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產業正在邁向現代化的新征程,進入電動化、智能化、低碳化全面升級的新階段,我國亟需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跨部門協同機制,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實現創新引領和高質量發展。”4月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萬鋼于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當日召開的高層論壇上如是建議。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萬鋼;圖片來源: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年)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進入了全面市場化拓展期,已提前完成產業規劃2025年預期目標,克服了基礎資源價格高企和芯片供應困難。
他列舉了幾組數據:2022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180萬輛,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百萬輛,東風、長安、廣汽、吉利、奇瑞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均超過100%,蔚來、理想、小鵬等新勢力企業交付量均超過12萬輛2022年,全球動力電池產業克服原材料漲價和供給不足等不利因素影響,裝機量躍升至517.9GWh,同比增長71.8%。
而全球裝機量排名前十企業中,我國企業穩據6席,市場份額達60%以上,其中寧德時代連續第6年位居榜首比亞迪排名第二,其他四家中國企業產量合計50.7GWh,占比達到10%。
在此趨勢下,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有望提前實現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各占一半的時代目標。
但在萬鋼看來,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發展正面臨新挑戰。
具體來看:
一、全面市場化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產品性能和質量尚難滿足消費者全氣候、全場景使用需求;
二、商用車保有量占比12%,但占汽車總碳排放量的55%。2022年,新能源商用車滲秀率僅為10.2%,其中,中重型貨車新能源滲透率不足2.7%,遠低于新能源乘用車25.6%的滲透率;
三、與高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相比,充換電、加氫網絡、車路協同的基礎設施建設仍相對滯后;
四、產業發展瓶頸: 基礎資源價格偏高、供應鏈不暢以及一些技術制約問題。
基于此,他進一步建議:
一、產業鏈各方要緊密協同,滿足新能源汽車全場景、全氣候的市場需求,持續加強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基礎技術研究;
二、統籌推進內燃-電力驅動協同發展,加快燃料電池商用車跨區域推廣應用;
三、促進車-能-路-云跨界融合;推動綠色低碳產業升級和示范應用;
四、著力擴大高水平開放,推動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共同構建電動、智能、低碳的可持續發展新生態。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Garcia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98888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