,經濟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由于三年疫情企業及居民收入帶來較大影響,可支配消費支出能力仍然處于疲軟水平,2023年第一季度,車市并不會迅速迎來全面復蘇。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馬振旗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94498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